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农村那些事:打场

我参加过生产队里打场的劳动,主要的一些过程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可能在细节上因时间太长记得不是很准确了。今天把这个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甘肃民勤农村那些事:打场

夏收的时候,妇女们负责割麦子,男人们负责捆田和拉运,各个地块收完捆好的麦子被集中拉运到场上,先挆起来,焐上一段时间就开始打场。

打场的第一步是摊场,一般要先看天气,如果天气晴好,队长就安排人开始摊场,即把摞在垛上的麦捆子拉到场的中间,基本上是捆子挨捆子的摆过去,再把麦捆上的绳子解开,大家拿着扠把把麦子挑散抖乱,按场的位置摊成大致是椭圆形状,然后就开始打场了。

甘肃民勤农村那些事:打场

当时我们那个生产队打场的时候能套起十来个磙子,一般骡子和马套单磙子(一匹骡子或马拉一个磙子),毛驴和牛一般套双磙子(两个牲口拉一个磙子)。打场的时候,头磙子很关键,一般会安排有经验的老农来赶,后面的磙子只要跟着头磙子走就行了。赶头磙子的人会带着大家从椭圆形的一个边开始走到孤顶处最中间的位置拐进来,把摊好的麦子一分为二,第一磙子打好后,再让半磙子开始打,直到把摊好的麦子全部打好。

下一道的程序是扫杆,扫杆就是把上面一层打好的麦草扫掉,一般是男人拿着那种比较秃比较硬的扫帚,把上面那层完全打好的麦草轻轻的扫起来,妇女和孩子们把扫起来的麦草抱出去或者用纹巴抬出去放到外面固定的地方,叫抱杆。

扫完杆的下一道程序是翻场,就是大家拿着扠,把下面还没有打好的麦子翻起来,挑散抖匀,然后套上磙子再打一遍,完全打好后再扫一次杆,下面基本就剩下粮食和纹子(麦衣)了。

再下一道程序就是起场。起场的时候一般用人或者套上牲口,拉着刮板把底下的粮食和纹子刮到场中间堆起来,叫攒印堆,(因为攒好的粮堆上要盖印板子所以叫印堆),如果当时有风,就开始扬场,如果没风就堆在场上等有风了再扬,风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风大了会把粮食吹跑,风小了纹子扬不出去。

甘肃民勤农村那些事:打场

扬场的技术要求相对要高一些,一般都是男人拿着木揪顺着风均匀的扬出去大概两三米高的地方,粮食靠重力自然落地,纹子被吹到下风向,扬场的时候侧面有一个人拿着比较长的扫掃打略扫,就是把没有完全打好仍然带着壳子的粮食和纹子用长扫掃略到旁边(带着壳子的粮食叫杂头),杂头还要集中起来再打一次。如果风好,扬上一次后粮食就基本干净了,但还要再戗两遍后用木揪把粮食攒堆,整理整齐,堆在场上然后再印上印板子,(印板子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偷盗,堆好的粮食印上印板后如果有人动了粮食,粮堆就会滑落,上面印下的字就没有了,我们生产队的印板上刻着和平两个字。)

甘肃民勤农村那些事:打场

这些活都干完天就黑了,晚上还要安排人住到场上看场,其实就是看粮食,看场的活我也参加过好多次,天气好的时候就睡在粮食堆旁边,但天阴下雨的时候就要睡在场房子里面。

现在想起来看场的感觉还很不错,听着蛙叫蝉呜,看着满天繁星,惬意的睡在夏日的微风里,还认识了不少的星座,如三星、北斗七星、攒毛星、牛郎织女星等等。但打场是比较辛苦的,从开始摊场到下午收工一般要十多个小时,赶磙子的时候又晒又累,抱麦杆的时候麦灰子钻到衣服里面浑身发痒。

现在想起打场的过程,好多过程都历历在目,分享这段经历的目的就是想让参与过的人回味一下过去,让没有参与过的人了解一下当时的场景,也许再过若干年就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