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試點課程思政教學新路徑 讓課堂“入情”“入味”

想要船舶柴油機穩定可靠地運行,必須靠燃油、滑油、冷卻等各個工作系統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就像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醫護人員、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乃至每一箇中國人,都做到了團結協作、相互配合,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這麼積極的成果。反過來講,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自由散漫,對疫情不重視、不配合國家防疫舉措,那就無法形成萬眾一心的合力。”

日前,大連海事大學《輪機概論》網絡直播課堂上,教師蘇玉龍在講授船舶柴油機知識時,圍繞疫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個比喻生動,能記一輩子”“團結就是力量,機器系統和人類社會都一樣”……學生們立刻在彈幕中這樣回應。

2019年,大連海事大學確定了《輪機概論》等數十門課程試點課程思政教學,其中大部分是具有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專業課、通識課。蘇玉龍是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船舶輔機教研室的一名老師。他說:“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尤其是孫玉清校長以一名輪機教師的身份直接參與試點工作,與我們一起研究細節。希望通過這次試點,實現從‘授業解惑’向‘傳道’的昇華,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書本以外更為重要的東西,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學需求,教研室組織老師們做了4版分專業的《輪機概論》課程教學大綱,在不同的教學背景下,對思政元素的發掘和應用也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船舶輔機教研室副主任劉東介紹道,“比如在給法學院的學生講這門課時,我們著重從輪機工程領域前沿知識、國家發展戰略等角度說明輪機工程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去理解,鼓勵他們積極投身相關國際法律法規立法事業,為增強我國航運業國際話語權貢獻力量。”

理工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難點在於思政元素不易發掘,以及思政元素不易“潤物無聲”地融入專業知識講授中。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向馬克思主義學院“求援”,《輪機概論》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共同攻關,科學制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實施方案,使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與專業知識緊密相連的“思政點”,實現思政元素“自然引入-深刻闡述-留下烙印-思想認同”。

“原以為這門課程專業性很強,會比較枯燥,但是老師把課程內容和我們熟悉的東西相結合,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印象很深的是在講到船舶的一些重要部件時,老師引用了八字海大精神來註解,比如船錨寓意堅定、船鐘寓意嚴謹、螺旋槳寓意勤奮、船舵寓意開拓。這樣的關聯教學,不僅讓我記牢了專業知識,更深刻理解了海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樹立了傳承航海文化、奉獻交通事業的理想。”學生陳雨翎說。

4月16日,本學期《輪機概論》課程網上授課課時即將過半,為檢驗試點成效,為後半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支招”,大連海事大學專門組織召開了《輪機概論》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

池華方老師回顧自己教授《輪機概論》課程十八年的歷程,表示在沒進行課程思政試點以前,就已經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授課中了,鼓勵他們奮發圖強,努力趕超。

蔣福偉老師則表示下一步將把更多新鮮、生動的案例融入教學中。例如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負壓病房、負壓救護車為引子,引導學生系統學習船舶製冷、通風系統相關知識點,使他們樹立祖國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的理念。

還有的老師關注到了課程思政教學可持續發展、效果評價等深層次問題。輪機工程學院教學副院長王寶軍老師建議進一步充實試點團隊力量,擴充“課程思政案例庫”,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可複製的模式。喬衛亮、韓鳳翬兩位老師認為,恰如其分的思政點融入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建立教學效果反饋機制,客觀觀測學生反應,發現和避免突兀的“硬融入”。

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說:“開展好課程思政教學是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舉措。去年,大連海事大學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針對‘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在,學校以《輪機概論》課程思政教學作為試點,目的是研究理工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路徑,探索內在規律,打造具有參考價值的範例。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們要將思政的‘鹽’適量、恰當地‘調味’進專業課、通識課,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到注重價值引領的轉變,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