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化记忆符号第三篇(水车)

这一下子我们又得想当年了,每一次一想起童年的老物件,心里就是满怀记忆与感触。那些年代,是真正的吃水基本靠挑,当时流行的话就是:点灯基本靠油,通信基本靠吼,耕田基本靠牛,走路基本靠跑,吃水基本靠挑,大米基本靠捣,烧饭基本靠草,房屋基本靠窑,邻里基本靠吵,后面还有一句我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反正在这种时代,生活的都是原汁原味。

水是万物之源,在农村,大家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要喝水,家禽要喝水,树木要喝水,农田要水,菜地要水,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到以前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山村,都是依水而筑。

当时的水在农村里是非常紧缺的,平时喝的水,都是在村里集中的几口水井去挑,远的也几百米远,因为当时还没有那么多水渠,水库的水只能排放到有限的几个地方,那偏远一点的山村,那些田地有些是挨近水塘的,有些是挨小溪的,那都是良田了,有些田离小溪远,那就得等别人的水禾苗都喝饱水了,才有机会流一点点到自家田,还有一种,小溪的水位都比农田低,那怎么办呢,除了一桶一桶往向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水车。

时代文化记忆符号第三篇(水车)

水车就是通过人扭动扶手柄,转动水页,把低水位的水给带到上面来,这样劳动一天也很累的,但是相对比起一桶一桶往上挑,那要高科技了,因为挑水必须要二个人,一个站下面挑水,一个站上面接手,再加上当年的桶要么是铁桶,要么是木桶,不大,但一桶水桶占了四分之一的重量。而用水车的话就方便的多,一个人扭动二个手柄,既省时,又省人,还省力,在当时来讲,那是高科技了,所以也是每家每户都有一台,长的有四米至五米长,平时不用时就放在屋檐的梁上,这样不占地方,家里又有烧火的烟火熏着防止水车潮湿损坏或长虫,在我们当地叫:龙刮车,这个名字很贴合的,因为水车长长的,有些工匠会把头做成龙形,加上有水页把水刮到上面来,像龙在吐水一样。

时代文化记忆符号第三篇(水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80年代末,就很少用到它了,后面到处修了水渠,用水方便,没水渠的地方,也有了抽水机,水车在农村里已经消失了,也就偶尔在一些农村的老房子里,还有一些没有扔掉的摆在梁上,我老家房子里还有一台,今年过年时还看到了,老房子大修时给翻出来了扔在地主,日晒雨淋也报废了。

时代文化记忆符号第三篇(水车)

自己手绘,这个不是很好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凑合着看

虽然水车这老物件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在原始的劳作方式中,它存在了上千年,存在现实中的实物越来越少,我希望至少有那么一篇文章记载着它们。虽然现在的爆文都是新闻,娱乐等热点,这么冷门的文章,很难有人会去关注它,但我把这一系列的文化记忆当成我自己的一个梦想记录在头条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