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水滸傳》梁山泊英雄大聚義,描繪了一幅“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在政治、經濟、生活等各方面影響了一百零八將的共同命運,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

01 藍圖之政治綱領“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

“替天行道”提綱挈領地貫穿《水滸傳》全書,實質上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政治理想與情懷。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水滸傳》的“替天行道”源於道教

這裡的“道”,說的是“道教”,指的是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則;道法自然,是道家代表作《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全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氣貫通,將天的生命規律辯證地統一於一體。

道教著作《太平經》宣揚“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為災異。”道教的這種認識影響了古代多人思想,因此才有了《水滸傳》作者在意識到皇帝昏庸不能行道時,便有梁山好漢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號,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水滸傳》“替天行道”的出處

很多人可能認為“替天行道”最早出現在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所謂宋江夢裡受“天意”,但實際上它第一次出處是在第十九回末尾,說豹子頭林沖火併王倫,將晁蓋立為梁山寨主之後,“正是:替天行道人將至,仗義疏財漢便來。”這裡暗指呼保義宋江即將出場,為鋪墊;九天玄女傳宋江的三卷天書才是《水滸傳》對“替天行道”最權威的解釋。

《水滸傳》關鍵時刻無不強調“替天行道”

此後每到關鍵處,作者都會及時通過諸人言行重申“替天行道”這個主題:

如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時,戴宗這麼向公孫勝的老師羅真人介紹梁山,“晁天王、宋公明仗義疏財,專只替天行道”;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第五十六回“湯隆賺徐寧上山”,宋江更進一步把它與“招安”相提並論,使“替天行道”的內涵得以擴展:現今宋江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萬望“一同替天行道”;

第六十回,宋江“一同替天行道”,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是對“替天行道”的最大昇華,把晁蓋只注重一個“義”字專門與朝廷作對,升格為逐步向主流社會傾斜、迴歸,突出了“忠”字,對天子、對朝廷的忠,拉開了詔安路線的大幕。

第六十二回,吳用對盧俊義解釋,自己扮作算命先生賺員外上山,只為“共聚大義,一同替天行道”,象徵意義明顯;

第六十五回,宋江直接把它與“忠義”劃等號,說只因皇帝受奸臣矇蔽,貪官汙吏當道,所以這麼多軍官來投服梁山,協助宋江替天行道,勸索超“同以忠義為主”;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高潮在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道天光閃過,宋江使人從地裡挖出一個石碣,道士認出天文,一邊是“替天行道”,一邊是“忠義雙全”,正式宣告了梁山聚義的完成,忠義的開端。

後期“替天行道”思想的發展變化

這之後再提到的“替天行道”多為招安服務:不說朝內支持梁山“招安”的高官宿太尉,是用“替天行道”表彰梁山好漢“忠義”的,就是那個著名的皇帝女寵李師師,也是以此為依據安排燕青得見宋徽宗的,——第八十一回,宋微宗被燕青告知,宋江一夥旗上大書“替天行道”,堂設“忠義”為名,早望招安,願與國家出力,才導致梁山泊受招安有了重大成功突破。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替天行道”的內涵也不例外。宋江受招安後,梁山泊“替天行道”的政治綱領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是“順天”“護國”兩面大旗,從此,宋江集團“去邪歸正”,走上了“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的“全新”之路。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但《水滸傳》“替天行道”的思想並沒有消亡,後世不少綠林好漢,繼承“替天行道”衣缽,試圖披上合法外衣。由此可見,《水滸傳》的“替天行道”思想影響根深蒂固,不可低估。

02 藍圖之經濟綱領:“仗義疏財”“劫富濟貧”“分秤稱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翁吃酒,大塊吃肉”

宋江是“仗義疏財”的典型代表

天魁星宋江大名鼎鼎,《水滸傳》第一主角,也是梁山泊的頭號人物,不過一縣城小吏出身,在未上梁山之前已經名震寰宇,有口皆碑,從頭至尾聲望遠在其他一百零七人之上,為何?無他,疏財仗義第一功也,它是《水滸傳》人緣好壞的一根標杆。

出場介紹:宋江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總而言之一句話,“仗義疏財”, 視金錢如糞土,濟人貧苦,助人為樂,能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援,出手闊綽,不求回報!(端的是如何描述都不如原文生動,卻不敢複製粘貼,我怕查重。)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宋江的成功學,充分證明了“人脈關係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宋江在社會上的名望,在並不認識宋江的遠是大名人氏的石勇口中便以管窺豹,“老爺只除了(柴進、宋江)這兩個,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

名望之高,令人咂舌。金聖嘆有評說:“宋江為區區滑吏,而徒以銀子一物買遍天下。”說宋江拿錢買名氣,不能說錯,但不全面。柴進比宋江更有錢,也“疏財仗義”,但名望卻遠在宋江之下。“利”只是其中一方面,柴進在結交朋友的方式範圍、對待朋友的感情態度等方面稍遜一籌,宋江更講究“義”字,“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宋江以“義”統領一切江湖規則,成就非凡人生。

如宋江初識武松、初見李逵,其所作所為感人至深,恰到好處,令武松掉眼淚,讓粗人李逵感嘆“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遂成忠貞不貳的追隨者。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水滸傳》中宋江有說法的送金銀多達近二十次,可見他以仗義疏財聞名江湖,絕不是浪得虛名。

其他有出處的講究“疏財仗義”的好漢當屬柴進和晁蓋,所以柴進有眾多門客,晁蓋有劉唐、公孫勝等慕名相投,阮氏三兄弟“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

“分秤稱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翁吃酒,大塊吃肉”是梁山好漢的普世生活觀

阮小五嚮往的“分秤稱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翁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理想,代表了梁山泊好漢內在的一種伺機而動的起事潛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梁山好漢多是流民階層,生活在社會底層,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最迫切,但在封建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社會制度下,辛勤勞動得不到正常的經濟回報,有些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不滿現狀揭竿而起是不難理解的。

上山以後,一切費用由山寨統一支付,特別是宋江當政後,以軍事力量攻城掠地,所得甚是豐厚,梁山好漢“分秤稱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翁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追求目標得以實現。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劫富濟貧”有待商榷

值得商榷是宋江集團的“劫富濟貧”。“劫富”是梁山泊“日常”工作,“打家劫舍”甚至劫持的是過往正常商人的財富,搶劫周邊州府也往往損害了當地百姓利益如放火燒了其家舍,而且梁山泊這些或“正當得利”或“非法所得”幾乎沒有考慮接濟貧困百姓,因為梁山聚義本質上就不是類似歷朝“均貧富”的農民起義,而充其量只是偏居一隅的“佔山為王”。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在任何社會環境下、在任何時代都有其積極意義,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03 藍圖之社會綱領“四海之內皆兄弟”

在水滸梁山泊,“八方共域,異姓一家”“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死生相托,患難相扶”。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賽珍珠把《水滸傳》英文譯本定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有人說,外國把《水滸傳》翻譯為“105個男人與3個女人的故事”,那是戲言;其實,《水滸傳》譯本的代表作是1933年美國出版的兩巻本一千多頁的鉅製:《四海之內皆兄弟》。

譯者,Pearl S.Buck(珀爾・西登斯屈裡克・布克),美籍華人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並且有個大名鼎鼎的中文名“賽珍珠”。

“賽珍珠”讓《水滸傳》有了最準確、最精彩、最有影響力的英語譯本。據說她把書名斟酌再三,最終以《論語》中“四海之內皆兄弟”為名。可見《水滸傳》中常掛在梁山好漢口上的這句話影響有多深遠!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梁山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客觀基礎

馬克思教導我們:“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並且他用“農民就象口袋裡的一個一個的馬鈴薯”來形容當時法國小農之間獨立、缺乏互動的關係。反觀中國古代農民,更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沒有“四海”觀念,不願背井離鄉;從這個意義上,也證明《水滸傳》不是一部農民小說,它最出名的橋段如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十二回“汴京城楊志賣刀”、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殺閻婆惜”、第二十六回“武松鬥殺西門慶”等也幾乎都發生城鎮,與農村無關。所以,《水滸傳》宣揚“四海之內皆兄弟”就有了客觀基礎。

梁山泊好漢為什麼要兄弟?

魯達與史進結拜兄弟,發生在第一次見面;此時,魯達是提轄,史進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沒有身份證的玩鬧青年;

魯智深大相國寺菜園裡為潑皮們演練禪杖,林沖“端的使得好”的一聲喝彩,兩人當即結為兄弟,儘管那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儘管此時此刻林沖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而魯智深只是一個看管十來畝菜園的菜頭。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書中此類事例很多,兄弟投緣,沒有高低貴賤。哪怕是對頭,是仇人,往往也不打不成交,最後打成了兄弟,從此肝膽相照,義薄雲天。

好漢之所以初次見面納頭便拜,結義金蘭,原因其實不復雜:社會現實環境所迫!結交是為了自保,多個朋友多條路,沒有社會法治的保護,只能相信兄弟惺惺相惜的拳頭!

有人說,不守法度,是個人的問題;不信法度,是社會的問題。信乎!

《水滸傳》的兄弟觀

《水遊傳》只論敵人兄弟,不分是非。即使所謂反貪官汙吏,也只反與梁山為敵的官史,無論貪不貪;而那梁山泊的同情者或最後成為梁山好漢的貪官汙吏,大到宿太尉,小到戴宗,不僅不反,反而被誇得花兒一般:稱收了梁山“一籠子金珠細軟之物”進而處處為梁山好漢說話的宿太尉“仁慈寬厚,待人接物,一和傳氣”;那戴宗更是直白地向宋江伸手索要賄賂,身為獄警目無法度,只因最後是一家人,那見書中有一絲絲貶義?蔣門神是個惡霸,死有餘辜,那施恩豈是善茬?更不說殺人無數的開黑店的顧二嫂,那饅頭餡的人肉哪個是貪官,都是無辜百姓!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四海之內皆兄弟,強烈的愛憎傾向化為強烈的兄弟幫派意識。《水滸傳》處處以梁山聚義為正義軸心,對此有利便是對,便是兄弟;否則便是錯,便是仇敵,其思想的侷限性昭然若揭。

《水滸傳》的平等觀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歸納為為五個層級,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梁山泊在宋江領導下,竟然在一段時間內讓其成為現實:政治地位平等。上山之前,好漢成分各異,政治地位差異很大;上山以後“帝子神孫,富豪將吏……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經濟收入均等。不少好漢上山前飢寒交迫,上山後“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既“不患貧”,也不“患不均”,好不快活!精神上徹底放鬆。“或精靈,或粗鹵,或村樸,或風流,何嘗相礙,果然認性同居”。個性自由得到徹底解放。行動上盡情揮灑。“或筆舌,或刀檢,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人盡其才,物盡其值,無不歡欣鼓舞。

淺析梁山泊“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兄弟同心同德,“如念珠子個個連牽”。隊伍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還記得“劫法場石秀跳樓”那一聲喊嗎?“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每每讀之均有熱血沸騰之感……

04 結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宋江所處的封建時代,決定了梁山泊這幅流民烏托邦的藍圖,從長遠看根本不可能實現;作者所設想的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關於社會制度與社會秩序,由於時代的侷限,只能是空想。遠的不說,書中後期宋江的全夥招安,就讓這幅藍圖付之東流。

但總的來說,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全新關係,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繁榮,是《水滸傳》給我們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