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Bond重磅迴歸 投資者躍躍欲試等待申購

iBond是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為期3年的通脹掛鉤債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利率分為浮息和定息兩種,浮息與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的平均年通脹率掛鉤,最終派息水平以浮息和定息中的高者為準,債券到期日本金將全部償還投資者,結構簡單和收益有保障的債券為不少小額投資者打開了投資渠道。

“這是雙保險的投資項目,一定很多人搶購,很擔心搶不到。”香港市民高先生早已準備好一筆資金,正在等待13天之後購買的機會。

13天之後的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一個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居民都可以認購“通脹掛鉤債券”(iBond)。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佈,香港時隔4年將再度發行iBond,發行日期是11月16日,新一批iBond堪稱“加強版”,所設置的最低利率達到了以往的兩倍水平——2%,目標發行規模為100億港元,可根據市場反應提高至150億港元。

此舉不僅利於本地債券巿場發展,更為重要的意義則是在經濟時艱中惠及民生,為巿民提供保本和賺取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

iBond是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為期3年的通脹掛鉤債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利率分為浮息和定息兩種,浮息與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的平均年通脹率掛鉤,最終派息水平以浮息和定息中的高者為準,債券到期日本金將全部償還投資者。這種結構簡單和收益有保障的債券為不少小額投資者打開了投資渠道。

香港iBond重磅迴歸 投資者躍躍欲試等待申購

香港特區政府展示iBond吸引投資者的優勢

2011年,香港發行了首批100億港元iBond,持續至2016年,其後因為全球利率水平趨升、香港通脹水平不高而暫停。很多市民仍然記憶猶新,當時iBond大受歡迎,首次發行時即有逾15萬人認購,2016年參與人數已增至逾50萬人,6年之間累計發行額為600億港元。相比之下,iBond面世之前政府推出的其他零售債券總認購人數僅約3.5萬人,總髮行額僅約75億港元。

“此次iBond迴歸,主要是因為全球正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低息環境將大概率地持續較長時間,同時全球主要央行實施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在中長期引發的通脹風險也不容忽視。”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說。

香港iBond重磅迴歸 投資者躍躍欲試等待申購

香港公佈時隔4年之後將在2020年11月16日發行新一批iBond

早在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在公佈目標為“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的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已宣佈,計劃在2020年再次發行iBond。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10月4日重申,金融服務業是貢獻本地生產總值約20%的支柱產業,如果可以使市民也有更大參與空間,受惠於金融服務業發展,就是更為理想的事情。

由此iBond如約而至。劉應彬認為擁有iBond可以說是獲得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如果CPI呈現負數,iBond所設置的固定最低迴報可以確保投資不會因為通縮而陷入零收益;如果通脹升溫,iBond的回報將與CPI升幅掛鉤,投資者的回報至少追得上通脹水平。

劉應彬還表示,考慮到目前的環境,此次發行的iBond設置了2%的定息利率保證,是以往的兩倍水平,這在目前的超低息環境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也談到,2%的回報保證明顯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相信新一批iBond很有吸引力。雖然目前受到疫情影響香港通脹水平不高,但是疫苗出現之後經濟將快速復甦,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會導致美元貶值及港元跟隨貶值,屆時香港的通脹水平或會上升,iBond的回報將跟隨向上。

香港iBond重磅迴歸 投資者躍躍欲試等待申購

港金融管理局10月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一批iBond發行事宜(張歡攝)

根據金管局貨幣及結算處主管阮志才介紹,自10月23日9時至11月5日14時,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均可至少認購一手即10000港元iBond,市民可以通過配售銀行、香港結算公司、證券經紀進行認購。債券將於發行翌日(11月17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在場外市場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個二手市場買賣。

中國銀行(香港)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公平起見,投資者只能通過一家機構申請認購債券,重複申請將不予受理;市民認購債券的手續費用約為0.15%,中國銀行(香港)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將豁免投資者認購和持有債券的全部相關費用。

香港iBond重磅迴歸 投資者躍躍欲試等待申購

中國銀行(香港)展示投資者通過手機銀行申請認購iBond的流程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談到,iBond適合一些有閒錢、在股票市場投資不太順利的市民購買,如果二手市場活躍,iBond的價值有幾率上升,如果二手市場不活躍,買家可以持有到期。

目前諸多市場機構已經做出預判,新一批iBond將迎來超額認購,150億港元的最高發行規模難以滿足市場需要。金管局明確,如果申請總數多於150萬份,將以抽籤形式配發債券,每位中籤者會獲得一手(10000港元)債券。

看到iBond激起的踴躍認購趨勢,業界專家建議,特區政府未來可以採取增加發行債券的方式,滿足基建等支持經濟發展的開支需求,尤其在疫情等原因導致特區政府財政儲備下跌的情況下,發行低風險、高信用的政府債券將發揮多贏效應。根據市場預測,即便特區政府增發的不同債券總規模達到1000億港元,社會也足以吸納。

“在這批iBond之後,緊接著將會發行以65歲或以上長者為對象的銀色債券,兩項債券的總髮行額不少於130億港元,如果認購反應理想,我會考慮加碼發行。”陳茂波透露了此項消息。

根據以往的經驗,銀色債券的回報比iBond更高,適合一些不想承受高風險而又有餘錢作投資的長者認購。

陳茂波強調,2020年牽動香港金融巿場乃至社會經濟的因素中不乏“灰犀牛”“黑天鵝”事件,無論iBond、銀色債券,還是國家財政部和不同企業在港發行的債券,都使得資金融通和配置更有效率,不僅推動香港債券巿場進一步發展,而且使投資者在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擁有更多選擇,利於香港的市民、企業、乃至社會經濟戰勝當前的困難和挑戰。

6日,國際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佈了最新預測,此機構認為,經過2020年,香港經濟將在2021年增長5.3%。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