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1.两种情绪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 ,有一个古老的民族 ,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天晚上,一位印第安老爷爷与孙子坐在火堆旁围炉夜话,老爷爷说:“我的内心一直在上演着一场可怕战斗。”“这是一场两匹狼之间的战斗。”

“一匹代表着正义之狼,它是喜悦,平和,爱,希望,谦逊,友好,同情,慈悲,还有真实的化身”

“一匹代表着邪恶之狼,它是愤怒,嫉妒,悲伤,悔恨,贪婪,内疚,自卑,虚荣,还有自负的化身。”

说完,老人低头看着孙子,然后缓缓地说:“同样的斗争,正在你内心上演,也在每一个人内心上演。”

听完爷爷的话后,孩子沉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孩子问道:“最后,哪只狼赢了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这取决于你喂养了哪一只!”

是啊,我们心里同时住着正义与邪恶、真诚与虚假、希望和绝望,如果说接纳自己、理解自已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当我们知道自己何时到达悲伤和容忍的极限,何时想要急切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怯懦,而我们还愿意接纳这些情绪和感受,如同接纳喜悦、平和、友好的感受一样,那么我们便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有力量。

当然,只是接纳的话,它可以帮助我们内心更加平静和愉快。

我们知道,消极的情绪帮助我们生存,积极的情绪帮助我们成长。

我们终其一生,每个人都在渴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卓越,那如何可以使我们长期地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呢?

我们可以通过感恩、反省、自我肯定来做到。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2.感恩

感恩,意思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感恩,它使我们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我们可以每天写下自己想要感恩的人、事、物,哪怕是小小的一件事情也都值得我们感恩,比如别人善意的微笑,一碗白花花的米饭,温暖的阳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幸福和富有。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3.反省

反省意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我们对外部事件、外部信息的回忆、提取和再现叫“回忆”,而对内部心理事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的回忆、提取和再现就叫“反省”。我们内部所发生的许多心理现象,如不及时反省,把其转入长期记忆库,就会永久消失,所以,反省是获取心理现象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能力不足则无法自信,无法发挥出自我价值感,只会让人感觉越来越消极和低迷。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4.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指个体对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可、欣赏和肯定。可形成自尊,发展自信;也可产生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心理。为了保持自我中心性,我们必须不断鼓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我中心和独立感趋于成熟。

我们应有勇气肯定自我,藉此可考查自我有无自由选择的能力和勇气,能否勇敢地肯定自我,测定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方面。R.R.梅认为来访者若在心理治疗中获得了肯定自我的勇气,即意味着建立了自我中心。他还认为动物和植物的中心性可以自然发展和成长,而人是特殊的个体,人的自我中心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成功,个体将形成有勇气的品质,自我肯定失败,则可能导致罪疚。


从心开始心理专家许诺:如何长期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所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回顾自己一天的成就和进步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终会更加喜欢自己,认可自已,对自己有更强的自信心,哪怕之后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的。

积极快乐的情绪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我们去不断地练习和培养,如果我们不能够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那我们总能够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