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和俩孩子一起在家3个月了,前两天看到广东的“

开学时间”,呃,预感到这学期可能都得“家里蹲”。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于是有个问题好现实:想干点自己的事情?太难了!时间不够啊……

讲真,我也一度很担心公号的工作可能完不成(尤其是总写6000字大长文),家里虽然有奶奶帮忙,但架不住同时有俩孩子,老人也负责不了“陪学”和“陪玩”,孩子怎么都会来找妈妈的……

这几个月我也经历了兵荒马乱,和老大上幼儿园那会儿节奏太不一样,但回过头来总结,我意外发现:

好像每天除了能变着法高质量地陪娃N小时、公号的工作没耽误、我竟然还能有点自己的时间看看书、做做运动。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除了之前分享的“和娃一起做三件事”,今天特别想聊聊我的一些“时间管理”的小经验,先别有压力哈,我向来不喜欢给妈妈们增加焦虑,它的本质并不是自律,人人有可能做到。

我更希望,能给大家送去一些“温暖”和“希望”:现实不容易,咱不用样样兼顾,而如果你想找到一点空间,陪娃的同时也滋养自己、做些自己想去做的事,就听听我的经验吧:)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关注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后台回复“时间管理”就可以拿到了:)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一、时间跑哪去了?记录下来才知道。

1月底那会儿,我觉察到自己时间总是不够用,白天被无数个“不确定”包围:

没法确定孩子啥时候找我啥时候不找、没法确定几点到几点能工作、没法确定打断了多久能回来……总觉得白天忙忙叨叨很快过去,晚上又舍不得睡……

为了搞明白时间都去哪了,我用了特别“老土”、但好有效的方法:记录时间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从起床到睡觉,精确到每个小时、甚至每半个小时,记录单位时间内自己在做些什么:刷牙洗脸、吃饭、陪孩子玩编程、陪画画、工作、微信里和合作方说话、给我妈打电话……

事无巨细,全都记录

这个动作看起来有点“麻烦”,但对我帮助特别大

一是有“仪式感”,每个时间都记录,意味着自己不再是“稀里糊涂”被动地过,而是每个小时都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有觉知”的时刻增加了,就意味着不但知道过去怎么过的,还能知道未来可以怎么过。

二是很快能发现自己一些特别“杀”时间的黑洞:哇,老说自己没时间,原来刷手机就用了好几个小时!和合作方微信聊工作也太费时间了,一个小时很快就没!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发现了问题,就意味着可以优化调整

不管是iphone还是安卓,在“设置”里都有时间记录,可以看到自己每天花费在手机上、不同app里的时间,如果觉得有必要,还可以设置“停用时间”、“app限额”,到时超额了自动关闭。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而属于生活或者工作习惯的,我去

优化了流程,固定在什么时间会去回应合作方,设计了一个常见问题list,必要时不说微信而是讲电话,都能省下时间来。

我还列了一些小清单:1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分别可以做什么……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提前把一些内容写了进去,这样有空的时候就不会现去想,而是能迅速进入到“想做的那件事”本身

二、固定陪娃时间,同时找到自己的“最佳”时间

一旦规律记录时间,就会认清关于时间的“真相”。

比如对我来说,我发现除非和家人严格约定帮忙带孩子、不来打扰,否则白天很难有大块自己的时间,下午尤其是:

老二睡觉,老人要休息,基本这个时间,我只能用来陪老大,完全没法工作。

不过认清了这点,对我来讲反而是轻松:

我把“下午陪小叶子”固定了下来,放下了必须在这个时间工作的“执念”,反而因为“专心”,陪出了高质量,她开心,我也开心: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画画、数学、教sightwords、陪看动画片、一起学唱儿歌、玩些不想弟弟搞破坏的多道具游戏……很多都安排在这个时间,配合着我们做的“三件事”、“月打卡记录表”,会明显感觉孩子每天都很快乐,也在进步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那工作的时间呢?每个人不同,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好。

我试过晚上,但俩孩子也会需要我陪伴,都消停了得10点后了,有时过度用脑,会影响睡眠。

所以上午会更“黄金”些,和奶奶约定好这段时间尽可能她带,不过还是可能被俩孩子打断,加上咱们发文是在上午,这前后有很多留言、微信信息要处理,特别完整的时间不算多

后来我发现,要真想确定不被打扰的工作,只有孩子没起床的时候了。所以我又调整了起床时间,早起1-2个小时,把重要的、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安排在这里。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其他时间不太稳定,我就降低预期、灵活应变了,也习惯了把一些大任务拆分成N个小任务

比如就只有20分钟,受益于前面“记录时间”的帮助,我知道这20分钟,我可以写个文章开头、或者搜一些资料、或者确定团购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信息……

像扑克这篇文,就是拆分了N个时间才完成的:下午晚上陪娃时顺道拍摄,早起用整块黄金时间写文,杂七杂八的修改、作图用零散时间,前后陆陆续续,写了快一周,可总算完成了呀。

三、强行植入“浪费时间”的事儿!

这是我最最想分享的一点:

我和很多妈妈聊,发现大家经常在一个“逻辑怪圈儿”里绕:我太累了,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要做做运动、放松下……可是我没有时间啊,所以我没做运动、没法放松……然后我觉得更累、更没有时间了……

我一度也陷入过类似的死循环,总想“有时间”就去些喜欢的、应该做的事儿,后来发现,“没时间”才是常态,但越是不留时间给自己,陪娃时越会没有能量、工作效率也不会高。

于是,我开始打破这个循环圈,强行植入看似浪费时间的“无用时间”

  • 工作满25分钟——听个5分钟音乐放松下,或者走一走;
  • 刚陪完娃,大脑缺氧——打开keep app,做个15分钟的运动吧;
  • 哦也,有半小时——打开书和番茄钟,没有压力随便看;
  • 没有能量了——尽量把自己关屋里安静片刻,无论是小睡、冥想、还是静心,短则5分钟长则1小时,独处不但滋养,还能快速恢复能量。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当然,间歇不会少了香薰、泡茶、插花这些“矫情”的事儿,这些片刻,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在“活着”,我不止是妈妈、不止是工作者,更是我自己。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而它们也帮助我恢复了“精力”,能更好的投入陪娃和工作

说来真的很有趣,2月我刻意安排了很多“无用时间”,工作产出也多;3月想着冲一冲工作,压缩了“无用时间”,结果因为休息时间不够,产出反而不如2月。

“一天用1个小时静心,剩下23个小时用来经历考验。”我特别喜欢奥修这句话。

原来在“没时间”的事情上认真的去花点时间,好好和自己在一会儿,根本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创造时间”啊……


邀请妈妈们试试“记录时间”、“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时间”、“强制把一些时间给到那些无用的、滋养自己的小事儿”,它会让咱们的时间利用进入正循环,身心更平衡

我推荐了好几个妈妈朋友用了这些方法,其中一个在记录时间后,发现了自己不是没时间,而是行为模式上有问题,总是选择做琐碎简单的工作、而不是重要有难度的工作。调整之后,工作表现特别好,家庭时间也增多了。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而另一个朋友,当她在苦不堪言的陪娃生活里,强行加入了一点点运动和独处时间后,整个人状态完全不同了,带娃脾气更好,和老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我也一样。有俩孩子、又在家工作,意味着有很多的变数,有时候一整个白天孩子都缠着我、工作毫无进展;或者一整个白天都在赶工作,没时间陪娃……

但幸好我知道,时间有很大弹性,哪怕到晚上9、10点了,我还是能高质量的陪娃玩3、4个内容、给自己一个滋养的片刻、或是推进一下工作。

尝试用以下这些我准备好的表格开始寻找你的黄金时间吧:

不添压力不靠自律,说说当妈怎么才有自己的时间?

一共7张表格,按照下面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免费获得,开始时间管理之路,没那么难。


关注微信公众号「慢成长」

后台对话框回复“时间管理"

领取时间管理的表格资源哦


不需要每一天都完美,我们可以在1周、半个月、甚至1个月内、3个月内,找到动态的平衡,大体去分配陪孩子、工作、爱自己这几项内容。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最终的时间安排,是只陪娃、还是只工作,都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的情况和选择不同,但重要的是“保持觉知”,知道“我可以不”,而不是——“我不可以”:)

愿我们都成为——时间的朋友:)

—END—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