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今兒跟我媽去灌湯包子店吃小籠包,喝木須湯。小城市就這點兒好,一籠包子15元,個個皮薄餡大,湯汁鮮美;兩碗木須湯一共8元,湯料豐富,金針雞蛋木耳瘦肉齊全;兩個人一共23元,吃得是滾瓜肚圓,甚為滿意。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忘記拍照了,圖為開封的灌湯包。我老家在鶴壁,我們的灌湯包和這個類似,私以為味道更好~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同樣忘記拍照了,這是從網上找了個最像的

閒談時跟我媽感慨說,我直到上學工作後在北京,在京味兒館子裡吃到“醋溜木須”這道菜時,才知道“木須”其實說的是雞蛋。小時候一直以來都認為“木須”說得是“金針”。

咱們先來辨析下“木須”“金針”和“苜蓿”

無怪乎我會這麼想,誰讓“金針”這東西在北方都是晾曬乾了吃,乾菜時的金針,的確是金黃色,狀如針,麻麻咧咧的,一點兒都不圓潤……就像一根木棍棍;再加上“木須肉”“木須湯”裡有雞蛋(木須),既然雞蛋在我兒時的概念裡分分明明就叫雞蛋,那木須肉裡的“木須”必然就是金針了……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金針,幹黃花菜,北方家庭通常都有這種乾貨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鮮黃花菜,我在南方出差時見到的它多是這種形態

實際上,金針菜,更為大眾熟知的名字是“黃花菜”,學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作為北方家庭的家常菜的它,在尚未被陽光和歲月搶奪走水分前(……),其實還有更為浪漫的名字——它鮮嫩的時候,就是文藝青年寫入小說和歌詞中的檸檬萱草,或者叫忘憂草……我有種次元壁被破了的感jio~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鮮黃花菜,就是忘憂草……是不是很美麗?

說回“木須”,其實這是個“以訛傳訛的錯誤“。木須者,木樨之誤也。木樨,又作木犀,其實就是桂花。雞蛋攪碎了在油裡炒好,如果不是炒得過火,那黃白相間,色澤油亮,像極了桂花,因而這攪碎的雞蛋就被冠以了一個雅稱“木樨”,比如木樨肉、木樨炒飯等等。但“木樨”二字筆畫稠密,古時店家寫不出,再加上估計哪個有口音的客商嘴瓢了幾回,這“木樨”索性就成了“木須”了。如今,雞蛋就是“雞蛋”,木須的說法多保留在了幾道名菜裡,比如魯菜中的名菜之一“木須肉”,家常好吃,營養豐富。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配圖來源於網絡

“木須”有時還會被人與另一種蔬菜搞混。“苜蓿”,音同“木須”,品種繁多,其中一種紫花苜蓿是常見牧草。而苜蓿菜在江南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材。“苜蓿”兩字看似陌生,但到了上海,搖身一變,就是本幫菜“酒釀草頭”“草頭圈子”裡的草頭,是我看到上海館子就要點單的美味;到了江蘇,就是“醃金花菜”裡的金花菜;而到了浙江,就是“草籽香乾”裡的草籽。苜蓿清香美味,清脾利尿,營養價值極高。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草頭圈子

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常見菜名字,各地大不同

我15歲離家讀書,第一次去學校食堂,買一碗麵,對大師傅交待:“您好,麻煩不要蔥和芫荽!“

大師傅明顯愣了一下,然後的確沒放蔥,但抓了一大把香菜給我(……)。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全國都知道香菜就是香菜,如今慢慢知道香菜也是“芫荽”。這兩個字不常見,但確確實實是香菜的學名。倒不是我多麼出塵離世高人一等,實在是我生長的小城鶴壁,是一個因煤礦建市的僅有不到70年曆史的地方,當年全國各地的人們趕來這裡支援鶴壁建設,小城的人們祖籍哪裡的都有。比如我姥爺姥姥是從山東來的幹部和教師,我媽的老師是北京的學者,我爸的同事是上海的工人,還有一個大軍工廠整個兒從東北遷來……天南海北,方言各異,總不能買個菜都雞同鴨講,你要“柿子”,我給你“西紅柿”,你要“蘑菇”,我搞不懂你要平菇香菇口蘑還是雞腿菇吧!於是,慢慢的,小城人民索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蔬菜水果什麼的,各是各的種類,都得明白學名是啥——且大多都叫學名,少部分也至少得用俗稱區別開,不能籠統稱呼。搞得我從小就知道“芫荽”這個不常見的名字,也不怪後來的來自鶴壁浚縣的“農民兄弟”樂隊的成名曲叫《我的番茄是乾淨的》而不是《我的西紅柿是乾淨的》。

後來到北京上大學,同樣是去食堂,我指著一道菜對打飯阿姨說:我要這個,菜花!阿姨明顯也是猶豫了一下,終於把勺子伸向了“花菜炒肉”。不由得長吁一口氣——好在“菜花”和“花菜”的名字差異不大,當然,他們其實都是學名“花椰菜”的那個東西。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同樣的,還有“捲心菜”“圓白菜”“蓮花白”,還有我小時候被告知的“洋白菜”,其實都是一個東西,學名“結球甘藍”。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然而上述這些,若各地叫法不同,最多也就是聽不懂,不至於產生什麼誤會。唯有這麼一樣東西,東北人民的“創意”說法,曾深深困擾過我,這就是先前提到的“西紅柿”。

同樣是讀大學時,我們寢室姑娘,吉林人,某天身體不適,對我說:"天兒,幫我帶個飯吧,就是三樓的蓋飯,要柿子炒雞蛋的!”

“什麼東西?"

“柿子炒雞蛋啊!”

“柿子還能炒雞蛋?!”

“柿子不是都是用來炒雞蛋嗎?"

“不是不是,你家那裡都是用柿子炒雞蛋啊?!”

“對啊!……柿子蛋湯,也可以不跟雞蛋,涼拌柿子也行啊。“

……

終於,在其他二位姑娘的分析下,我們明白了她說的“柿子”就是“西紅柿”……

關鍵是,我的認知裡,柿子就是柿子,長這樣!

閒聊 | 這些常見菜怎麼有這麼多名字!——從“木須”說起

哎呀,等北方深秋到了,就可以吃柿子啦:)

你還知道什麼常見蔬菜的地方名稱,歡迎留言~到某個地方吃吃逛逛,總得做好知識儲備才行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