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01

防错设计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在防错要从设计开始:九大防错设计指南一文中,我介绍了防错的基本认识和九大防错设计指南: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很多工程师认为,防错设计仅仅是用在产品生产线上,防止零部件装错或装反。


但事实上,除了用于生产组装之外,防错设计还可以用于产品与用户的交互,使得产品使用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体验度。


如果产品涉及到与消费者交互,例如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就需要与消费者长期交互;或者,如果产品需要进行维修、维护和清洗等,例如电动牙刷需要充电。。。。。


那么,防错设计对消费者或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非常重要,有些时候甚至比生产组装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毕竟生产端的事情是自己内部的事情,是内部矛盾,可以牺牲一定的装配效率或装配质量等。


但是,一旦在与消费者的交互过程中用户体验不好,消费者会选择用脚投票,再也不会购买您的产品。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最最最最最反人类的设计--USB接口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过的4个案例,这4个案例因为没有遵循九大防错设计指南,在某些环节上造成用户体验较差。


如果利用九大设计指南对设计进行优化,只需在产品设计细节上做微小的改动,即可大幅提高产品使用人性化、带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使得产品更加完美。



02

案例1 老板燃气灶30B3


2.1 产品介绍

下图是老板燃气灶30B3。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老板30B3


其锅架有两种,圆弧底锅架顶端为平面,带一定锥面,适用于圆弧底炒锅;平底锅顶端为全平面,适用于平底锅,但不适用于炒锅,会打滑。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圆弧底锅架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平底锅锅架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圆弧底锅架、平底锅锅架与其对应的锅

另外,锅架底部呈圆形,为避免锅架装在灶台上在圆周方向上打滑,设计了如下图红圈所示的阻止特征,只有当锅架在灶台上的位置100%吻合时,锅架才能平稳安装。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锅架本身的防错设计


2.2 用户体验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锅架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吗?如果您经常下厨,您家也用了类似的燃气灶,您碰到过什么问题吗?


就我的使用经历来说,用户体验较差:

1)两种锅架容易放反,造成锅放不稳

我们习惯于在左侧放置圆弧底锅架,使用圆弧底炒锅炒菜。但是,有好几次家里老人或阿姨清洁完燃气灶之后,把圆弧底锅架、平底锅锅架放反了。结果就造成了把圆弧底锅放在平底锅锅架上了。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圆弧底锅放在平底锅锅架上,放不稳


这样的后果就是炒菜时锅放不稳,总是打滑,甚至差点把锅打翻。同时,炒菜在中途,锅架温度太高,又不好调换位置,只好小心翼翼的把菜炒完。


2)锅架没有放入凹槽处

还有几次是锅架位置放对了,但是锅架放在灶台上的位置没有吻合,没有放入灶台的凹槽处,结果锅架翘起来了。同样是锅放不稳。


2.3 利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么,出现这两个问题的锅谁来背呢?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专业背锅侠:本泽马


1)针对问题1,两个锅架放反:

违反防错设计指南#3:合并相似零件。圆弧底锅架、平底锅锅架很相似,这是清洗完毕后放错的根本原因,没有用户会注意到二者的细微区别。


我们是不是可以给用户说:我已经在说明书里明确说明了平底锅锅架不适用于炒锅,你偏偏要用炒锅,你用户体验不好与我无关?


可以这样告诉用户吗?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那么在进行防错设计时,根据防错设计指南#3应当把两种锅架合并为1种,采用圆弧底锅架的结构,1种锅架都能放在两个位置,均可适用于炒锅和平底锅而不打滑,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事实上,在写这篇文章收集资料时,我欣喜的发现在老板电器的新一代燃气灶56B0中,已经把两种锅架合并,只有一种锅架。这样用户永远也不会出现把锅架放反,出现打滑的事情。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56B0使用一种锅架


2)针对问题2,锅架没有放入凹槽处

这里有三个根本原因:


1)违反防错设计指南#2:零件的防错设计特征越明显越好。从工程师角度来看,这个防错特征似乎已经足够大了。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还是不够。如果不信,您去多做几次清洁看看。


2)违反防错设计指南#5:设计对称的零件、提高零件对称度。现在的锅架防错设计的对称度是最差的,在轴向上是完全不对称的。


因此,要把现在的锅架放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一个安装方向,需要非常仔细的调整,基本上靠一只手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提高锅架的对称度。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提高零件的对称度


3)当然,上述两个问题都严重违反防错设计指南#9:最完美的防错是不必防错。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在防错设计的第一位,或者说在产品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用户体验。


老板电器的新一代燃气灶56B0中,锅架底部圆形已经改为正方形,这一方面使得防错特征更明显;另一方面对称度明显提高,安装方向从原来的一个增加为四个,只需稍微对齐即可完成组装,更为方便和人性化,用户体验度高。为机智的老板点赞!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正方形锅架


2.4 写在中间的话

有的工程师在看了上述案例后说:钟老师,你这个案例不够震撼,感觉这个用户体验似乎可有可无,并没有那么重要。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哈哈,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是吧?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那么,请看看下面这个更加平淡的设计。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这是一款手动牙刷,实在是再也普通不过了。


它叫欧乐B plus(OralB Plus),诞生于1987年,其销量超过10亿只,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牙刷-----《博朗设计:卓越创新五十年》,伯恩德.波尔斯特著,第350页。


其“平淡的地方”之一是肩部横向的肋条设计使其容易握持,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用户体验度高。这样的平淡设计,是不是同样不够震撼?


用户体验并不需要高大上的理论,用户体验在于每一个细节,在于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03

案例2 博朗欧乐B(OralB)电动牙刷


3.1 产品介绍

在全世界,博朗设计就是顶级产品设计的代名词。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就深受博朗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影响。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博朗的产品与设计师迪特·拉姆斯(上)

和苹果的产品与设计师乔纳森·伊夫(下)


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正是博朗的首席设计师(至1995年),他主导的家用电器产品,从剃须刀到录放机、从计算器到闹钟、从腕表到收音机,无不成为经典,获得了60多项红点设计大奖。


他的诸多设计都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活着的最伟大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师”。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迪特·拉姆斯优秀设计10原则


欧乐B电动牙刷正是博朗的产品。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欧乐B电动牙刷


3.2 用户体验

毫无疑问,就使用体验来说,相对于手动牙刷,欧乐B电动牙刷是一款突破性的产品,使用效果非常好。


唯一感觉用户体验不好的地方是充电部分的设计。如果能稍加优化充电部分的设计,那就是一款更完美的产品。


欧乐B电动牙刷使用无线供电,相对于其它有线供电,这又是一大突破。手机行业的无线供电热闹了很多年,还没有形成大规模效应。而在欧乐B电动牙刷上,已经成功应用了很多年。


欧乐B电动牙刷包括两大部分,电动牙刷和充电座,如图所示。牙刷底部具有类椭圆形凹槽,充电座上具有对应的类椭圆形凸起。


充电时,只需将类椭圆形凹槽准确对准类椭圆形凸起,然后放入,通过电磁感应,即完成对电动牙刷的充电。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欧乐B电动牙刷


牙刷和充电座的类椭圆形结构的设计目的是确保二者在充电时的只有唯一准确的相对位置。那么,使用感受如何呢?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类椭圆形结构并不能完全确保二者的相对位置只有一个。


把牙刷旋转180度,依然可以放入,但是不能完全放入到底,存在明显间隙,容易放不稳,使得牙刷掉下来;但依然可以充电,充电效率可能会降低。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两个充电位置


这不能说是一个很好的使用感受和用户体验。


因为在充电时,我们不可能去看一下充电器类椭圆形凸起的位置,再去看一下牙刷类椭圆形凹槽的位置,仔细对齐再放入。


我们一般是把牙刷拿起来直接往充电座上放,谁有精力和耐心去对齐?如果您是,可以向博朗申请一个“最佳用户”勋章。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最佳用户勋章


3.3 利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


1)违反防错设计指南#2:零件的防错设计特征越明显越好。类椭圆形结构的防错设计特征不够明细,使得用户容易装错。


2)违反防错设计指南#5:设计对称的零件、提高零件对称度。类椭圆形结构的对称度最低,只有一个安装方向,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


其实,完全有机会把类椭圆形结构改成圆形,因为充电线圈为圆形,并不需要类椭圆形的凹槽。这样360度就可以放入充电,用户体验非常好。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圆形充电线圈


3)违反防错设计指南#9:最完美的防错是不必防错。类椭圆形结构设计仅仅是为了防错而防错,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使用人性化和提高用户体验度。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直接把当前线圈改成平面型,类似于手机的无线充电结构,则可把凹槽和凸起也去掉,在充电座外围增加壁来限制牙刷位置。充电时,只需往充电座潇洒一放即可放入,用户体验度再进一步。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手机平面型无线充电结构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充电座四周增加壁


04

案例3 爱国者行车记录仪D60


4.1 产品介绍

下图是爱国者行车记录仪D60。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爱国者行车记录仪D60


爱国者行车记录仪D60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记录仪本身,二是支架;记录仪顶部具有一个凹槽,支架底部有一个凸起,如下图所示,在安装使用时,把支架的凸起插入到记录仪的凹槽中,即可实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支架然后安装于汽车挡风玻璃上。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D60连接处设计


4.2 用户体验

我在安装行车记录仪时,首先是把支架底部凸起插入到记录仪凹槽中,开始插入过程很顺利,但是插入到一半时发现无法插入,似乎被什么阻挡,于是加大用力,还是不行。


于是回头看看说明书,发现支架插入的方向反了。由于卡的比较紧,拔出来又花费了一些精力。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正确的插入方向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错误的插入方向也可插入


还好及时停止,否则再强行插入,估计就会把连接器端子插坏。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碰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用户以后肯定会和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说再见了。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4.3 利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出现插反这个问题,有人会说:钟老师,你不会一开始看说明书吗?那我反问:您会看说明书吗?


我相信,大多数的用户在安装产品时绝对不会去看说明书。


我们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可以发现现有安装设计违反防错设计指南#1:零件仅具有唯一正确的装配位置。


这是防错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果连基本原则都违反,说明设计工程师完全没有防错设计意识,丝毫不把用户体验放在心上。


那么,如何去优化设计呢?这里提出三个思路:

1)根据防错设计指南#1:可以在支架凸起处添加阻止特征,支架一旦插反,根本上就无法插入;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添加阻止特征


2) 根据防错设计指南#5、#9:把支架凸起处设计得对称,正反均可插入;同时把支架转轴处设计得可以旋转,把记录仪安装在汽车玻璃上之后,如果发现支架插反了,直接旋转直接转轴即可。


(注:这一点当前仅仅是从机械结构上考虑,需考虑电连接的可能性)。


3) 根据DFA设计指南:减少零件数量,简化产品设计,直接把支架和记录仪合并成一体,为什么要分开呢?


合并之后,不但去掉了连接处的连接器等零件,而且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连接处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连接器,当然就不会有相应的问题),还使得安装更为简单,用户体验度更高。



05

例4 苏泊尔压力锅 YS20ED


5.1 产品介绍

下图是苏泊尔压力锅YS20ED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苏泊尔压力锅 YS20ED


用过压力锅的小伙伴们肯定都有体会过,压力锅使用最不方便的一个地方是旋合锅盖时。


在老式的压力锅中,没有任何标记,根本不知道应该在哪个位置对齐锅盖、再向下旋合,只能靠反复尝试。当然如果使用熟练了,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或者隔一段时间不用压力锅然后再用压力锅的老手来说,这是一个问题,用户体验绝对不会好。我第一次用时,花了好几分钟都没搞定。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是我太笨了吗?


显然,苏泊尔意识到这一痛点,并在压力锅YS20ED的锅盖和锅体上分别增加三角标识,用于对齐。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改善。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三角形标识


5.2 用户体验

在添加三角标识后,旋合锅盖确实容易多了。


但是仅仅过一段时间,压力锅开始变旧后,我逐渐发现一个新的问题:三角形标识越来越看不清了,越来越难找到了。


而且两个三角形一个大,一个小,距离也较远,非常不容易对齐。当初觉得YS20ED比老式压力锅好盖,是因为对比效应,因为老式压力锅实在太难盖了。


大家如果不相信我的感受,您可以去看看上图,仔细看看,应该能看到那两个三角形标识。


5.3 利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用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来分析,可以发现三角形标识:


1)违反防错设计指南#7:设计明显防错标识。标识不够明细,用户看不清楚;


2)防错设计指南#9:最完美的防错是不必防错。对于防错,我们提到需要提高防错级别。显然,标识的防错级别最低,最不利于防错。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提高防错级别


那么如何来优化压力锅锅盖的防错设计,使得旋合更容易,打开更容易,提高用户体验度呢?


这是留给各位的思考题,答案其实就在这九大防错设计指南中。如果这个答案可以解决压力锅锅盖难旋合这个痛点,那么这会成为一个极大的卖点,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去申请专利,还说不定还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呢?



06

最后的话


看了上面四个案例,有工程师说:钟老师,你就是矫情!!!用户体验差一点忍忍就行了,干嘛这么在意??

防错设计与用户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篇


“好的设计在于细节”,这个细节是产品结构上微不足道的特征,这个细节是充分考虑用户交互的方方面面,不需要惊天动地泣鬼神,不需要非常震撼,不需要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仅仅需要您具有为用户思考的思维。


为什么大家都佩服日本的设计?他们的产品看上去也普普通通啊,没什么显著特点,但大家使用起来就是感觉很好。这是因为他们把每一个产品的细节都思考到极致,优化到极致。


在提高用户体验度这一点上,防错设计具有很大的价值,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使用防错设计后,只需对产品细节做较小的优化,用户体验就完全不一样。


产品设计上的一小步,却是用户体验的一大步。您可以尝试着把防错设计用在您的产品中,看看是不是有较大的变化?


当然,上述九大防错设计指南是我根据产品开发经验以及收集的资料整理加工而得,可能还有其它更多的设计指南和更好的防错设计思路。如果您刚好有其它防错设计想法和防错设计案例,不妨在下方留言讨论。


—END—


作者简介:钟元,著有书籍《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和《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聚焦降本设计知识分享和方案提供,

助工程师能力提高和升职加薪,

助企业降本和利润提升。

如果觉得不错,请点个关注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