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题: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文/姜子说书

  话说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出家修行去,回来时,赤手空拳,身上穿的是一领红色的衣服,腰上勒一条黄绦,脚上穿的是一对乌靴,虽说光着个头,却不是和尚,只是: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刚刚离开花果山的时候,还是少年模样,意气风发,满身上下都是好奇心,却也好学勤谨,作者说他: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八九年馀,更不曾有道。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穿人衣,学人礼,学的自然是儒家礼仪,甚至于作者说他“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录箓”,亦不离儒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一套旧槽。

  有姓氏,自称老孙,喜得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合家欢乐,恰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孙悟空刚到须菩提祖师处,学的也是儒家的礼仪。原文中写道: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之所以拜了大众师兄,恰是婴孩本性,更是儒家礼仪的体现,他与众师兄学的那些生活之道,尽是儒家学问。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不觉倏六七年,须菩提祖师开讲大道,孙悟空听到须菩提祖师妙音处,喜不自胜,祖师便问他要学些什么道?

  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学成之后的孙悟空,很快荣迁仙录箓,成了天仙,连神仙也不放在眼里,只当是自家的晚辈,遇见神仙之宗的三星,也不过称一句“老弟”。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因为自视甚高,凡间的山头,已经满足不了孙悟空的野心了,所以,孙悟空招兵买马,一再壮大花果山的势力,直至欺君罔上,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整整一世,所谓五百年沧海桑田。

  出山之后,孙悟空开始弃道归佛,不再逞一己之能,开始到处抱大腿,搬救兵,慢慢学会了团结,也学会了包容与忍耐,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佛系和尚。

  怎见得孙悟空佛系?他也知道在家人的好处,他也知道花果山那一座山场,着实逍遥快活,你也知道猴子猴孙一窝孙的天伦之乐,只是,他更晓得人世无常,一切都得学会放下。

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孙悟空的一生,辛酸又无奈

  人生之苦,所谓身本忧,只因六识难舍!修行之苦,在于脱却胎胞骨肉身,舍弃六识享乐。所谓: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红尘六识,着实难舍,然则世间本质,五蕴皆空,辛酸又无奈,一切苦厄,终究是梦幻泡影,任谁也抓不住,此身如何得度?除非无受想行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明刊百回本《西游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