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如果按照流域面積來說,青衣江在全國眾多的河流之中並不佔有優勢,它在全國130條流域面積在一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中,按流域面積大小排名僅列於126位,但因為青衣江處在降水量特別充沛的地區,其多年降水量在全國河流中排名第三,是長江流域之最。

正是因為如此,從雪山奔騰而來的青衣江,不僅為多山的洪雅增添了秀美的風光,更有著像母親一樣的胸懷,為洪雅人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不僅如此,青衣江在古代還是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一環,承擔大量貨物運輸功能,造就了一個個繁榮的碼頭。如今,隨著陸路運輸網的全面鋪開,青衣江的碼頭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熱鬧,但青衣江的傳奇以及昔日碼頭之上的生活景象,成為了老一輩洪雅人不變的記憶。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青衣江老照片(資料圖片)

壹一江碧水 孕育水墨畫卷

青衣江發源於川西邛崍山脈與夾金山之間的雪山之巔,沿著千溝萬壑奔騰而下,揮別夾金山的懷抱,孕育了眉山這片土地上的“綠色心肺”——洪雅。

說也奇怪,多山的洪雅本應該呈現陽剛之氣,卻在青衣江的滋潤下變得十分雅緻、秀氣。青衣江就像一條蜿蜒在群山之上的青綠色絲帶,在陽光的照耀下,遠方的樹林和竹林都浸沒在天邊的雲霞裡,江上游蕩著不多的漁船和輪渡船,煙靄伴隨著江流和片片倒影流向天涯。

這樣的美色讓唐代邊塞詩人岑參也流連忘返,他在嘉州任刺史時,曾特地乘船盪漾在青衣江上,寫下了:“官舍臨江口,灘聲已慣聞。水煙晴吐月,山火夜燒雲。”的美文,讓龍吟成為了洪雅的一大美景。其實,自古以來風光綺麗的青衣江吸引的文人騷客還真不少,像“龍吟春雨”“萍洲漾月”“臨江晚渡”“金釜靈泉”等美景都具有著深厚的人文典故。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水墨青衣江。鍾向榮 攝

時光流逝,這些具有人文歷史的美景並沒有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是像一幅幅水墨畫卷始終懸掛在洪雅的天地之間。更讓人感動的是,洪雅人沒有辜負這一江碧水,而是用實際行動,為這一幅幅水墨畫卷增添生動的綠色。

早在三十多年前,洪雅就掀起了植樹造林的熱潮,當時洪雅全縣的人民上山植樹,蔚為壯觀。如今,無論從洪雅的哪一片高地放眼望去,你都會驚歎於眼前的綠色海洋,任憑目光在那浩瀚的天際、林際、霧際之間徜徉,心也寧靜自由下來,彷彿融入了這天地之間,成為了大自然的一棵草、一滴水、一片樹葉。

可以說,洪雅不僅是一個養眼之地,更是一個養心聖地,或許正因為如此,著名作家、編劇王剛看到了洪雅這片秀麗山水背後的精神力量,他初識洪雅就被這一方山水深深地吸引。“小小的一座城,被一條水極為乾淨的江環繞著,這裡的人也非常友好,在這裡生活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一年夏天,王剛來到洪雅採風,柔美的青衣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來,沿著江邊散步,靜靜地感受青衣江的美好。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美麗的青衣江。鍾向榮 攝

貳兩岸文化 豐富洪雅底蘊

青衣江全程只有300公里,但它流經洪雅境內時匯聚了300多條大小河流、山溪,覆蓋了整個洪雅境內的土地。它為這片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滋養著眾多獨特的生物種群,就連大文豪蘇東坡都忍不住用“遙憶青衣江上路,白魚紫筍不論錢”來讚美洪雅的雅魚。

一條江、一方水,養育著洪雅人,也賦予了洪雅人不同的文化氣質。青衣江流域的先民,用勇氣和智慧創造了令人敬仰的文明,用數千年的時光描繪了厚重的文明畫卷。青衣江的兩頭“挑”著“雙遺產”,世所罕見,它的源頭是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盡頭則是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

有著如此之高的起點,青衣江流經洪雅之時,自然也會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別的不說,光說青衣江這個名字就大有來歷。青衣江古稱青衣水,又名平羌江、若水,也稱雅河,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述了青衣江流域的歷史變遷:“青衣水出青衣縣西蒙山,東與沫水合也。縣故青衣羌國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三寶碼頭一景。鍾向榮 攝

在漫長的歲月中,飽經歷史滄桑的青衣江,還沉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青衣江流域具有悠久道教歷史的源流,因為滲透著少數民族文化,呈現出了別樣的神韻;青衣江流域還是3000多年前古羌人的一支“青衣羌”的聚居地,雖然,青衣羌國早已消失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卻為青衣江留下了動人的傳說和歷史底蘊;更讓人震驚的是,青衣江還孕育著古老的文明,1984年在洪雅止戈鄉安寧壩及中保一帶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並伴有墓葬屍骨及陶片,發現的磨製石器、打製石器有30餘件;後經過考古專家鑑定,這些石質為天然礫石,器形有斧、雙肩斧、石矛、刀等器械,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比中美洲古老而神秘的瑪雅文明都要早2500年……

時光如梭,千年的歲月輾轉,往事已如過眼雲煙,而這悠悠的青衣江水愈發顯得厚重了起來,人們在欣賞這碧波盪漾的江水之時,這流域內的風雲故事、歷史傳說似乎也演變成一幕幕影像呈現在眼前,訴說著流域內的興衰變遷。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風光綺麗的青衣江。鍾向榮 攝

叄千年碼頭 訴說水運記憶

從青衣江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無疑是倍受上天眷顧的,它不僅有著如水墨畫一般的風光和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有一代代懂得感恩的洪雅人對它悉心呵護。這些對於一條江來講,都是最好的狀態,但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奇怪,好運會接連降臨在幸運兒身上。

就青衣江來說,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它承擔著大量的運輸任務,也許誰也不曾想到,柔美的青衣江早在西漢武帝時期之前就是雅安到樂山一帶有規模的水道,在《隸釋》卷13《南安長王君平鄉明亭道碑》中有詳細記載:“維平鄉明亭大道,北與武陽,西與蜀郡青衣,越嵩通界……永元七年十月。”或許有人會說,大多數的江河在古時都有同樣的歷史使命,但青衣江的傳奇可遠不止是這樣,它不僅是彼時的重要水道,也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以及草原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又分為北方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其中北方絲綢之路是由西漢張騫開闢,而南方絲綢之路又比北方絲綢之路更早。這在《漢書張騫傳》中有詳細記載:“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吾賈人往事之身毒國(今印度)。”這條記載說明在張騫通西域之前,蜀中物資已通過南方絲綢之路到達印度。

後經專家考證,南方絲綢之路的“五尺道”就是沿青衣江通過雅安、洪雅、樂山、宜賓、鹽津、大關至緬甸,從八木到達印度的。秦漢和漢晉時期,青衣江是連接樂山與雅安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是南方絲綢之路上樂山雅安兩個重要中轉站、物資集散中心的商貿物資交流商道。可以說,在陸上運輸不發達的時代,水路運輸是商人首選,青衣江承載著大宗物資的運輸任務。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逐漸冷清的碼頭一景。

有別於岷江水道千帆競發的繁華景象,青衣水道的繁華還帶著一種原始、樸素之感,在這條水道上,不僅能看到往來的船隻,還能看到古老的竹筏、木筏。這樣的運輸景象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前,那時川西公路體系極不發達,青衣江干流雖有不少險灘,仍成為連通川康兩省的黃金水道。

當時山區盛產的木材、竹料、礦砂、中藥材、桐油、白蠟、毛皮、竹筍乾等土產山貨源源不斷沿江運送到樂山,再轉運全國各地;山區百姓需要的食鹽、布匹、燃油、五金器材、日用百貨等物資也通過船筏運達夾江、洪雅、柳江、雅安等碼頭,再分散到邊遠的鄉鎮農村,構成龐大的供銷網絡,直接影響著青衣江流域數百萬百姓的生計。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陸路運輸的興起和完善以及江河水資源的開發,青衣江的運輸功能逐漸衰退,只留下青衣江上逐漸冷清的碼頭訴說著過去的繁華。接下來,請您和本報記者一起沿著青衣江水的足跡,一起去探訪洪雅境內的老碼頭,感受南方絲綢之路上青衣江的獨特魅力,聆聽不一樣的水運故事。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青衣江老照片。(資料圖片)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①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青衣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