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疫情虽然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形势依然严峻。截止2020年2月20日,确诊患者累计已达74675人。各地企业提倡在家办公,学校纷纷延期开学,很多地方老师开启直播授课,家长在家陪读的教学模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数的医生、战士甚至普通民众无不拼尽全力、抗击疫情。还有很多人在这场劫难中,去反思、去体悟、去感受……去获得他们一生的财富!


很多专家、学者更是通过一场场劫难中鲜血淋漓的案例,创作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警示后人的纪实作品,面对浩浩荡荡的劫难帮助我们探索更深层次的人性和心灵,见微知著、以儆后世。曾今那个悖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事实证明有时候,是有可能的。


《盘点那些影响深远的“疫情”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些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01.血疫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新冠病毒的肆虐,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和病毒之间,只有一个餐桌的距离。而《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曾用事实证明了,文明和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


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以其专业性和思想性俱佳的笔锋,获得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以非医师身份的“防疫斗士奖”。书中回顾埃博拉疫情的发生、扩散和防治过程,其中更有大量真实故事无不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书中曾言道:“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人类的危机吗?”、“这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如今听来,无不振聋发聩。


该书曾于2019年被翻拍成6集迷你剧《热点地区》,引起强烈反响,豆瓣评分8.1分。未曾想仅用半年时间,一语成谶!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引自第279页


02.逼近的瘟疫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逼近的瘟疫》【美】劳里·加勒特

不同于《血疫》采用的纪实手法那样震撼,《逼近的瘟疫》全文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全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不仅冷清地分析了瘟疫之所以产生的根源,更阐述了疫情对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层次影响。


她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诉了所有读者: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然而更令人沮丧的事实是她竟然是对的,甚至没有丝毫危言耸听。在本书出版后的几十年间,艾滋病已从非洲和美国暴发,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住;具有抗药性的结病菌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于中国,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


出身记者的劳里·加勒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生动和媒体人特有的敏感尖锐,凭借《逼近的瘟疫》、《失信: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之瘫痪》、《流行天下!传染病的世界》等作品,是获得皮博迪奖(The Peabody Award)、乔治·伯克奖(George Polk Award)和普利策奖(Pulitzer Award)这三大著名新闻奖项的第一人。


对于政治领导人而言,SARS促使了他们的惊醒。中国领导人看清了对流行病秘而不宣的代价,因为整个世界都不满于否认这种新疾病的存在。加拿大领导人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发现自己竟忽略了医院的传染控制措施,终使医院成了SARS的传播中心,真是令人痛惜。美国的领导人原本感到高枕无忧,深信本国的疾病控制中心确有能力保护美国民众不受微生物的威胁,如今也忽然关心起万一SARS暴发,对国家安全会有何种影响了。 就人类同环境中存在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关系而言,我们如今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引自第4页


03.鼠疫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鼠疫》【法】阿贝尔·加缪


疫情是一个放大镜,它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放大着“众生”的人性与良知。


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阿贝尔·加缪曾在其代表作《鼠疫》中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关于“人类良知的种种提问”,他以18世纪爆发的鼠疫为背景,深刻地揭示出了人在异己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本来,天灾人祸是人间常事,然而一旦落到头上,人们就难以相信是真的。世上有过鼠疫的次数和发生战争的次数不相上下,而在鼠疫和战争面前,人们总是同样的不知所措。 在这个问题上,市民们和大家一样,他们专为自己着想,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不相信天灾的。天灾是由不得人的,所以有人认为它不是现实,而是一场即将消失的噩梦。然而噩梦并不一定消失,在噩梦接连的过程里,倒是人自己消失了,而且最先消失的是那些人道主义者,因为他们未曾采取必要的措施。这里的市民所犯的过错,并不比别处的人更多些,只不过是他们忘了应该虚心一些罢了,他们以为自己对付任何事情都有办法,这就意味着他们以为天灾不可能发生。他们依然干自己的行当,做出门的准备和发表议论。他们怎么会想到那使前途毁灭、往来断绝和议论停止的鼠疫呢?他们满以为可以自由自在,但是一旦祸从天降,那就谁也不得自由了。 只是因为做了医生,对于病痛有他自己的认识,想象也就丰富一些。医生从窗口眺望这座尚未变样的城市,面对令人疑虑的未来,他所感到的还仅仅是一阵轻微的不安。他竭力回忆自己关于这种疾病所知的情况。数字从他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他心想,在历史上已知的三十来次大鼠疫中,竟死了将近一亿人。可是一亿人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对打过仗的人来说,死人这件事已不怎么令人在意了。再说一个人的死亡只是在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会得到重视,因此一亿具尸体分散在漫长的历史里,仅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引自第5章,《它叫鼠疫》


疫情之下,千家万户被困在斗室之中。时间多了起来,节奏慢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如何与爱人、父母、孩子朝夕相处,怎样才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似乎成为一场大考。在漫长的假期中,如何做到久处不厌,似乎成为了大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下面这两部《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小妇人》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04.霍乱时期的爱情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霍乱时期的爱情》【哥】加西亚·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在面对爱情究竟是什么的终极拷问时,它回答:“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


同时也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它通过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


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引自第28页


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个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相互同情。 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或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而如果说,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也多少学到了点什么,那就是智慧往往在已无用武之地时才来到我们身边。


——引自第29页


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引自第379页


05.床头灯英语3000词,小妇人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小妇人》【美】路易莎·梅·奥尔柯特

《床头灯英语3000词畅销系》


如果说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尚且如斯煎熬,那么当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残酷与恐怖则不堪想象。


由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妇人》首次出版于1968年,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不仅丰富多元的描写了马奇家四姐妹分别为了爱情甘于贫困、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坦然面对死亡、以扶弱为己任……


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书中提倡善良、忠诚、无私、慷慨、尊严、宽容、坚韧、勇敢、亦是人类永远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不仅具有超过时代和国度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经典魅力,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而且被译成各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导演格蕾塔·葛韦格(Greta Celeste Gerwig)据此小说导演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妇人》于2019年圣诞节在美国上映后广受观众的喜爱,并收获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刚刚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小妇人》拿下了6项提名,并斩获最佳服装设计奖。


我亲爱的女儿们,我对你们的确大有期望,但是不要你们在世界上出人头地——别只是因为人家有钱或有豪华的宅邸,就嫁给他,因为缺乏爱的宅邸算不了家。金钱是必要而珍贵的——如果使用得当还是高尚的——但我不愿你们把它看作是争取的首要或唯一的目标。我宁愿你们做穷人的妻子,只要你们享受到丈夫的爱,感到幸福和满足,而不要你们坐在宝座上,当一个没有自尊和安宁的王后。

——引自第90页

真正的乞丐会得到照顾,但是贫穷而高尚的人们却过得很差,因为他们不会提出要求,而别人又不敢给他施舍。

——引自第425


「盘点」疫情下影响一生的书籍,假如你热爱生活,一本也不要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