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探索萬物之道(下)


六、探索萬物之道——其樂無窮

論中——探索萬物之道(下)

中華文化經歷數千年而且從未中斷過,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光大。

身穿粗布衣服,懷揣美玉的聖人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給我們留下了洋洋五千多字的中華文化壓箱珍寶——《道德經》。時至今日,人們越研讀越有新的發現和收穫,這部經典中蘊藏的無窮智慧,不是一般的了不起,對它的讚譽怎麼都不為過,甚至外國的知名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如果世界上只能留一部書,那就只能留下《道德經》。成功的企業家和各級領導都從這部經典中領悟到修身和治理智慧。雖然經典中的古文言有些難懂,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它的探索熱情。好在有權威的註解翻譯,加上高人名家的各種講座、書籍文章的探討、各種不同觀點的展示,現已經形成了“一花引來百花開和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有人認為,有多少智慧,就能在經典中獲得多少領悟和收穫。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看似簡單的幾個漢字可能就會把人弄得一頭霧水而產生睡意。試想一下,能把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和真相用一個漢字來表述,除了“道”以外還能有什麼字?而“名”也一樣可以理解為形,就是萬事萬物的客觀存在,都有一個名稱,象太陽、地球、細菌、細胞等。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名”為萬物之母。“非常”即“不是一般”,老子用“道”和“名”兩個漢字就把自然的實有和虛無的玄秘奧妙表述清楚了。這句話可以簡單通俗的理解為道和名可以分兩種,一種是一般的道和名,主要指實有,包括萬事萬物的規律、真相、能力(量)、名稱等,可把它比擬為子女;另一種道和名不是一般的道和名,它大到無外,小到無內,除包含一般的道和名以外還包含虛無,可把它比擬為父母。還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知名學者提出疑問,認為因年代久遠,可能有誤抄,應該讀作:“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還有學者認為“道”就是“自然”,應該理解為“自然而然的道”。真是你說你的好,我說我的妙。觀點不同很正常,各種說法都有道理,也能成立,但真相只能有一個。有沒有“誤抄”——無法考證,誰的解釋更正確——無法評判。這就是《道德經》的精妙之處。自然是最高的,自然包含了無量、無盡、無所不能和太多的不可知、不可說、說不盡的奧秘和真相,很多東西是隻能“心領悟,難言傳”,而用文字表述更是難上加難,也只有老子能做到,並且是那樣的完美和爐火純青。

論中——探索萬物之道(下)

整部《道德經》始終貫穿著一種大智慧,就是把自然的實有和虛無的玄秘奧妙,用最少的文字完美的進行了表述。這種智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斷點思維”和“模糊思維”以及“混沌理論”。它體現在思維方式上。象現在人們發現地球氣溫升高是因為人類排放了過多的二氧化碳;但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內部溫度升高才是氣溫升高的原因;更有人認為地球氣溫沒有升高而是在降低。那不管誰對,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約地球資源總應該是對的,方向不錯而且簡單,這就是模糊思維方式運用的例子。斷點思維是牢牢守住一個“點”,以不變應萬變,並能很好的處理緊急情況,也就是要求“逆商”要高,能“急中生智”。思維方式決定格局,而格局會決定人生。我們在探索萬事萬物之道時,首先鎖定“真相”,把握好方向,決定運用什麼思維方式,不輕易出手而出手就要勝。時代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要變。傳統的線性思維已被斷點思維等新思維取代,精神方面的東西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小偷們的下手起點也變高了,百十元的東西小偷都看不上。社會上有太多的陷阱和假象,防不勝防。人們在假象和陷阱中折騰和掙扎。人類的塑料垃圾已經填到了地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令有識之士毛骨悚然,而多數人不知危險已近,也不知道停止。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險。垃圾處理的最好方法是循環利用不產生垃圾,在找到垃圾處理的方法和技術之前,減少總是可以的吧?

論中——探索萬物之道(下)


論中——探索萬物之道(下)

《道德經》告訴我們,很多事物表現為似是而非,而很多事物又表現得似非而是,“真相”是什麼至關重要。老子還告訴我們,最高的道德形態是順從道,清淨是天下的正道,也是中理念的一種表現。我們就繼續領悟經典的智慧吧,愛自己和家人,靜思己過,莫論人非。(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