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瓊閣——五鳳樓

□ 李苒


玉宇瓊閣——五鳳樓

淺談建築

在網上查到五鳳樓,帖子上的圖片清晰度不夠,以為是以旅遊為目的而新建的偽古建。在一個山中小村,怎麼可能有如此高規格、高檔次的古建?

當即約上幾位好友,帶著心中的疑惑,一起驅車趕往南宋村。上路跑了幾公里,路旁就出現了一片“金碧輝煌”的“古建築”,彷彿來到了北京的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在任何地方你再也見不到如此大面積的黃琉璃瓦,把半邊山打扮得像鋪了一層黃金。

其中一座雙簷圓頂建築一看竟是北京大名鼎鼎的祈年殿。這就是五鳳樓所在地 ? 幸好到南宋村尚有一段距離,這才讓我長出一口氣。所謂古建泛指前清之前的建築,那時的建築是要嚴格遵守規制,黃琉璃瓦只有皇宮可用,高等級與皇家關係十分密切的部分宮觀寺廟的個別建築可部分使用黃琉璃瓦,即使是關羽被封了帝,已經達到了和帝王平起平坐的高位,但關帝廟也大多使用綠琉璃瓦,很少使用黃瓦。

此“鳳”只許天上有

五鳳樓座落於山西長治市上黨區的南宋村,五鳳樓是這個村子的標誌與驕傲。但其實五鳳樓只是南宋村裡這座豪華古建群玉皇觀的山門,這座玉皇觀的每一座古建都是精品中,堪稱古建樣板工程,它們的精美堪稱“此建只應天上有,人間得見幾回聞”。但是五鳳樓又是這座建築精品的精華所在,所以,無論你用多麼華麗的辭藻形容它都不為過。

玉宇瓊閣——五鳳樓

飛簷高翹的正門

正面看五鳳樓有五層,高達20餘米,層層挑角飛簷,婀娜多姿,從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隻振翅欲飛的美麗鳳凰,鴟吻是它的頭,挑角飛簷是它的翅,琉璃鑲邊、屋脊是它的翠綠羽毛。

從側面看五鳳樓卻變成了四層,第五層為何不見了,不得而知。

玉宇瓊閣——五鳳樓

金、銀、玉、彩、翠五鳳泥塑

從裡面看五鳳樓卻僅有兩層,一層之上有藻井,藻井之上是二層。

上到二層樓,裡面泥塑了五位美女 , 據稱是玉帝的五位女兒,名金、銀、玉、彩、翠五鳳。但五鳳樓並非五鳳的紀念物,而是源於北宋年間的“建築法式”,五鳳樓是一種建築樣式,它的主要特徵是樓的屋頂輪廓線不是直線,而是像鳥翼般展開的曲線,建築學上通稱為翼角。

人從前後左右五個方位看,它都像展翅欲飛的鳳凰,所以就稱這種建築為五鳳樓。五鳳樓原為皇宮專用建築樣式,並不允許民間使用,直到明清時期才放寬管制,被徽派建築使用,但一般也僅限於建造宗祠,把它作為祠堂的儀門使用,一般民用建築還是不敢越製造次的。

五鳳樓內還有八封藻井,結構精巧。藻井並不僅僅為了填補屋頂樑架的無用空間,更是為了美觀,它也是一種不允許民間使用的高規格建築結構。據說,像這樣結構錯綜複雜,巍峨高大的五鳳樓,世界上只有三座。其餘兩座在中國的北京和日本的東京。至於一般的五鳳樓,全國也只有十多個。

文獻記載,五鳳樓建於元朝,明朝萬曆、清朝乾隆、嘉慶、同治年間曾四次修葺。在五鳳樓二樓額枋背後和底層大板門的背後,有清乾隆、嘉慶年間重修的題記與刻記,尤其是山門背面“乾隆三十八年總副約置”的題字為陽刻,也就是說,古人用厚 15 公分的實木陽刻好字後才做出了這兩扇山門,實為稀有、珍貴,令人歎為觀止。

獻亭中的不解之謎

獻亭,乃祭祀時擺放供品舉行祭拜儀式之處,除了五鳳樓它又是玉皇觀經典建築之一。

獻亭呈方形,由四根粗大的雕龍石柱撐起,石柱呈去角八稜型,石柱四面滿雕,刻有龍、鳳、卷草、花卉等圖案,線條簡潔,手法洗練,花紋精美細膩,堪比曲阜孔廟的八稜石柱。成於金代的屋頂藻井全部用榫卯結構做出,呈金鐘形狀,斗拱層層疊壘,支撐屋頂負荷,既顯得莊重典雅,又不失玲瓏精巧之效果。而如此宏偉而浩大的建築,其東向橫樑偏偏用了一根斷梁,這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從現場看,大梁是由一根完整粗大的巨木特意截開的,而且截斷面並非一字型斷面,而是採取 L 型相互重疊吻合的斷面,顯然不是因為梁木不夠長而接上一段,那為何將好好的梁木人為截斷,再接起來使用呢?真乃是一個永無答案的難解之謎。就憑上述這幾點,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毫無爭議,而玉皇觀的建築奇蹟還遠不止於此。

玉宇瓊閣——五鳳樓

令人匪夷所思的斷梁

玉皇觀的玉皇殿是觀內中軸線上第三座單體國寶級建築。

這座建築最有特色的首數斗拱,斗拱在中國古建上可以說是標配,玉皇殿的斗拱為何算是建築奇蹟呢?原來,玉皇閣不但飛簷高翹,且斗拱竟然比故宮的太和殿還多出四踩。

文獻記載:“京故宮太和殿下搪是七踩斗拱,上簷是九踩,是全國等級最高的建築物。”而在山西的一個小山村中,卻令人驚詫地出現了十三踩斗拱,實在匪夷所思。踩是古建術語,屋簷下向外(或向內)探出的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斗拱。

斗栱向內、外挑出,清代叫“出踩”,向內或向外每出一排栱,就叫一踩。根據清朝雍正十二年頒佈的工部《工程做法則》規定,古建最高規制為十一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和現存官式建築中,根本就沒有十一踩(牌樓除外,因為牌樓斗拱完全是為了裝飾,可以超過十一踩)古建實例,而南宋村玉皇觀玉皇閣的斗拱卻多達十三踩。

玉皇閣相傳建成於宋代,宋代已有《建築法式》,越制修建的可能性極小。而閣頂琉璃獸脊上有“明萬曆四十二年二月初二日重修”字樣。

玉宇瓊閣——五鳳樓

但《明史·輿服志四》記載:“庶民廬舍,洪武二十六年定製,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栱,飾彩色。” 對建築的管理規定更加嚴格,所以無論那個年代的作品,採用歷史上空前絕後的13踩斗拱,似都無道理。此為更加無解的建築歷史懸案之二。


責任編輯 武國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