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道“黃河入海流”

也道“黃河入海流”

作者 薄文軍


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一條大江大河有過如此蕩氣迴腸的壯美故事,再沒有任何一條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有過如此複雜多變的前世今生。黃河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奇、特、曠、野、新”的生態旅遊資源。

依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的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這裡,您將領略黃龍入海的壯觀,水網縱橫的旖旎;綠野連天的遼闊,百鳥競飛的雄奇;紅草如茵的浩瀚,蘆花飛雪的飄逸。當然,還有黃河日出、長河日落、萬畝柳林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序曲 黃藍交匯


也道“黃河入海流”

滔滔黃河


也道“黃河入海流”

旅遊景區內日出景觀


也道“黃河入海流”

溼地


也道“黃河入海流”

遠望樓下的遊船碼頭


也道“黃河入海流”

溼地水巷


走過千山萬水,最終在山東東營奔流入海。這是母親河經過上萬年思考之後的最終抉擇。歷史上的黃河曾經長時間經由這裡匯入浩瀚的渤海,又曾經長時間揖別這裡,北走津冀、南走徐淮,讓這片熱土以另外的方式休養生息。

清朝咸豐五年(1855)六月,黃河在河南蘭陽銅瓦廂決口,穿越大運河,奪大清河道,再次由當時的山東省利津縣東北部入海。此後的近百年間,黃河在今東營市境內經歷了多少次的決溢、改道、遷徙、擺尾。當然,這期間還包括了1938年花園口掘堤之後一度重走徐淮流路。1947年黃河歸故後,經過數十年的人民治黃,通過數次裁彎取直、人工改道,最終形成現在的基本流路。

黃河寧,天下平。大河安瀾對東營、對沿黃地區、對整個中國北部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更加令人慨嘆的是,昔日“善淤、善徙、善決”的黃河,如今正以“世界造陸冠軍”的姿態夜以繼日地營造這片人間息壤,使美麗的東營成為世界上土地增長最快的地方。

黃河口,一片神奇的土地,見證了5000多年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見證了長河與大海的博弈與融合、人類與自然的抗爭與妥協,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

有人說,這片熱土是母親河對神州大地、對中華兒女最後的饋贈。不!遠遠不只這些,因為我們很快就要看到河海交匯的壯美畫卷。我們將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奔流入海的黃河依舊是最穩健、最青春,最活躍的力量。她正以最執著、最誠摯、最溫馨的情懷,化作一股暖流,化作千頃波濤,化作萬里春風,繼續伴隨中華文明的大船揚帆遠航,走向世界。


第一樂章 黃龍入海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裡沒有山,也許是大自然想讓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黃龍入海的壯觀。這裡不需要樓,因為廣袤的黃河口上本來就一望無際。


也道“黃河入海流”

個人拍攝,雖欠壯觀,敝帚自珍

河水豐足、風清氣爽的時節,乘坐遊船順河而下,去觀看黃河入海,讓人陶醉,讓人振奮,讓人心潮澎湃。河岸上是茫茫的荒原,河床裡是茫茫的河水,再往前看則是茫茫的大海、茫茫的蒼穹,世間遼闊的景緻於此交匯融合,氣勢磅礴,橫無際涯。遊船穿越入海口門,來到渤海灣與萊州灣的接合部,進入你視野的將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全景,它大開大闔,雄偉壯觀,巨龍騰淵,驚心動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很不情願用“雄姿”這類詞語來描述她奔騰咆哮的壯觀。但在渤海灣畔,黃河口門,面對即將惜別神州大地的母親河,我們忽然失語,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彙來展現她那種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與奔放。

母親河走來了,她雷霆萬鈞,通天掣地。母親河離去了,她腳步從容,義無反顧。從遙遠的青藏高原,到浩瀚的蒼茫大海;由一脈涓涓細流,到匯成滔滔大河。她走過了許多,見證了許多,承諾了許多,奉獻了許多。而這裡——黃河口正是她許多期待、許多願景的歸結處。在這裡,她要藉助大地與大海的力量,真正完成自己鳳凰涅槃的精彩蝶變。

因受“攔門沙”阻擋而蓄勢已久的黃河水進入海域後,再次受到迎面海潮的撞擊,一改在河床裡的溫文爾雅,突然昂起身軀,騰躍而起,波濤洶湧,勢不可當。在那遼闊的海面上,縱橫馳騁,列陣鏖兵。黃河渾黃,大海蔚藍,浪花雪白,彼此交織在一起,壯美如山,錦繡如屏,神工鬼斧,難以描摹。是的,任何蒼白的筆墨,都難以描繪大自然壯美景觀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一如大作家古龍筆下的武林高手巔峰對決,連篇累牘的鋪墊過後,到了最最關鍵處,卻只剩了無言的高歌。

許久許久,沉浸在河海交匯美景當中的你可能會忽然意識到,眼前的景緻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巔峰對決。因為它更像一對離別多年的情侶在熱情擁抱,激情親吻。黃色的河,藍色的海,看起來涇渭分明,實際上卻是一種激揚與默契,一種矜持與交融。

每一個置身黃河口的遊客,都想就此實現有生以來的一個美好夙願——親眼目睹黃龍入海的壯觀。不過,跟泰山日出等自然景觀一樣,想要真正領略黃河入海的神奇景象也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為想要清晰看到河海交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黃河水量要適中,水量太大或太小都會存在風險;二是黃河含沙量不能太低,如果含沙量太低的話,黃藍交匯就難以達到涇渭分明的效果;三是渤海漲潮的時候效果最佳,因為此時海潮會奮力頂住黃河水,景象尤為壯觀。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因素,比如風向、天氣狀況等等,也會影響到黃藍交匯的觀賞效果。觀看黃藍交匯的路徑也有三條:坐遊艇順河而下觀看、乘漁船直接進入海中觀看、乘坐載人飛行器在低空觀看。


第二樂章 河海泛舟


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遊客可以從遠望樓下的黃河碼頭乘坐遊船,順河而下,一直駛過入海口門,觀賞黃龍入海的奇觀,來回約40千米(2020年數據),需要120分鐘左右。而如果黃河水量過小,或者攔門沙兩側河道被泥沙淤積,遊船只能在口門以內觀賞遼闊河面之後返回,來回需要90分鐘左右。

世界上許多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門,都會形成“攔門沙”,亦稱“沙坎”,相當於我們平時見到的房屋門檻。造成河口攔門沙的動力因素比較複雜,其中以河動力的徑流作用、海動力的潮流作用為主導因素。在徑流作用較強的河口,攔門沙一般在口門以外。在潮流作用較強的河口,攔門沙則往往聚集於口門以內。黃河的徑流時強時弱,攔門沙情況也有別於其他河流。因為黃河本身攜帶泥沙過多,大量沉積於入海口門附近,形成攔門沙的速度很快。而且由於徑流、潮流此消彼漲,真正能夠沉積口門正中的攔門沙往往比較頑固,有“鐵板沙”之稱。

自清朝末年起,消除攔門沙就是黃河治理的首要任務,採取過機械人工挖掘、束水攻沙等多項措施。包括李鴻章在內的許多朝廷重臣都曾為此絞盡腦汁,但始終未得一勞永逸之良方。攔門沙形成之後,侵蝕基面抬高,對河口洩水排沙不利,往往導致水位壅高,泥沙沉積,產生溯源淤積,最終必然導致黃河重新改換入海口門,俗稱“擺尾”。

因為攔門沙的阻擋,遊船一般不能直接從黃河入海口門正中進入渤海,而是要從攔門沙兩側繞行入海。但如果兩側泥沙淤積嚴重的話,也無法形成好的通道。許多遊客千里迢迢趕到黃河口,卻無法一覽黃河入海的壯觀,大多是這個緣故。

其實,乘船順河而下,即便受攔門沙阻隔,到不了入海口外,看不到黃藍交匯,也同樣不虛此行。因為黃河口之旅行,遊客的期待大多不僅僅限於看景,而更在於尋求一種感受和領悟。當你隨著那一帶長波,一路走向黃河口門的時候,當你感覺河面越來越寬闊,離海越來越近,離河、海、天空交接的地方越來越近的時候,當你感覺自己是在送母親河一程又一程的時候,又何必在意是否親眼目睹了黃藍分明的那條分界線呢?

世界上許多地方是必須一去的,如泰山之巔,如壺口瀑布,如三江源頭,如擺在我們面前的黃河入海口。帶著一份虔誠,帶著一份敬畏,用心去聽,用心去看,不必忙於調試你的相機、不必頻繁按動你的快門,就這麼靜靜地完成黃河入海口之旅,“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不同樣是一種境界嗎?


也道“黃河入海流”


也道“黃河入海流”


第三樂章 長河落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唐人的詩句。不過唐人的感慨發在黃河上游,來到山東東營,你所領略到的卻是黃河入海口的落日奇觀。

觀看長河落日,最好是在黃河公路大橋或者一段比較平直寬闊的河段附近。黃昏時分,佇立船頭、碼頭、橋頭、河畔,面向夕陽,極目遠眺,你一定會有一種壯懷激烈的感覺。勞累了一天的太陽逐漸收斂起自己的光芒,溫馨的斜陽灑向萬物,一切都披上了燦爛的金光。天上一個太陽,水中一個太陽,兩個太陽交相輝映,漸漸靠近,靠近,彷彿兩位孿生兄弟隔著水線拉緊了手臂。

夕陽漸紅漸柔,滿天的彩霞染紅了河水,染紅了河灘,染紅了長堤,染紅了視覺當中的一切。雁陣齊飛,聲斷四野,眼前的景緻顯得更加空曠,人們的思緒也與這落霞、鳴雁、長河、紅日融為一體。

兩個太陽的手越拉越緊,越拉越緊,終於靠在一起了,然後是緊緊地擁抱,擁抱……暮色四合,緊緊擁抱的兩兄弟貼緊著身子,融為一體,溶入長河流波之中。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只剩下天上的彩雲、茫茫的曠野、滔滔的河水。


第四樂章 黃河日出


一提觀日出,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會是泰山。不過,與泰山、孔子同列“齊魯文化三絕”(一山一水一聖人)的黃河,也經常能為人們創造出瑰麗無比的日出景觀。

黎明時分,站在船頭、碼頭、橋頭,或是黃河口岸邊自然形成的高阜之上,縱目遠眺夜色闌珊的黃河入海口。周邊的一切儘可以忽略,只讓你心中的無限期待,馳騁於雲壤相連、水天相接的地平線上。厚重的夜幕漸漸拉開,寥落的晨星漸漸隱去,東方泛起了魚肚白,雲水間飛出一道道靚麗的彩霞,變幻著姿態,伸展著腰肢,像印象派畫家的一幅幅力作,像大型交響樂的曼妙序曲。

此時此刻,你會感覺有跳動的火焰噴薄欲出,有蒸騰的力量在衝破眼前的靜謐。那是你魂牽夢縈的期待,那是你感悟人生的契機。就在你不經意的思索中,遙遠的黃河入海口吐出星星火苗,點亮了蒼茫的水面與天空。你屏住呼吸,凝神眺望,見證那星星之火一點點放大,最終演繹成一個橘紅色的火球,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緩緩托出,越來越飽滿,越來越明亮,紅中泛黃,鮮豔奪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次次定格。這是一種週而復始的變幻,這是一個滄海桑田的寓言,這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大境界。面對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即便你是再高明的詩家、再機敏的脫口秀演員也難保不會一時失語。

美麗的彩霞漸漸褪去,太陽射出金燦燦的光芒。大海更加沉靜,藍天更加高遠,荒原更加遼闊。迷人的黃河口日出,曾吸引無數的畫家、攝影師頂著晨風,踏著霜露來此寫生、拍照。也曾吸引了無數作家、詩人來此參禪悟道,靜坐沉思。

黃河口日出,魅力獨特,難以言說。


也道“黃河入海流”

作者著作,電子書《黃河入海流》


也道“黃河入海流”

作者著作,電子書《大河之洲》


也道“黃河入海流”

作者著作,電子書


也道“黃河入海流”

作者著作,電子書


(作者薄文軍,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理事、東營市史志學會理事,黃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學者、資深媒體人。著有地域文化書《穿越黃河口》《黃河口旅遊文化》《東營進士全傳》《黃河口抗日戰爭史》,新聞寫作理論書《解構地域新聞》,時評文集《與專家對白》(教育卷),長篇報告文學《印象科達》。出版電子書《大河之洲》《黃河入海流》《東營民間傳說》《詩情畫意,導航東營》《南國逐鹿——春秋版“三國演義” 解讀》等。與人合著地域文化書《墾區——山東戰略區的穩固後方》《印象墾利》《滄海桑田黃河口》《墾利文化通覽》等,參編書籍《東營市志(1996-2013)》《山東區域文化通覽•東營卷》《東營圖志》《利津文化叢書》《黃河口特色旅遊文化》《教師口才學》《教師口語藝術》《回眸與展望》等;參撰書籍《中國狀元全傳》《中國宰相全傳》《三農之路》等。本文內容,以多種形式見於作者多部個人專著及執筆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