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淨」: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


早就想寫作此文,當其時未能即興寫出來,結果就一拖再拖,幾個春秋倏忽而逝。

中間也有落筆欲寫,卻幾度南轅北轍,寫成了別一種文題。也曾想過就此放棄,卻深知這是生命難以迴避的一個命題。

寫作此篇,完全沒有一貫而之的思緒,也很難一氣呵成,只好由著心緒,信馬由韁寫下去,至於寫到何種程度,是否能做到直抒心意,還不得而知,只能盡力而為了。


當人生與閱讀都有了一定的累積,似乎以往所有的閱讀與人生開始有了融匯貫通似的連接與領悟,我不想把它稱之為智慧,也並非內在靈性的覺醒,只是內心漸漸有了似乎豁然開朗的知。

說到知,自古大有人知,但縱觀歷史發展,又不過只是曇花一現,難辨真偽,由此可知,即便是真知,若沒有真實的行,也難於為大眾所瞭解認同,終究隨知者殞滅,落花流水了無痕跡。

人生不過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生命輪迴,關於生命,幾多人迷惑,幾多人探究,幾多人生生滅滅隨波逐流。

人們對於生命最大的困惑來自於生命的無常及不可操控,所謂來不由人,去不由己。

心靈最高的領悟自然是來自於對生命的知。讓世俗眾人迷惑不解又心嚮往之的佛祖之拈花一笑,是了悟了花與人同的生命之通達。擁有了這份通達,才有了悲天憫人的盛世情懷,在生命面前,萬物皆同。

當真正領悟色即是空,知曉性本為空,人生才真正有了主宰自我命運的底氣與方向。

「悟淨」: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

言歸正傳,關於修行,再沒有比《西遊記》更加主旨分明雅俗共賞的傳世佳作了。唐僧歷盡艱難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與之亦步亦趨形影相隨的三個愛徒各有法號,堪稱修行之寶。智能奇絕武藝超強的大徒弟為悟空。火眼金晴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孫猴子,卻要悟空一切俯首低眉心無旁鶩才可修成正果,可見悟空是修行的第一起點,是得道的不二法門。關於空的領悟,上下幾千年,人類歷史長河中,不乏悟性智慧超群之人,古今眾多修行人等皆或多或少留有參玄悟道之言之行,放眼古今,遁入空門一意修行者更是比比皆是。當真正參透空之玄妙神機,悟能便已水到渠成。倒是悟淨曾經一時難解其意,費了些許周折,才終於有所領悟。可以說,悟空後一切的修行成敗也皆在於此。知曉了生命的本質為空,便進入悟空的境界,有了這樣的了悟與認知,生命即自覺進入到心神自守不外馳,視諸種才能為身外之物的悟能之境,只有到了這一層面才能真正做到令心神恬淡安然的清靜無為。而悟淨在某種程度而言,卻是修行中的重中之重。要知道當知曉生命本質為空之知時,所要面對的無外乎兩個層面,一者自知為始持守心空,一者去其已有復歸其空。這便是悟淨的本來之意。當明白了悟淨的真諦,很多的疑惑便如多比諾骨牌一般排山而解:由此,明白了《壇經》中北宗神秀的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的兢兢業業;由此,領會了六世佛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超凡脫俗;由此,明白了老子莊子力主清靜無為的真實本意;由此,明白了寫作《懺悔錄》的盧梭為何會有勇氣自揭其醜陋自曝其惡行;由此,明白了為何民間會有“賊過三年不打自招”的俗言古語;由此,明白了為什麼世間本無秘密可言,明白了為何正義會有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的真意;由此,明白了秉持我筆寫我心嚴謹創作之必要性,明白了所寫作的小我之瑣細心路為何要面向廣袤公之於眾,明白了每將心中的思緒落諸筆端寫作完成,為何內心裡會湧出莫名的酣暢淋漓的舒暢感受;…………一切的一切,實在是因為心性本為空,自當還歸空!


悟淨,正所謂質本潔來還潔去!

悟淨,通俗而言,就是要淨化自心,返樸歸真。

一旦,真正做到,方為踏入實質性的修行之路,而心無旁騖持之以恆,才終有長生久視可言。

悟淨,是守望初心的生命自覺淨化之旅。

悟淨,是有如出於淤泥而不染的涅槃重生之路。

悟淨,需要莫大的勇氣。

悟淨,其實任重而道遠。

「悟淨」: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


「悟淨」: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