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杏黃黃,麥黃黃。出嫁閨女瞧看娘。”從小的時候,我們那裡就流傳著這樣一種習俗。小麥泛黃的時候,非年非節,出嫁的閨女總要在這個時候回趟孃家,因此我便有了跟隨媽媽去姥姥家的記憶。

那時候大家的條件還沒那麼好,家裡都是孩子眾多,去姥姥家的時候,如果能夠開個農用三輪車就已經很好了。大部分都是用架子車拉著孩子們就去了。禮物也大同小異,因為那個時候哪怕是有錢,也不會買到像現在這樣豐富的禮物。供銷社裡無非賣的是一些紅糖,白糖,鹼面,麻花,點心,及一些特別常見的家庭用品。而每次媽媽都會買一些袋裝的麻花,在集市上買一些油饃,再在村子裡買上一些變蛋,有的時候也會把家裡的雞帶上一兩隻,這些已經是那個時代麥黃季閨女回孃家的標配了。

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去到姥姥家的時候,雖然姥姥會一直忙碌著飯菜,但也大多是一些家常菜,那個時候飯店真的很少,往往在幾里外的鎮上。油煎茄子和涼拌粉皮和啤酒已經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了。在剛剛脫離溫飽的年代裡,這些已經是家裡比較寶貴的了。在後來的幾年裡,再去的時候,家裡已經可以吃到雞肉了,往往是自己家養的,個頭很小的那種柴雞,然後和茄子和麵粉在一起燜的做法。雖然好吃但是分量確特別少,一般大人們都是讓給孩子吃的。作為孩子的我們總是吃的津津有味,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種做法依然好吃,難得的美味。

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對於大人們聊些什麼,我們從來都不會關心。但只要等到吃過飯了,就瘋狂想回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飯前也不會鬧著回家,只要一吃完飯就急切盼望著回家。也難怪我們那裡流傳著一句話,“外甥是姥孃家的狗,吃飽就跑”。這也算是比較貼切和幽默的評價了。

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慢慢大了的時候,我就經常會想,為什麼會有麥黃季回孃家的習俗了?根據我們那裡的人最多的一種解釋就是,麥收對人們有著一種獨特的意義。在以前的時候,農忙主要靠一家人的勞動,收麥子要持續一個多月甚至會更久。所以要提前為麥收做足了準備,幹部下鄉,學生放假,都是在積極迎接這重大的時期。閨女回孃家也不例外,考慮到麥收忙碌事,沒有時間回孃家探親,所以才有了麥黃季閨女回孃家的習俗,如今想來別有一番回味。

又是一年麥黃時,你還記得小時候跟隨媽媽回姥姥家的記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