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01.

最近《我是余欢水》热播,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人在郭京飞的精彩演绎下立体呈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中年焦虑"再次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我觉得观众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没有那些糟糕体验的人,他们看余秋水的遭遇就只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并庆幸的说:"还好我不是余秋水。"

第二种,是在余秋水身上看到似曾相识的自己,不禁获得一种认同,原来普通的我并不孤独,那我对生活的处处容忍,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第三种,是突然在余秋水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才明白,自己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就像剧中的余秋水一样,就算有了种种常人难以碰到的奇遇,最后仍是屌丝一枚,逆袭的人生似乎遥不可及,于是更加焦虑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这部直面现实的剧,把无数人拉到同一个层面,并引起了不同的反思,于是有句中年人自嘲的话又火了起来:"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真是人到中年两不易,生不易,活不易。

但还有一类中年人是你永远骂不到的,就是已经成功了的中年人,是你需要仰视的中年人,他们手握权柄,身有财富,是无数年轻人憧憬的未来自己的模样。

但站在了人生高峰的中年人永远只是少数,大部分曾经一被责骂就会立刻辞职的年轻人,渐渐活成了平庸的大多数中年人。

平庸的如同余秋水一样,在工作和生活的夹缝里苦苦挣扎。有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普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拼搏。有些人却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取得梦想的成就,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自己是潜龙在渊,腾必九天。比如我曾经的一个男同事,总是觉得囿于岗位,自己很屈才,但想要出去发展却又踌躇不舍,拧巴纠结的他,总是活在焦虑中,也就是我上面说的第三种人。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02.

前段时间和老友聊天,我俩感慨着时间的无情,一晃已经步入了中年,渐渐感觉出了身心已不复年轻时候的活力状态。我长吁短叹道:"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对生活发力呢,怎么一下子就中年了呢?"

我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帮忙,所以怀孕后就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时光如白驹过隙,孩子如今三岁多,而我在家也已经呆了四年,这四年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其中艰辛自不必说,但就是如此忙碌,焦虑仍能从偶尔的闲暇中冒出来,并如野草般蔓延开来,让我寝食难安。

老友静静听着我的牢骚,突然说了句让我振聋发聩的话,你怎么就不能接受你只是个普通人呢?

老友这句话犹如一支利箭,将我定在当场,疼痛渐渐溢出来,久久不能平复。当难受的情绪过去后,我细细思量,问题确实就在这里,我当局者迷,一直没能觉察到,我的很多焦虑都是缘于我明明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在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只做个普通人。

明明光是带孩子就已经让我精疲力尽了,却还想着自己能有更多的作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焦虑。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深有感触,里边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对于我自己来讲,总觉得自己很特殊,很优秀,所以一开始完全抗拒自己只是个平凡人的想法,最后无情的事实证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到了现在的年纪,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成就,既不是处级干部,也没有赚到一个小目标,在某些领域也称不上出类拔萃,这就是事实,大概率来讲,我这一辈子就是一个相对普通且平凡的人。

我明白了,原来真正认识并接纳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必须要经历的课题。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03.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他《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中指出:人们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困扰,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他在书中举了个例子:撒哈拉沙漠的沙鼠,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多的草根极度焦虑而死。

我想这个沙鼠就跟我们一样,它之所以那么焦虑,是因为它认为它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囤积到足够多的草根,却并没有去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它需不需要那么多的草根;第二、它所设立的目标是否远远超过了它的能力。

所以,如果想要过快乐的人生,我们首先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上限,然后接纳自己。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但接纳自己,并不是说给自己一个可以不努力不上进的借口,而是告诉自己不要自视过高,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奋斗。

如同我上面提到的知乎上的那篇文章,他在后面接着写到:接受事实之后,不是不努力,是更加认真的努力,下定决心,首先达到并实现人生的上限,在实现这个上限之后,站在这个高峰之上,再去考虑下一步的人生规划。

秋叶大叔说:我是到32岁才意识到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别人需要10年才能成功,我可能需要12年。所以我就变得特别踏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我不会再浪费时间在自我情绪对抗和无效的人事纠纷上,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就好,成功无非是抓住时机,借势而为。

有些人的悲剧是不肯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于是常常很焦虑,但于事无益,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我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份勇气,把自己拉下自己想象的神坛的勇气,然后立足现实,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眼下,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才是积累并提升自我最明智也最实用的方法。

《我是余欢水》: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