投資方減持、深陷鉅虧、高管集體降薪,途牛能否自救成功?

最近一段時間,途牛被一連串負面消息所籠罩——2019年大額虧損、CFO離職、投資者離場、股價持續多日低於1美元……上市將滿6年的途牛在2020年迎來了至暗時刻。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旅遊行業按下了暫停鍵,隨著復工逐步推進,旅遊行業的動能也在集聚,但在觸底反彈之前,已經有企業支撐不住,而在OTA領域,最讓市場擔憂的莫過於途牛(TOUR)。

近日,有網絡傳聞稱,途牛宣佈進入破產託管,而在此前,行業內盛傳某OTA將裁員90%,不少分析認為該OTA很有可能是途牛;此外,4月25日,據媒體報道稱,途牛所有高管基本薪資降到原來的40%。

針對上述消息,途牛公司的公關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降薪消息是真的,破產託管是謠言,公司也沒有裁員。

即便如此,最近一段時間,途牛被一連串負面消息所籠罩——2019年大額虧損、CFO離職、投資者離場、股價持續多日低於1美元……上市將滿6年的途牛在2020年迎來了至暗時刻。

投資方減持、深陷鉅虧、高管集體降薪,途牛能否自救成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上市6年虧損60億

4月9日,途牛公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途牛實現淨收入22.81億元,相較於2018年的22.4億元僅微增1.83%,淨虧損6.99億元,與2018年虧損1.88億元相比擴大了272.11%。

2014年上市後,虧損對途牛來說似乎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途牛才實現首次單季盈利,而從全年來看,途牛上市6年來,從未實現盈利。2014年至2019年間,途牛淨虧損分別為4.48億元、14.62億元、24.42億元、7.73億元、1.88億元、6.99億元,累計虧損約60億元。

糟糕的業績讓投資方失去信心。美國證券交易所日前披露的資料顯示,在途牛披露年報之前,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於4月2日減持途牛A類普通股股份,減持完成後,淡馬錫控股的持股比例約為4.99%,不再是途牛A類普通股持股5%以上的實益擁有人。

投資方減持、深陷鉅虧、高管集體降薪,途牛能否自救成功?

這不是途牛第一次被淡馬錫控股減持。根據途牛2018年年報,2019年初,淡馬錫持有途牛股份比例為6.7%,2019年12月31日,淡馬錫曾將持股比例降至5.6%。

除了資方的減持動作,途牛的高管團隊也發生變動。途牛在發佈2019年財報後宣佈,公司首席財務官(CFO)辛怡因個人原因遞交辭呈,將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離職。此前,途牛首席技術官(CTO)陳世宏於2020年1月卸任,轉變為負責酒店業務的副總裁。

事實上,高管震盪也是途牛長期以來的一個標籤,在過去幾年間,途牛高管團隊中的COO、CTO、CFO都曾發生變動,其中CTO曾在三年間發生三次變動,伴隨著高層變動,多位老員工離開途牛,包括創始人之一的嚴海峰。

“燒錢”燒不出未來

從曾經與攜程、去哪兒、同程分庭抗禮,到掉落第一梯隊,途牛如今面臨重重危機。在業內人士看來,途牛的敗退雖與疫情的衝擊分不開,但更重要原因在於途牛自身。

在途牛上市之初,正是OTA發展的旺盛時期,不僅是攜程、同程等OTA,阿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局,在這一輪跑馬圈地中,融資、擴張、大促,搶人、搶錢、搶市場,幾乎是全行業的共識,途牛也不例外。

上市後,途牛開啟了激進的營銷策略,先後與明星林志穎、周杰倫簽約,首創國內在線旅遊行業的雙代言人模式,並冠名了《非誠勿擾》《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多個當時火爆全國的綜藝節目。

途牛也確實有燒錢的底氣,在2014年到2016年間,途牛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攜程、京東、弘毅投資、淡馬錫、紅杉資本、海航資本等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

燒錢策略使途牛在這一階段的營收突飛猛進。2014年和2015年,途牛的營收分別為35億元和7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81.3%、116.3%。但是,營收快速增長的代價是同樣快速增長的成本,2014年,途牛營業成本為33億元,同比增長80.8%,運營費用、產品研發費用、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均成倍地增長,2015年的營業成本為73億元,較上年增長近120%。在這兩年間,途牛的營業成本佔淨收入的比例均超過了九成。

不斷高企的成本也進而影響到途牛的利潤表現,2015年,途牛淨虧損14.62億元,相比2014年淨虧損4.48億元,數額大幅增加。

投資方減持、深陷鉅虧、高管集體降薪,途牛能否自救成功?

2016年,途牛依舊大手筆投向市場,其淨收入繼續增長至105億元,但同比增速明顯下滑至38%,淨虧損也繼續擴大至24.42億元。

上市三年,在不斷燒錢下,途牛營收規模擴大,但市場對公司的盈利能力越來越關注,尤其是攜程、同程率先實現了規模盈利,途牛也開始改變打法,削減費用。2017年第三季度,途牛終於扭虧,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但成本降低後,途牛的營收規模也迅速萎縮,2017年途牛營收規模驟降至22億元,同比下滑79%,與此同時,裁員、被併購等消息不斷傳出,高管團隊迎來震盪。

隨後兩年,途牛依舊沒有實現年度盈利,營收規模維持在22億元左右,同比增幅始終低於3%。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途牛連續虧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產品結構單一化,且相比其他OTA,途牛的優勢並不明顯。主營業務跟團遊天花板低,很難突破出新的增長點。此外,途牛前些年的高額營銷成本以及線下市場的擴張也導致其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前期決策的失利導致其之後的發展陷入瓶頸。而持續的虧損以及股價的持續低迷,讓市場與投資人對其未來的發展存疑。

目前途牛已在退市邊緣,留給它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核心業務遇挑戰

正如分析師所言,跟團遊是途牛的主要增長引擎,在其營收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途牛歷年財報,2014年至2016年,途牛跟團遊收入分別約為34億元、74億元、99億元,對營收的貢獻分別為97.1%、96.3%、94.3%,除跟團遊外,自助遊也貢獻了一部分營收。

從2017年開始,途牛財報中將營收主要分為打包旅遊產品收入(包括跟團遊、自助遊等)和其他收入。2017年至2019年,途牛打包旅遊產品收入分別約為16億元、18億元、19億元,佔比分別為72.5%、81.7%、82.7%。

投資方減持、深陷鉅虧、高管集體降薪,途牛能否自救成功?

發展初期,跟團遊作為途牛的核心和特色業務,具有獨特的市場定位,與攜程、同程、去哪兒等OTA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途牛是發展出境遊團隊比較早的在線旅遊平臺,建立了一個很深的生態體系和業務模式,大概有五六千家主流供應商通過途牛來分銷產品,其供應商體系、產業鏈建設和生態建設卓有成效。

不過,在一輪跑馬圈地後,交叉競爭在所難免。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線上紅利消退,OTA們將目光放到線下,通過加盟或自營的方式在全國佈局門店。通過線下門店,攜程、同程等平臺開始發力國內外跟團遊、自由行等旅遊產品,途牛強勢的跟團遊業務受到了威脅。

攜程通過整合百事通、去哪兒和加盟模式,在線下渠道迅速鋪開,每年新增的門店數以千計,2019年攜程的線下門店數量已經近8000家;驢媽媽也通過加盟方式開出了超千家門店;途牛則主打直營模式,截至到2019年3月,途牛擁有超530家直營門店。

直營和加盟各有利弊,直營模式更便於企業滿足客戶的體驗,風險可控,避免資源爭奪,但需要更大的房租、人員成本支出,這對本就頂著盈利壓力的途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途牛並非沒有嘗試過多元化發展,2016年途牛宣佈全面發力“機+酒”,通過融資獲得了海航的機票資源,在國際市場與斐濟航空達成合作,酒店方面則與洲際酒店集團、喜達屋酒店集團等多個酒店集團聯手。不過,在途牛進軍這一業務之前,攜程通過合併藝龍、去哪兒,已經在機酒業務方面構築了一條防線;此外,彼時同程也在發力機酒業務,與多家酒店簽約,還籌建了航空公司,比起途牛,同程的一大優勢在於獲得了微信錢包的入口,而從目前來看,這一有利渠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比攜程、同程、途牛2019年財報數據可以發現,攜程的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和商旅管理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35億元、140億元、45億元、13億元,四項業務均呈增長態勢;交通票務服務收入仍為同程藝龍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收入45.18億元,佔比超6成;同程藝龍住宿預訂服務收入23.58億元,同比增加27.6%,僅這一項業務收入便超過了途牛的整體營收。

未來要走向何方

面對疫情,途牛仍在堅持,採取多種措施推進旅遊業務恢復。

途牛方面表示,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以及後續出現大量訂單退改,途牛提供了遊客退改保障措施,為客戶承擔了超過億元的直接損失。截至目前,2月29日及之前出發的出境方向取消訂單約98%已經退款完畢,3月31日前出發的出境方向取消訂單將於下週完成退款。3月31日之前出發的境內(包含港澳臺)方向取消訂單約99%早在3月初已經退款完畢。對受疫情影響的用戶,行業對客退款的普遍退改規則是改期無損,退現有損。在保障措施範圍內,途牛提供了在大部分情況下,無損部分退現金,有損部分使用等額旅遊券補貼給客戶的退改保障。在整體退款金額中,現金佔比達93%,旅遊券佔比為7%。與此同時,途牛也正在有序地安排供應端的付款工作。

為開源節流,途牛CEO於敦德親自上陣,多次進入直播間,化身主播帶貨;此外,途牛近期宣佈所有高管基本薪資降到原來的40%,團隊一起積極應對,克服困難。

但危機不只限於用戶的退款,近期有網絡傳聞稱某OTA計劃裁員90%,市場猜測有較大可能性是途牛,對此途牛方面的公關人員向記者否認了裁員的消息。

更大的危機來自資本市場。2月以來,途牛股價便跌到2美元以下,近一個月一直在1美元上下掙扎,4月15日達到歷史低價0.73美元,公司市值僅剩下約1億美元。

自4月6日起,途牛已經連續多個工作日股價未能超越1美元,按照納斯達克市場規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每股價格不足1美元,且這種狀態持續30個交易日,納斯達克市場將發出預虧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裡,仍然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佈停止股票交易。

楊彥峰表示,目前除了國內遊緩慢恢復外,暫時看不到出境遊恢復的時間表,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確實對途牛的主營業務造成了比較致命的影響,海外疫情何時恢復還很難說,美股也有其規則,但途牛有一個有利條件,自身現金儲備較豐富。

途牛最新財報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定用途現金和短期投資合計為19億元。楊彥峰稱,如果能進一步壓縮成本,蟄伏一段時間,依舊有一定的復甦機會,同時途牛的品牌和商務體系是有價值的,不排除有資本注入、接盤或者股權投資的機會。

記者 蔡淑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