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委里的“司”和“局”的区别

注:几年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机构改革后,里面提高的部委司局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基本道理和逻辑没有变化,值得一读。

每个中央机关,都有诸多内设机构,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办公厅(室)。除此之外,党委部门如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的其他内设机构一般都叫“局”。

国务院下属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一般叫“司”,但也还有少量的“局”,如广电总局下设十多个“司”,还有一个电影局,铁道部下设多个司,还有一个运输局。

在国务院部门中,“司”和“局”虽然在行政级别上是一样的,但在职能上有所区别,文化部一位退休的司级干部用他的自身经历,向南方周末记者说明这个差别。他所在的部门现在叫文化部艺术司,过去叫艺术局。

在他看来,“司”和“局”在业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对外协调上有所区别。原来的文化部艺术局,除了下设业务处室之外,还有党委、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统筹文化部在京直属单位如国家京剧院、国家话剧院、国家美术馆等的人、财、物。但变成艺术司之后,就成了一个纯业务部门,对人、财、物的统筹工作,就上交由文化部相关部门负责。

另外一个变化是,文化部艺术局是可以直接对“外”的,可以直接向各省市的文化厅(局)直接发文。但改成艺术司以后,就不能直接发文了,如需要发文,只能是起草好之后,以文化部或文化部办公厅的名义对外发。

这两点区别,也得到了中编办相关人士的证实。据南方周末记者观察,目前国务院部门中,唯有公安部所有内设机构都叫“局”,如公安部刑侦局、治安局、宣传局等。其他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大多叫“司”。

约有20个国务院部门,内设少量的局。其中有14个国务院组成部门里,设置了“局”,如司法部的监狱局,民政部的民间组织局,农业部的兽医局、种子局,商务部的反垄断局,央行的国库局,卫生部的疾控局等。

在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家部委管理的局中,也有少数几个部门设了“局”,如广电总局的电影局,海关总署的缉私局,工商总局的商标局等,国家药监局下设了稽查局。

这些“局”,管理的业务一般都是部委里相对重要的业务。有些“局”与“司”一样,只设纯业务处室,但有的局还设有行政部门。如水利部的移民局,就有人事处、计财处、政策法规处,民政部的民间组织局下有9个处,包括政策法规处。

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部门一般都有离退休干部局、纪检监察局。虽然叫“局”,但并不是业务部门。此外有些局虽然叫“局”,但却是事业单位,如交通部的打捞局、海事局等。他们与业务性的“司”、“局”,并没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