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探索万物之道(下)


六、探索万物之道——其乐无穷

论中——探索万物之道(下)

中华文化经历数千年而且从未中断过,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光大。

身穿粗布衣服,怀揣美玉的圣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留下了洋洋五千多字的中华文化压箱珍宝——《道德经》。时至今日,人们越研读越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这部经典中蕴藏的无穷智慧,不是一般的了不起,对它的赞誉怎么都不为过,甚至外国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如果世界上只能留一部书,那就只能留下《道德经》。成功的企业家和各级领导都从这部经典中领悟到修身和治理智慧。虽然经典中的古文言有些难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探索热情。好在有权威的注解翻译,加上高人名家的各种讲座、书籍文章的探讨、各种不同观点的展示,现已经形成了“一花引来百花开和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有人认为,有多少智慧,就能在经典中获得多少领悟和收获。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看似简单的几个汉字可能就会把人弄得一头雾水而产生睡意。试想一下,能把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和真相用一个汉字来表述,除了“道”以外还能有什么字?而“名”也一样可以理解为形,就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存在,都有一个名称,象太阳、地球、细菌、细胞等。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名”为万物之母。“非常”即“不是一般”,老子用“道”和“名”两个汉字就把自然的实有和虚无的玄秘奥妙表述清楚了。这句话可以简单通俗的理解为道和名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一般的道和名,主要指实有,包括万事万物的规律、真相、能力(量)、名称等,可把它比拟为子女;另一种道和名不是一般的道和名,它大到无外,小到无内,除包含一般的道和名以外还包含虚无,可把它比拟为父母。还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知名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因年代久远,可能有误抄,应该读作:“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还有学者认为“道”就是“自然”,应该理解为“自然而然的道”。真是你说你的好,我说我的妙。观点不同很正常,各种说法都有道理,也能成立,但真相只能有一个。有没有“误抄”——无法考证,谁的解释更正确——无法评判。这就是《道德经》的精妙之处。自然是最高的,自然包含了无量、无尽、无所不能和太多的不可知、不可说、说不尽的奥秘和真相,很多东西是只能“心领悟,难言传”,而用文字表述更是难上加难,也只有老子能做到,并且是那样的完美和炉火纯青。

论中——探索万物之道(下)

整部《道德经》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智慧,就是把自然的实有和虚无的玄秘奥妙,用最少的文字完美的进行了表述。这种智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断点思维”和“模糊思维”以及“混沌理论”。它体现在思维方式上。象现在人们发现地球气温升高是因为人类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但也有人认为地球的内部温度升高才是气温升高的原因;更有人认为地球气温没有升高而是在降低。那不管谁对,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地球资源总应该是对的,方向不错而且简单,这就是模糊思维方式运用的例子。断点思维是牢牢守住一个“点”,以不变应万变,并能很好的处理紧急情况,也就是要求“逆商”要高,能“急中生智”。思维方式决定格局,而格局会决定人生。我们在探索万事万物之道时,首先锁定“真相”,把握好方向,决定运用什么思维方式,不轻易出手而出手就要胜。时代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变。传统的线性思维已被断点思维等新思维取代,精神方面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小偷们的下手起点也变高了,百十元的东西小偷都看不上。社会上有太多的陷阱和假象,防不胜防。人们在假象和陷阱中折腾和挣扎。人类的塑料垃圾已经填到了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令有识之士毛骨悚然,而多数人不知危险已近,也不知道停止。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垃圾处理的最好方法是循环利用不产生垃圾,在找到垃圾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之前,减少总是可以的吧?

论中——探索万物之道(下)


论中——探索万物之道(下)

《道德经》告诉我们,很多事物表现为似是而非,而很多事物又表现得似非而是,“真相”是什么至关重要。老子还告诉我们,最高的道德形态是顺从道,清净是天下的正道,也是中理念的一种表现。我们就继续领悟经典的智慧吧,爱自己和家人,静思己过,莫论人非。(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