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雖然開完這兩臺車之後我臉上洋溢著笑容,但回到電腦前的我卻又開始悲傷起來。是因為這兩臺車不是我的而悲傷?那倒不至於,我只是忽然想到這兩臺如此優秀的跑車,在我做完這次對比測試後,卻根本買不到。而且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們就不復存在了。想到這裡,算了,不想了,越想越難受。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你會發現,個性這個詞在當今是如此的小眾,甚至卑微。看看豐田當年有多少小跑車,MR2、賽利卡等等。看看全世界各地的玩家依舊還在玩的轉子RX-7。在那個我們稱之為經濟泡沫的年代,激情超越了理智,誕生了不少我們至今仍然津津樂道的跑車。而現在,說句不好聽的,我們都是被資本控制的傀儡。如果有人膽敢造出這樣的車來,那一定是……連資本家都被打動了,所以你說BRZ和MX-5得有多優秀。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我自己一直是一個德系性能車的擁躉者,我一直抱著一個自己覺得非常有理的理論不撒口,那就是我覺得車開起來是不能跟你較勁的,要百分之百服從於你。因為我覺得隨著時代的進步車會越來越好開,圈速會越來越快,這才是人類科技和文明進步的表現。但是當我碰到BRZ和MX-5的時候,卻感受到了另一種造車哲學。這種造車哲學形容起來就好像車是你的寵物,你需要不斷與它進行磨合溝通,最終馴服它。

有一件我最近發現的趣事,那就是日系車主改裝時大多糾結於用哪種camber參數,而德系車主往往糾結於到底刷哪個程序最快。用這個最顯著的例子來區分德日性能車主對於改裝的態度,你就可以明白這兩種造車哲學之間的差別。我以前很排斥這種費勁巴拉的造車哲學,但今天我學會了接受異己。因為人和人的快樂並不一定相同。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說回到這兩輛車本身,日系跑車的外觀一直以來都給我有一種感覺,如果不經過一番改裝,總給人一種“王字遇上了玉字”,就差那麼一點。這種外形完全不同於德系那種暴力的、咄咄逼人的、飽滿的視覺效果。這可能就是日本人對於審美觀的理解,那種含蓄的、東方的理解。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BRZ的造型比86要更好看一些,也要更加戰鬥一些,比如它的前副格柵還有尾翼等設計,我想這可能跟斯巴魯多年來打造性能車的經歷有關,畢竟骨子裡的血就比豐田要更刺頭一些。但是令人失望的是那個STi套件,因為它真的只是套在外面的裝飾件而已。這時候你才意識到,小時候看的那個藍色車身掛著555香菸LOGO的賽車已經離它越來越遠了。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MX-5從誕生以來就一直是以可愛形象示人,甚至在十幾年前我上學偷偷在課桌裡看汽車雜誌的那個年代,我愣是以為這車就是給姑娘開的,跟操控根本不沾邊。直到參加工作開了上一代MX-5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車是可以轉著圈開的。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雖然MX-5在運動感的營造上比BRZ差了很多,但MX-5有一個天生的優點,那就是能敞篷。不過眼前這臺硬頂版的車型在造型上我個人認為不如軟頂版的更加協調,這主要是因為硬頂版的C柱太過於高聳,配合上小巧的車身,那種感覺就像是小孩帶著大人的頭盔。但軟頂你買不到,所以這問題咱們就過了。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日本人的點到為止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地方從輪胎能夠看出來。記得去年我在日本試駕Kei Car版吉姆尼時,185寬度的輪胎在我40km/h轉彎時竟然響胎了,其實這就是輪胎在告訴你,行了兄弟,這速度就差不多了。而在BRZ和MX-5上也同樣如此,205的胎寬跟卡羅拉一個級別,基本上就是懸掛還沒到極限的時候,輪胎已經開始嚎叫抗議了。當你突破輪胎極限時,我們口中津津樂道的駕駛樂趣便隨之而來。等等,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坐進駕駛艙,BRZ的駕駛氛圍幾乎是滿分的表現,就連超跑都不輸。我們常用坐著就能在地上攆菸頭來形容坐姿低,BRZ就能完美的完成這一動作。接下來方向盤、轉速錶、換擋桿、手剎、電子系統控制按鍵,這些東西都能給你完美的駕駛參與感。我幾乎是坐進BRZ的瞬間,就想馬上掛一檔抬離合鬆手剎,然後一個定圓畫起來。但BRZ的內飾做工並不能讓人滿意,畢竟這臺車落地要30萬,但你發現你花了30萬之後卻得到了一個跟飛度一樣水準的內飾工藝,甚至連一塊彩色顯示屏都成了奢求。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MX-5就不一樣了,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實際的觸覺效果,這臺車的內飾都精緻得多。而且這臺車在出廠時就給你配了一套不輸BBA的多媒體系統,這在一輛日系跑車上來說已經是非常奢侈的配置了。但MX-5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它的乘坐空間感太壓抑了,這臺車空間小到我175cm的身高坐進去愣是讓我有了身高190cm的錯覺。但如果你是真愛這臺車的話,那空間小肯定也不是問題,因為這臺車的主人身高將近190cm,我看他每天開這車的時候都笑呵呵的。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日本人另一個點到為止的精髓就是在動力的配置上,兩臺車都是2.0L自然吸氣發動機。BRZ是200Ps,MX-5是158Ps,這在德系性能車愛好者看來幾乎就是復仇者聯盟中,雷神和鷹眼之間的差距。現在看來Supra和GTR簡直就是日本車的異類,當然你看看Supra和GTR現在的下場,一個用德國人的東西復活,一個後繼無人。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要說絕對動力值,他倆差不多都是百公里7-8秒的加速水平,你知道德國原裝朗逸1.4T百公里加速多少秒嗎?不到8秒,這倆跑車加速就這個級別。但我誠摯的邀請你坐進駕駛艙,然後踩一踩油門之後再來評價百公里加速水平對它倆來說有多大意義。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先說BRZ,200Ps馬力其實在我看來並不算非常小,放在BRZ上完全能給你足夠的駕駛激情。當你有機會嘗試那句“2擋7300幹他!”的時候,我想你會及時糾正對你於這臺車動力的偏見。在這條並不算極致的山路上,我每個彎都可以用5-6000轉的轉速來通過,每當你需要動力時,只要轉速到位,發動機馬上就能給你反饋。這種爽快感,可不是渦輪增壓能給的了的。水平對置發動機在高轉速時的聲浪雖然比不了VTEC,但也足以讓你過癮。第一次開BRZ的我,甚至在換擋時要不斷的盯著轉速錶,因為在我那輛S3上我可以用聲音來判斷,但在這臺FA20上,我以為我要換擋了,但一看才6000轉。乖乖,這轉速還能升得再高點嗎?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MX-5的馬力雖小,但它比BRZ要輕了100kg,在這種小型跑車上,多一匹馬力不如少一公斤這個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臺創馳藍天2.0L發動機的出力更加飽滿和線性,不同於FA20的“2擋7300”概念,這臺2.0L發動機在中轉速時就能夠有不錯的動力反饋。我曾經駕駛過搭載同樣發動機的馬自達3,但在MX-5上,這臺發動機給你的感覺有點像EVA突破了S2機關,它不受控制了!無論聲音還是反應速度,對比同樣發動機的馬自達3來說,MX-5的反應都可以用爆裂來形容。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絕對動力這個事就像慾望,你說它有盡頭嗎?沒有。我掙了10萬就想掙20萬,我吃了龍蝦就想吃鮑魚。但這個世界生來就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約束,就像猴子不能進化成人類,人類也不能進化成高達。這兩臺日系跑車就是在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約束下,各自使用著適合自己的動力單元。就好像人類的階級一樣,你生來是中產階級,再往上攀登就很難了。我身邊開86/BRZ的朋友不乏改裝渦輪或機增套件的,我不敢說這一定破壞了工程師在製造這臺車時的平衡,但起碼這已經背離了開發之初設計者的意願。這算是我對於這兩臺車動力表現的一個看法吧。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很多人都說無論BRZ也好MX-5也罷,都是廠家未完成的半成品,後續都是需要你來改裝進行提升的,這就是日系性能車的特點。這說法絕對是放屁。試問哪個車改裝之後不能比原來跑的快?你知道跑車工程師在底盤標定時需要做多少繁雜的數據分析和調校工作麼?廠家的工程師都是樂高設計師?給你造出一堆零件和說明書讓你後期自己拼?我知道買了這些跑車的車主可能都覺得我購買的是一輛跑車,我的加速就得跟RS3一樣,我的圈速就得跟911一樣。但你有沒有想過RS3和911賣多少錢?無論任何商品,都不能背離它的價值來討論商品的產品力。所以你花30萬獲得這樣的加速和操控特性,這是理所應當的。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當你建立起這種正確的價值觀來體驗這兩臺車的操控之後,就不會說出什麼半成品後續都得改裝之類的屁話了。在我看來,就算是下場來開,升級個輪胎和發動機控溫其實就足夠了。因為在同價位,並且同樣追求性能樂趣的車來看,這兩臺車對於駕駛樂趣這件事上都有著超高的見解

駕駛樂趣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說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駕駛樂趣,是跟控車有關。在極限性能上,BRZ明顯更高,你可以感到這臺車的工程師在調校底盤時就是朝著一個非常窄的方向去的,不斷的、高極限的挑戰你的駕駛技術。我雖然沒開它駛上賽道,但以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歷來看,這臺車是需要你長時間去磨合、去嘗試、去挑戰的一臺車,只有這樣你才能摸到它的極限,然後挑戰這個極限,讓車更快的過彎。如果你有一定的賽道駕駛經驗,開一天S3可能和開10天S3的圈速差不太多,但BRZ就可能相差巨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不敢在山路上推它的極限,我只是做了點到即止的嘗試。畢竟全中國可能就這麼一臺手動擋的BRZ媒體試駕車,所以我在開它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做個善人。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本來我也是本著這個理念去開MX-5的,畢竟MX-5 RF全中國只有500臺,而且已經停止進口了,這要是撞壞了可就是撞一臺少一臺了。但我發現MX-5的性格並不想讓我這麼做,這臺車的極限雖然比BRZ低,但是寬容度非常之高。也就是說,無論我怎樣去激怒它,它都會笑眯眯跟我說:來呀,繼續呀!與BRZ那種緊繃的樂趣不同的是,MX-5的樂趣更容易被察覺到。在你控車時車尾的動向以及車頭輪胎的聲音在此時可能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你在簡短的熟悉之後就會明白,你可以很容易的修正錯誤駕駛之後帶來的不良後果,它的樂趣成本要比BRZ低很多。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雖然這兩輛車在性格上有一定的差異,但籠統的來看的話,他們的操控特性和調校理念都是極其極其日系的,甚至我閉著眼睛開都知道這是一輛日本跑車的那種。這種駕駛參與感是你在同價位德國車上完全體會不到的。如果說S3能在彈射起步的瞬間讓你尖叫或者笑出來,那麼這兩臺車就是全程讓你笑著開完。另外,我並沒有提及這兩臺車變速箱的差異,因為意義不大,BRZ的手動擋肯定是好,但MX-5自動擋也沒有錯,因為你壓根也買不著手動擋的MX-5。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看完我這篇文章是不是覺得自己開一輛GTI或者S3特別膚淺?錯了。這世界上有60億人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做完這期選題給我最大觸動並不是日本跑車有多麼令人愉悅,而是令我更加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因為你不可以將自己的選擇強加於別人之上。

日本人和德國人的思維邏輯不太一樣,日本人的商品更加註重細節和參與感,而德國人的商品更注重產品本身的性能。這次試駕與其說是BRZ對比MX-5,不如說讓我明白了兩種不同思維下的產品特性帶給人的體驗有何不同。最後衷心祝願這樣的日本跑車能夠長久於世,正因為這世界上有了並非千人一面的完美,才讓地球從太空看起來是彩色的。

開完之後想把德國車砸了?試駕BRZ&MX-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