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出自《六祖壇經》,與神秀大師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表達出不同悟到境界的偈語。


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空怎麼理解六祖慧能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方便說,是覺修路徑的覺慧

你且聽且證,且三思而行

且聽如下賈明與致信對話:

賈明問致信:怎麼理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

致信答:

1、菩提本無樹,“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因釋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樹下四十九天得道。故菩提與樹做關聯類比,所說覺悟和樹無關,覺悟、智慧不是樹。

2、明鏡亦非臺所意:覺性、智慧、能夠透徹照見覺知的事物的根本本體自性的洞察覺知力,不是在桌上的明鏡,把明鏡類比為洞察覺知力。

3、本來無一物:解說事物的本體自性,是空無一物,也是在空無一物的寂靜狀態中的覺知,要做到內心空無一物的狀態。坐到身體感覺空無了,內在的思緒念想空無,而專注於空無一個狀態中,不生起覺受和思緒。

4、何處惹塵埃:自性本體是空無一物的寂靜,內外皆已經覺悟本體空性,無有來亦無有所去,空無一片,何惹之說?有覺有念想有分別心的是人心,因心而生起乾淨與不乾淨的分別心,而生執著妄想造種種因果業(因果報)。


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


賈明疑惑不解的問道:何是自性?

致信答曰:自性:宇宙世間的本來面目,最根本的本體。自性本體空性,而因緣聚合萬事萬物,而生種種色相。


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致信又言說:

六祖慧能對根本自性的語言描述:“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經這樣描述宇宙事物的根本自性;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心經這樣描述如何覺知自性的狀態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心經這樣描述達到這種自性覺知的方法: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賈明問:對自性能舉個形象的比喻嗎?

致信很為難,抓了抓後腦勺,笑笑說道,你就想象一個封閉的球形內部空間吧,本是空性。

賈明機制的馬上問道:這個密閉的球形外是什麼?

致信笑答:球形之外,空無一片,球有多大空無就變而容多大。


覺修路徑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賈明諾有所思的默唸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致信笑而不語,合掌,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