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腐爛病菌傳染果樹嗎?

王其升996


1、魔芋主要病害

1.1 魔芋軟腐病 一種細菌性病害,為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生長期及貯藏期均可形成危害,是造成魔芋倒苗和貯藏期爛種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及球莖,出苗期芋尖彎曲,或葉柄、種芋腐爛;葉片展開後染病,初生溼潤狀暗綠色小斑,擴大後組織腐爛;病菌沿導管浸染葉脈、葉柄,出現水漬狀條斑,有汁液流出,或葉柄基部潰爛。初發時植株圖1 魔芋軟腐病上部分小葉黃化,以後整個複葉枯萎,並引起倒苗。球莖染病,植株一邊發黃,俗稱“半邊風”,全株發黃,葉片枯萎,球莖表面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向內擴展,呈灰色或褐色黏液狀腐爛,有惡臭味。病菌除危害魔芋外,還危害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的多種作物。病菌隨病殘體(病枝、落葉、病根、染病球莖等)、土壤或球莖中越冬,成為初次侵染的病源,貯藏期種芋可繼續發病並向健芋蔓延。此外,田間操作不當,風吹雨打,憑藉雨水、灌溉水及昆蟲傳播蔓延,進行再次侵染。雨水反濺、病株摩擦、農具、害蟲傳播,帶病種芋還能遠距離傳播。發病最適宜溫度25~30℃,高溫高溼條件下易流行,最適pH值為7.0。6月上旬開始發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達高峰,隨後氣溫下降發病逐漸停止。

1.2 魔芋白絹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或葉柄基部及球莖,發病部位主要接近地面1~2 cm的葉柄基部。葉柄基部或莖基染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呈暗褐色不規則病斑,後軟化,致葉柄變褐色腐爛呈溼腐狀,病株隨後折斷倒伏。溼度大時,發病部位附近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和褐色球狀菌核,形如黑色的油菜籽粒,病菌隨後危害地下球莖,並引起球莖腐爛。

1.3 魔芋根腐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嚴重時大部分根變黑腐爛,植株枯萎死亡。受害輕時,地上部葉片褪綠黃化,後期葉柄枯萎直至枯死,地下部球莖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及大量施用廄肥和未腐熟堆肥的地塊病害嚴重。

2、綜合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選用耐病或抗病品種。目前修文縣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從雲南省富源縣引進的子芽種芋(花魔芋),未經提純和選育,造成種性退化,品質下降,抗病性降低,使產量低而不穩,所以修文縣應通過選育抗病植株,培育出抗病性強、膨大性好、營養成分含量高的優良新品種。

2.1.2 種植區域。調查顯示,海撥800 m以下的區域,夏季氣溫高,溼度大,晝夜溫差小,植株抗病性降低並易發病。海拔1 300 m以上區域氣溫低,生長慢,產量低。故魔芋種植的適宜區域可確定在海撥800~1 300 m的地區,而龍場鎮的平均海撥約1 250 m,發展魔芋具有很大的優勢;還應避開多風災區域,以免風災造成葉柄折斷,植株停止生長。

2.1.3 建立種芋基地。長距離調運易造成種芋受傷,利於病菌交叉感染,播種後發病重,因此應嚴格加強種芋管理,在海撥較高區域就近建立種芋繁殖基地,保證種芋規格和質量,儘量減少種芋帶菌。目前龍場鎮已建成種芋繁殖基地2個,面積6.67 hm2。如在外地調運種芋,應選用硬質竹筐或木條箱包裝,每層種芋間用麥草或稻草隔離,切忌使用塑料袋、編織袋、麻袋裝運。

2.1.4 實行輪作倒茬。一般連作地塊病害嚴重,應與禾穀類、豆類作物或牧草、綠肥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量。

2.1.5 推行間套作種植方式。根據魔芋屬半陰性植物特性,結合實施區域的不同氣候特徵、種芋大小、肥力條件,其種植規格和方式各異。種植方式上採用魔芋-玉米、魔芋-果樹、淨種3種方式,種芋150 g以上,株行距30 cm×50 cm,種植6.6萬株/hm2左右;種芋100 g左右,株行距30 cm×40 cm,種植8.3萬株/hm2左右;種芋50 g左右,株行距20 cm×30 cm,種植16.65萬株/hm2。採用魔芋-玉米套種,4~6行魔芋套種1~2行玉米(玉米種植為廂面一邊,以便農事操作);魔芋-果樹套種,所選樹種應為中晚熟梨、蘋果、銀杏等;潮溼、日照短的地區應選擇淨種。以上種植方式均採取2 m開廂,廂間溝寬20 cm左右,溝深30 cm左右,以便於中耕管理、排灌和間接隔離病菌傳染,通過間套作遮蔭可降低魔芋發病率。

2.1.6 提倡壟作栽培。根據魔芋喜溼怕水漬的特點,為防止溼害,在旱地以及緩坡地,改魔芋平作為壟作,壟溝深12~18 cm,壟溝寬25~30 cm。

2.1.7 提高播種質量。做好冬前深耕和春季整地、除淨魔芋殘茬工作。春季氣溫穩定,通常10℃以上才播種,高廂栽培,改平作為壟作,既可避免魔芋因田間積水而發病,又增厚了土層,增大了土壤晝夜溫差,促進了球莖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長。

2.1.8 合理增施鉀肥。魔芋為喜鉀作物,增施鉀肥能提高抗病力。一般施用腐熟農家肥3萬~4.5萬kg/hm2、鉀肥150~225 kg/hm2,採用條狀帶溝施入。化肥不能直接與種芋或植株接觸,以免燒傷表皮而有利於發病。魔芋需肥以鉀肥為主,其次為氮肥,再次為磷肥。

2.1.9 推廣使用沼肥。由於沼液含有多種活性、抗性、營養性物質,利用沼液浸種具有明顯的抗病、壯苗、增產作用;且由於沼液經過充分腐熟發酵,其中富含多種作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等),因而極宜做根外追肥,其效果優於化肥,作物在生長季節均可使用,可調節作物生長代謝,補充營養,促進生長平衡,增強光合作用,特別在魔芋進入果實膨大期,噴施效果將更明顯,且沼液使用方便。但使用中要嚴格掌握:一是取正常產氣1個月以上的沼氣池,浸種時間不宜過長,以種子吸足水分為好,還必須用清水洗淨,晾乾播種。二是在噴施時以晴天下午為宜,幼苗、嫩葉期1份沼液加1~2份清水;夏季高溫,1份沼液加1份清水,氣溫較低,又為老葉,可不加清水。三是若發現魔芋植株健狀正常,沼液使用次數不宜多,以免出現植株徒長。

2.2 化學防治

2.2.1 土壤消毒(圖3)。進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減少土壤病原菌數量,控制其發生與傳播。結合春季整地,對連作地塊撒施生石灰750~1 500 kg/hm2,撒勻深翻,7 d後播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1.5~4.5 kg/hm2拌細土450 kg/hm2,均勻撒施田間,翻耕入土。

2.2.2 種芋處理。在播前選種和曬種1~2 d的基礎上用多菌靈、硫酸銅、沼液等進行種子處理,然後晾乾播種,可有效防治軟腐病。

2.2.3 化學除草。播種後至出苗前20 d,當田間雜草密度較大時,用西瑪津、草甘膦(鎮草寧、農達)、百草枯(如克蕪蹤、對草快等)等對水噴霧,可有效防除雜草。

2.2.4 藥劑灌根。大田種芋出苗後,用20%速補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或20%井崗黴素500倍液,以上藥劑任選1種加施特靈800倍液進行灌根效果較好,使種芋和葉柄周圍形成較好的保護層。

2.2.5 病株處理。魔芋出苗後,經常到田間檢查,當零星發病時,應立即撥除中心病株,並焚燒,及時挖出病土,並對病穴噴施波爾多液或多菌靈或甲霜猛鋅(如殺毒礬)等,控制發病中心,防止病菌傳播蔓延。

2.3 連防連治 在魔芋展葉後,結合病蟲測報,開展大田聯防聯治,要輪換使用廣譜低毒、低殘留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胺、代森鋅、代森猛鋅、甲霜靈猛鋅(瑞毒黴猛鋅)、可殺得、撲海印、福美雙、百菌清等,用磷酸二氫鉀3 kg/hm2對水750 kg/hm2混合施用可將病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五常大米老梁水稻種植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多元化發展,魔芋種植面積開始逐漸擴大。但在發展過程中魔芋病害造成的損失也愈加引起關注,嚴重影響著魔芋生產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制約著魔芋產業化的發展。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魔芋主要病害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魔芋主要病害

1.1 魔芋軟腐病 一種細菌性病害,為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致病型。生長期及貯藏期均可形成危害,是造成魔芋倒苗和貯藏期爛種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及球莖,出苗期芋尖彎曲,或葉柄、種芋腐爛;葉片展開後染病,初生溼潤狀暗綠色小斑,擴大後組織腐爛;病菌沿導管浸染葉脈、葉柄,出現水漬狀條斑,有汁液流出,或葉柄基部潰爛。初發時植株圖1 魔芋軟腐病上部分小葉黃化,以後整個複葉枯萎,並引起倒苗。球莖染病,植株一邊發黃,俗稱“半邊風”,全株發黃,葉片枯萎,球莖表面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向內擴展,呈灰色或褐色黏液狀腐爛,有惡臭味。病菌除危害魔芋外,還危害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的多種作物。病菌隨病殘體(病枝、落葉、病根、染病球莖等)、土壤或球莖中越冬,成為初次侵染的病源,貯藏期種芋可繼續發病並向健芋蔓延。此外,田間操作不當,風吹雨打,憑藉雨水、灌溉水及昆蟲傳播蔓延,進行再次侵染。雨水反濺、病株摩擦、農具、害蟲傳播,帶病種芋還能遠距離傳播。發病最適宜溫度25~30℃,高溫高溼條件下易流行,最適pH值為7.0。6月上旬開始發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達高峰,隨後氣溫下降發病逐漸停止。

1.2 魔芋白絹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或葉柄基部及球莖,發病部位主要接近地面1~2 cm的葉柄基部。葉柄基部或莖基染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呈暗褐色不規則病斑,後軟化,致葉柄變褐色腐爛呈溼腐狀,病株隨後折斷倒伏。溼度大時,發病部位附近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和褐色球狀菌核,形如黑色的油菜籽粒,病菌隨後危害地下球莖,並引起球莖腐爛。

1.3 魔芋根腐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嚴重時大部分根變黑腐爛,植株枯萎死亡。受害輕時,地上部葉片褪綠黃化,後期葉柄枯萎直至枯死,地下部球莖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及大量施用廄肥和未腐熟堆肥的地塊病害嚴重。

2、綜合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選用耐病或抗病品種。目前修文縣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從雲南省富源縣引進的子芽種芋(花魔芋),未經提純和選育,造成種性退化,品質下降,抗病性降低,使產量低而不穩,所以修文縣應通過選育抗病植株,培育出抗病性強、膨大性好、營養成分含量高的優良新品種。

2.1.2 種植區域。調查顯示,海撥800 m以下的區域,夏季氣溫高,溼度大,晝夜溫差小,植株抗病性降低並易發病。海拔1 300 m以上區域氣溫低,生長慢,產量低。故魔芋種植的適宜區域可確定在海撥800~1 300 m的地區,而龍場鎮的平均海撥約1 250 m,發展魔芋具有很大的優勢;還應避開多風災區域,以免風災造成葉柄折斷,植株停止生長。

2.1.3 建立種芋基地。長距離調運易造成種芋受傷,利於病菌交叉感染,播種後發病重,因此應嚴格加強種芋管理,在海撥較高區域就近建立種芋繁殖基地,保證種芋規格和質量,儘量減少種芋帶菌。目前龍場鎮已建成種芋繁殖基地2個,面積6.67 hm2。如在外地調運種芋,應選用硬質竹筐或木條箱包裝,每層種芋間用麥草或稻草隔離,切忌使用塑料袋、編織袋、麻袋裝運。

2.1.4 實行輪作倒茬。一般連作地塊病害嚴重,應與禾穀類、豆類作物或牧草、綠肥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量。

2.1.5 推行間套作種植方式。根據魔芋屬半陰性植物特性,結合實施區域的不同氣候特徵、種芋大小、肥力條件,其種植規格和方式各異。種植方式上採用魔芋-玉米、魔芋-果樹、淨種3種方式,種芋150 g以上,株行距30 cm×50 cm,種植6.6萬株/hm2左右;種芋100 g左右,株行距30 cm×40 cm,種植8.3萬株/hm2左右;種芋50 g左右,株行距20 cm×30 cm,種植16.65萬株/hm2。採用魔芋-玉米套種,4~6行魔芋套種1~2行玉米(玉米種植為廂面一邊,以便農事操作);魔芋-果樹套種,所選樹種應為中晚熟梨、蘋果、銀杏等;潮溼、日照短的地區應選擇淨種。以上種植方式均採取2 m開廂,廂間溝寬20 cm左右,溝深30 cm左右,以便於中耕管理、排灌和間接隔離病菌傳染,通過間套作遮蔭可降低魔芋發病率。

2.1.6 提倡壟作栽培。根據魔芋喜溼怕水漬的特點,為防止溼害,在旱地以及緩坡地,改魔芋平作為壟作,壟溝深12~18 cm,壟溝寬25~30 cm。

2.1.7 提高播種質量。做好冬前深耕和春季整地、除淨魔芋殘茬工作。春季氣溫穩定,通常10℃以上才播種,高廂栽培,改平作為壟作,既可避免魔芋因田間積水而發病,又增厚了土層,增大了土壤晝夜溫差,促進了球莖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長。

2.1.8 合理增施鉀肥。魔芋為喜鉀作物,增施鉀肥能提高抗病力。一般施用腐熟農家肥3萬~4.5萬kg/hm2、鉀肥150~225 kg/hm2,採用條狀帶溝施入。化肥不能直接與種芋或植株接觸,以免燒傷表皮而有利於發病。魔芋需肥以鉀肥為主,其次為氮肥,再次為磷肥。

2.1.9 推廣使用沼肥。由於沼液含有多種活性、抗性、營養性物質,利用沼液浸種具有明顯的抗病、壯苗、增產作用;且由於沼液經過充分腐熟發酵,其中富含多種作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等),因而極宜做根外追肥,其效果優於化肥,作物在生長季節均可使用,可調節作物生長代謝,補充營養,促進生長平衡,增強光合作用,特別在魔芋進入果實膨大期,噴施效果將更明顯,且沼液使用方便。但使用中要嚴格掌握:一是取正常產氣1個月以上的沼氣池,浸種時間不宜過長,以種子吸足水分為好,還必須用清水洗淨,晾乾播種。二是在噴施時以晴天下午為宜,幼苗、嫩葉期1份沼液加1~2份清水;夏季高溫,1份沼液加1份清水,氣溫較低,又為老葉,可不加清水。三是若發現魔芋植株健狀正常,沼液使用次數不宜多,以免出現植株徒長。

2.2 化學防治

2.2.1 土壤消毒(圖3)。進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減少土壤病原菌數量,控制其發生與傳播。結合春季整地,對連作地塊撒施生石灰750~1 500 kg/hm2,撒勻深翻,7 d後播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1.5~4.5 kg/hm2拌細土450 kg/hm2,均勻撒施田間,翻耕入土。

2.2.2 種芋處理。在播前選種和曬種1~2 d的基礎上用多菌靈、硫酸銅、沼液等進行種子處理,然後晾乾播種,可有效防治軟腐病。

2.2.3 化學除草。播種後至出苗前20 d,當田間雜草密度較大時,用西瑪津、草甘膦(鎮草寧、農達)、百草枯(如克蕪蹤、對草快等)等對水噴霧,可有效防除雜草。

2.2.4 藥劑灌根。大田種芋出苗後,用20%速補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或20%井崗黴素500倍液,以上藥劑任選1種加施特靈800倍液進行灌根效果較好,使種芋和葉柄周圍形成較好的保護層。

2.2.5 病株處理。魔芋出苗後,經常到田間檢查,當零星發病時,應立即撥除中心病株,並焚燒,及時挖出病土,並對病穴噴施波爾多液或多菌靈或甲霜猛鋅(如殺毒礬)等,控制發病中心,防止病菌傳播蔓延。

2.3 連防連治 在魔芋展葉後,結合病蟲測報,開展大田聯防聯治,要輪換使用廣譜低毒、低殘留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胺、代森鋅、代森猛鋅、甲霜靈猛鋅(瑞毒黴猛鋅)、可殺得、撲海印、福美雙、百菌清等,用磷酸二氫鉀3 kg/hm2對水750 kg/hm2混合施用可將病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魯西南小寧哥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魔芋腐爛病菌對果樹傳染性不大,但也不是絕對的。魔芋種在果樹地裡,會發生搶肥現象,因為魔芋的整個發育期間,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需肥比例氮:磷:鉀為6:1:8。魔芋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也不同,在生育前期需肥量不大,當魔芋換頭後需肥量增加,塊莖膨大時達到需肥的高峰期。

魔芋病害管理

一、魔芋主要病害

1、魔芋軟腐病 一種細菌性病害,生長期及貯藏期均可形成危害,是造成魔芋倒苗和貯藏期爛種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及球莖,出苗期芋尖彎曲,或葉柄、種芋腐爛;葉片展開後染病,初生溼潤狀暗綠色小斑,擴大後組織腐爛;病菌沿導管浸染葉脈、葉柄,出現水漬狀條斑,有汁液流出,或葉柄基部潰爛。初發時植株,魔芋軟腐病上部分小葉黃化,以後整個複葉枯萎,並引起倒苗。球莖染病,植株一邊發黃,俗稱“半邊風”,全株發黃,葉片枯萎,球莖表面出現水漬狀暗褐色病斑,向內擴展,呈灰色或褐色黏液狀腐爛,有惡臭味。病菌除危害魔芋外,還危害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的多種作物。病菌隨病殘體(病枝、落葉、病根、染病球莖等)、土壤或球莖中越冬,成為初次侵染的病源,貯藏期種芋可繼續發病並向健芋蔓延。此外,田間操作不當,風吹雨打,憑藉雨水、灌溉水及昆蟲傳播蔓延,進行再次侵染。雨水反濺、病株摩擦、農具、害蟲傳播,帶病種芋還能遠距離傳播。發病最適宜溫度25~30℃,高溫高溼條件下易流行,最適pH值為7.0。6月上旬開始發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達高峰,隨後氣溫下降發病逐漸停止。

2、 魔芋白絹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或葉柄基部及球莖,發病部位主要接近地面1~2 cm的葉柄基部。葉柄基部或莖基染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呈暗褐色不規則病斑,後軟化,致葉柄變褐色腐爛呈溼腐狀,病株隨後折斷倒伏。溼度大時,發病部位附近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和褐色球狀菌核,形如黑色的油菜籽粒,病菌隨後危害地下球莖,並引起球莖腐爛。

3、魔芋根腐病 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嚴重時大部分根變黑腐爛,植株枯萎死亡。受害輕時,地上部葉片褪綠黃化,後期葉柄枯萎直至枯死,地下部球莖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及大量施用廄肥和未腐熟堆肥的地塊病害嚴重。

二、綜合防治技術

1、 化學防治

(1) 土壤消毒 進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減少土壤病原菌數量,控制其發生與傳播。結合春季整地,對連作地塊播種栽種前噴施農愛多氯溴異氰脲酸,或者撒施生石灰每畝用25千克、2千克硫酸銅撒施土表,翻挖,也可以在栽種時候用50%氯溴800倍液噴施種植溝,對土壤和農家肥進行消毒處理。

(2)種芋處理。在播前選種和曬種1~2 d的基礎上甲基硫菌或者多菌靈精甲霜靈或者氯溴異氰等進行種子處理,然後晾乾播種,可有效防治軟腐病。

(3) 化學除草。播種後至出苗前20 d,當田間雜草密度較大時,用草甘膦、敵草快、草銨磷等兌水噴霧,可有效防除雜草。魔芋出苗散葉後用贏禧除草,對魔芋安全,除草更徹底。

(4) 藥劑灌根。種芋出苗後,用50%農愛多氯溴異氰脲酸800倍液和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惡黴靈2000倍,進行灌根效果較好,使種芋和葉柄周圍形成較好的保護層。

(5)病株處理。魔芋出苗後,經常到田間檢查,當零星發病時,應立即撥除中心病株,並焚燒,及時挖出病土,並對病穴噴施農愛多氯溴異氰,控制發病中心,防止病菌傳播蔓延。

三、 農業防治

(1) 選用耐病或抗病品種。一般挑選一些芽眼飽滿,無破損、無傷口或者病蟲危害、腐爛的魔芋。

(2)長距離調運易造成種芋受傷,利於病菌交叉感染,播種後發病重。

(3) 實行輪作倒茬。一般連作地塊病害嚴重,應與禾穀類、豆類作物或牧草、綠肥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量。

(4) 推行間套作種植方式。根據魔芋屬半陰性植物特性,結合實施區域的不同氣候特徵、種芋大小、肥力條件,其種植規格和方式各異。種植方式上採用魔芋-玉米、魔芋-果樹、淨種3種方式,種芋150 g以上,株行距30 cm×50 cm,種植6.6萬株/hm2左右;種芋100 g左右,株行距30 cm×40 cm,種植8.3萬株/hm2左右;種芋50 g左右,株行距20 cm×30 cm,種植16.65萬株/hm2。採用魔芋-玉米套種,4~6行魔芋套種1~2行玉米(玉米種植為廂面一邊,以便農事操作);魔芋-果樹套種,所選樹種應為中晚熟梨、蘋果、銀杏等;潮溼、日照短的地區應選擇淨種。以上種植方式均採取2 m開廂,廂間溝寬20 cm左右,溝深30 cm左右,以便於中耕管理、排灌和間接隔離病菌傳染,通過間套作遮蔭可降低魔芋發病率。

(5)提倡壟作栽培。根據魔芋喜溼怕水漬的特點,為防止溼害,在旱地以及緩坡地,改魔芋平作為壟作,壟溝深12~18 cm,壟溝寬25~30 cm。

(6) 提高播種質量。做好冬前深耕和春季整地、除淨魔芋殘茬工作。春季氣溫穩定,通常10℃以上才播種,高廂栽培,改平作為壟作,既可避免魔芋因田間積水而發病,又增厚了土層,增大了土壤晝夜溫差,促進了球莖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長。

(7)合理增施鉀肥。魔芋為喜鉀作物,增施鉀肥能提高抗病力。採用條狀帶溝施入。化肥不能直接與種芋或植株接觸,以免燒傷表皮而有利於發病。魔芋需肥以鉀肥為主,其次為氮肥,再次為磷肥,在施肥時配合鈣鎂肥一起施用效果會更好,每畝加2至3公斤左右即可。

感謝您的觀看和支持,希望能幫您解決問題,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