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還是“想像”,其實結果沒那麼重要

在你的字典裡,xiǎng xiàng是寫成“想象”還是“想像”?近日,蕭山的一位家長在論壇發帖,孩子在蕭山一所小學讀書,最近語文考試就有這樣一道拼音填空題,孩子填的“想象”,被老師打了一個“叉”。班上好多同學填“想象”,也都是錯的。老師認為,“想像”才是正確答案,最後還在家長群裡做出瞭解釋。(11月8日《錢江晚報》)

想象、相像,筆者看見這兩個詞後也

“想象”還是“想像”,其實結果沒那麼重要

懵了,因為無論是在寫字還是電腦上打字的過程中都沒怎麼注意,要是較真,還真是拿不準到底選哪個。到底是“想象”還是“想像”,蕭山家長和語文老師吵了起來,後來陸續驚動了字典、資深語文老師、浙大教授,但是最後也沒有人蓋棺定論到底誰對誰錯。其實,筆者認為“想象”還是“想像” ,其實結果沒那麼重要。

在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心目中,老師是教育界絕對的權威,說什麼都是對的,答案通常也是以“老師說的”為準。通過這次家長和老師對“想象”和“想像”的辯論,打破了凡事都以老師為標準的僵局,可謂是教育界乃至社會的一大進步。家長唯有對不同的觀點說不,敢於對知識較真,才能倒逼老師更好的盡職盡責,學生享受更好的教育。

家長在質疑老師的同時也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師說》裡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小學生能力雖然達不到“不必不如師”,但是老師不是聖人,也有失誤的時候。這就需要學生有敢於質疑、敢於說不的精神,對於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正出來,如此才能使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另外,通過類似的辯論也有利於加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在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溝通中共同呵護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現在的老師和家長,除了微信群和家長會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溝通交流的渠道。通過對學生作業或試卷的溝通交流,不僅僅在知識水平上有所提升,更增進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長此以往下去形成“良心互動”。

一次家長和老師在學術上的辯論,爭辯過程中對學生、家長和老師產生影響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結果。筆者希望在以後能有更多的家長像這位家長那樣,在知識上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共同為學生的學習做出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