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想要孩子將來生活的好,自信、獨立是其不可或缺的品質。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這些品質呢?


接下來我們講3個實用方法和技巧,看看自信和獨立,是如何慢慢從孩子身上長出來的。


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一、給予適當的愛,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信


弗洛伊德說過,“一個在媽媽懷裡受寵的孩子,終生都會保持一種征服欲,那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帶來真正的成功。”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更自信,那我們就要做到第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愛孩子,相信孩子。我們愛孩子,相信孩子,孩子才能會相信自己,愛自己。


一個被愛過的小孩,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將來才能夠學會如何去愛別人。而如果一個沒有被愛被疼過的孩子,他沒有辦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被疼的,他缺少這個豐富的內在力量,就沒有辦法去好好愛別人。


很多憂鬱症的心理專家在研究中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憂鬱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在他的童年成長過程中,父母、師長們給的讚美太少了,而批評太多了。


這些批評和指責,慢慢內化到他的內心,“我不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不相信自己是很棒的”,一個無助、沒有能力的一個內在小孩就烙在了他的內心。在批評和指責環境中長大的人,多半都會自卑、不自信。


“家庭中缺愛,社會上破壞。”

相關研究發現,在早年生活經驗裡缺乏被愛的青少年期,更容易有心理困擾,容易在環境適應和人際關係上遇到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只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怎麼又把東西摔破了”,“作業怎麼沒有寫好呢?”、“成績怎麼就考不好呢?”你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反饋給孩子也是這種指責,給的欣賞和認可又極少。那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首先學到的是退縮、自卑,害怕犯錯,然後就是就焦慮不安。


每一個焦慮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個焦慮的家長。


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欣賞讚美你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被愛過的孩子才有自信,他的心理也會比較健康,情緒也會比較穩定,人際關係也基本比較正向。


注意:愛,要適當。對孩子的愛太多,就會成溺愛;也不要太少,那樣會變冷漠。60分的愛,剛剛好。


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二、覺察孩子真正的需求,逐漸學會放手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是全天下父母的最大願望。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表現的好一些再好一些,希望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完美:有禮貌、成績好、念名校、長大後工作好、收入高等等。


其實,有時候,我們不妨去覺察一下,這些期待背後,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一方面,這麼多期待,固然有我們對孩子的愛和期望,期望他的人生平安又順遂。但另一方面,我們仔細去考量和覺察,就會發現這些是我們對自己的滿足,不是對孩子的。


班級裡有個非常聰明的小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

這個孩子在一次考試中考了98分,他領到卷子後哇哇大哭。

老師問他:“為什麼哭呢?這次考試試題難,98分已經很不錯了。”

孩子邊哭邊說:“媽媽會問我,那另外2分去哪兒了?”


很多時候,我們說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是為了自己好,是滿足自我的標準,滿足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因為,“我是你的父母,你是我教的。”

曾經有來訪者這麼描述他自己。他說:

“其實從小到大我發現我的父母愛的根本不是我,因為我並沒有那麼有禮貌,也沒有那麼成績好,沒考進名校,也沒有那麼多的才藝,她每次都希望我每一樣都是最棒的最厲害的,我覺得她根本是要把我製造成另外一個小孩,我覺得是她心目中想象中的那個完美小孩,但那個人不是我。”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因為原生家庭和過往經歷影響,可能會造就自己身體裡那個無助、自卑、沒有信心的內在小孩,所以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後,總是希望重新去製造出一個超越自己的完美小孩,然後讓自己覺得很滿足很有成就。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犧牲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所以,當我們給孩子太多期待時,不妨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覺察一下,這是你自己的需求還是孩子的真正需求?如果我是孩子,希望此時的爸爸媽媽怎麼做,希望自己得到什麼樣的回應和幫助?


在孩子很小時,給他關注和回應,讓他建立對世界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再大一些,就尊重孩子的需求,試著去放手,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和信任的環境。


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三、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他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孩子在長大過程中會經常犯錯嗎?

一定會的。

小時候他拿杯子沒拿穩摔破了,吃東西掉的滿地都是,大便的時候屁股沒有擦乾淨,我們可能會怪小孩,會覺得麻煩,還要幫他做二次。

所以,他不會擦屁股,我們就來幫他擦屁股。他吃放總是掉在地上,我們就來幫他餵飯,甚至到了5歲、6歲還在餵飯。

一直幫孩子解決問題,是一種溺愛再溺愛。一直幫他解決問題,他就沒有機會去學習。


有的父母怕孩子犯錯,一直幫孩子處理問題,是怕孩子搞髒搞亂,是怕孩子哭,怕孩子吵。他摔倒了哭,玩具被搶了哭,被人打了哭,別人有的他沒有,也哭,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就會哭,而我們一聽孩子哭就受不了。


當孩子哭時,我們就會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孩子不哭。乍一看,是為了幫孩子遠離痛苦,但60分媽媽月華曾經在她的書裡描述過,一般媽媽們面對孩子哭時的真實的心理變化。


“寶寶哭了。這些熊孩子真討厭,欺負我們家寶寶。


寶寶都害怕的哭了。看他哭的那麼傷心,我也好難受。


不行不行,我要把他帶離這種痛苦,趕緊開心起來。


帶他看電視吧,雖然看電視傷眼睛,但和孩子這麼傷心的樣子比起來,這也不算什麼。


寶寶終於不哭了,看到寶寶的笑容,我的心也踏實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媽媽看到的是自己的感受,不讓孩子哭,是要緩解媽媽自己的焦慮,而不是溫柔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其實,就如60分媽媽月華說的,“2歲以後,讓孩子哭比哄他笑更重要。”體會到自己不是全能的、體驗到挫折,哭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的釋放。


如果父母允許他哭,接納孩子的這份挫敗感,孩子就能面對自己的侷限,進而能接受自己是有限的,他的內心就會得到鍛鍊,逐漸能接受失敗,變得強大。


現在我們經常說孩子抗挫力差了,不好管了,說句重話,有時孩子就受不了,甚至可能會跳樓。原因可能就和父母在早期處理孩子悲傷情緒的態度有關。


我們的孩子無時無刻都要在學,如果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那意味著自己根本沒有活過。


所以請不要剝奪孩子犯錯跟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學不會獨立,他就只能學會依賴。當孩子學不會承擔,那他就只能學會推脫和耍賴。當孩子他學不會接納自己的失敗,那他就只能學會逃避和退縮。


所以不做事事包辦、時刻擔心孩子做不好的父母。我們給孩子撐起一片天,但也要讓他學會經歷風和雨。風霜雨露,皆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只有經歷過,才能有資格去抗衡。


我們要敢於接納孩子沮喪的情緒,允許孩子犯錯,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讓他自己體會成長。


如何培養自信、獨立的孩子?3個方法,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

綜上所述,給予孩子適當的愛;覺察孩子的需求;允許孩子犯錯;做到這三點,就能給到孩子足夠的空間,願每一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溫暖中,自信、獨立、陽光、順遂。

作者介紹:

—葫娃 ,80後寶媽,一個愛文案寫作的心理學工作者,熱愛生活和文字,生活有態度,文字有溫度,心裡有尺度。未來路上,期待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