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喊新週期要來,普通人該如何抓住這波國運?

1


2019年,有太多分析師和大V們高喊新週期要來了,而且這次一眾首席經濟學家還出奇的一致:就在今年的三季度,大概率是新週期的起點。

聽起來是不是很振奮人心呢?是不是有一種現在馬上就要坐上國運的快車蹭蹭往前衝的趕腳呢?簡直全民噫客賽艇!

但新週期是什麼?相信對絕大多數普通人其實還是非常暈的,是重新補倉房子?還是一把梭ALL in A股呢?

其實都不是,新週期沒有那麼神乎其神,它只不過是經濟週期運行的最最普通的規律罷了,表現在房地產行業就是政策性的3-5年的“緊-松-緊”;表現在社會槓桿上的就是“加槓桿-去槓桿-加杆槓”;表現在債務利率上的就是“國債利率上升-國債利率下降-國債利率上升”的週期循環。

春夏秋冬,自然而然。

新週期特指新一輪經濟擴張的週期,代表著新一輪增量財富的來臨,因此對於企業,對於個人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但有一點需要搞明白的是:2019年會不會是開啟新週期的“元年”?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新週期開始與結束有哪些顯性的指針。

行業用的比較多的是信貸週期和房地產週期。信貸週期對應實體產業的狀況,代表社會企業融資增速是否觸底回暖,也就是水暖鴨先知,企業們開始看到賺錢的甜頭借錢了,當然這有個前提,借錢是為了生產,而不是為了錢生錢套利。

為什麼還有個房地產週期呢?實體產業復活是房地產週期的因,房地產週期的補庫存和回暖是實體產業繁榮的“倍增器”,無論罵也罷,恨也罷,房地產都是越來越龐大的市民階層家庭需求的載體和家庭財富的“存錢罐”,尤其是未來為數不多的十幾個一二線中心城市。

那新週期開始了嗎?

從信貸來看,一月份的社融大增,2月份的社融又再次下降,新的信貸週期擴張不能說已經來臨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兩會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在二季度就要落地,針對實體產業的融資鼓勵也已經出臺到位,也就是“信貸寬鬆的指令已下達,就差到達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了”。

市場需要一個反應的時間,因為政策二季度才會落地,那市場全面接招確認新信貸週期的開啟,最快就應該在三季度,這是很粗線條的推演,但也能夠反映出來大佬們關於新週期的判斷是正確的,無非節奏會有差異。

再一個是房地產週期,2019年1-2月份,三大指標:商品房銷售額增速、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到位資金增速都出現了大幅的下降,說明房地產的確在惡化,基於此呢,政策層面對於房地產的打壓今年會清零,呵護和維穩會成為“一城一策”的主線。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2019年也是房地產行業債務的集中兌付期,一季度和四季度最多,一頭一尾,疊加銷售的承壓房地產週期大概率不會在2019年啟動,也就不會與實體經濟的復甦週期形成共振,因此2019年只是個弱復甦。

經濟新週期開啟能明顯感受到應該會推遲到2020年。

2


2019年上半年由於實體和房地產兩員大將都不太樂觀,那麼經濟下行的壓力就是我們面臨的市場規律主線,政策扮演的還是逆週期調節的作用,避免大起大落。

2019年下半年則會表現出“混沌中透著微光”,因為在一季度二季度信貸和減稅的鼓勵下實體產業會慢慢的鼓足勇氣開幹了,債務是一把帶血的刀,但同時也是一把開疆擴土的劍,信貸的回暖將是樂觀的投票。由於房地產週期這個“放大器”還不能給予經濟足夠支撐,會滯後幾個季度,那麼2019年可能就不能和實體手拉手往前走。

因此,剛需在下半年上車買房,屬於週期開啟的前夜上車,節奏應該說還算可以。在中國特別是一二線的新移民們,房子還得買,只要不加著槓桿去極端炒房就問題不大。即使是金融資產時代,一二線的房地產金融資產屬性也並不差,盤子過大,莊家過強,還牽扯這敏感的民生問題,不像癌股,胡來的空間不大。

基於以上推演,我們暫且先假設,2019新週期開啟,但還有一個頭疼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個人,該如何抓國運呢?

餡餅總是畫的很大,但具體到每個人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那麼波瀾壯闊。

就像當年的下海潮,真正有幾個人抓住了呢?就像2015的大牛市,又有幾個人因為這一波而徹底改變了命運呢?就像2016年的中國房地產,又有多少人是真真正的吃到了這波紅利呢?

很少。也許當年下海潮的時候,你還沒有離開村子出過遠門就結束了;也許2015年中國股市大牛的時候,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有這事兒,甚至就沒開過戶;也許2016年中國樓市火熱的時候,你還沒從學校畢業,出了校門才知道原來房價已經這麼高了。

真的很遺憾,與大時代錯過可能才是歷史的常態。

3


我們在吐沫星子亂飛的談論“新週期”的時候,更多的別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可能知道這玩意究竟是個吃的還是用的。

新週期,或者叫有壞日子就必定有好日子的鐵律,一定會來的。而我們大多數普通者要想在這個浪潮中有所成就,就要有提前準備的意識。

特別是年輕人,大時代說起來很虛,但仔細想來也確實能夠對人生有重大影響,大水養大魚,即使不能成為大魚,混個錦鯉也不錯嘛。

面對未來,我們都是小人物,不要試圖逆潮流而動,世道人事該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的,跟情緒無關,我們能決定的只有自己。

財富是什麼?無非是大概率看清了未來的路徑,提前把自己的樁子埋在歷史的必經道路上罷了,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人生不可能把把都贏,能矇住一兩把你就中產了,後代也能跟著你從中產起步。

筆者從不怕被打臉,也從不裝什麼大神,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奮鬥者而已,一樣在還房貸一樣在為後代拼搏著、下著注。有很多時候,嘴比較直,也的說痛過很多人,也偶爾會被關進小黑屋。

總之,心是熱的,人是一直在前線的,只是誠實的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訴讀者罷了,僅此而已。

希望讀到今天文字的朋友們,都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面向未來,當財富分配邏輯開始偏向“創富者”(企業和勞動者)的時候,大家都能夠生活的更好。

未來是一個更加精細化分工的時代,個人也越來越公司化,也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能力可以在社會基礎設施的賦能之下,直接繞開公司的盤剝參與一次分配。但這有個前提,你必須或者至少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這是參與一次分配的敲門磚。

基於此還是想給一些年輕的朋友一些建議,喜歡文字的就多寫寫文章;喜歡藝術的可以把它練的更加精通一些;喜歡語言的,除了把國語學好之外可以多學幾門外語,未來可能只是教個漢語就能讓你生活的很好,等等吧,想想自己未來會什麼,喜歡什麼?可以做什麼?

標準化產能去的差不多了,那非標的產能是不是要補一補了呢?

2019,世界會懲罰悲觀者,未來自己的家人過得怎麼樣,多半取決於你現在為未來在準備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