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柳永在宋朝的存在感算是个“异类”,一方面他很受欢迎,叫“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中青楼女子最喜欢柳永的词。这是因为柳永落第以后无处可去,只好流落到酒肆歌楼,他一面给这些歌姬提供曲子,供她们表演之用,另一方面作为回报,歌姬们也经常资助他,双方属于合作关系。

柳永有很多女友都是歌姬出身,其中有一位叫虫娘的就很讨他喜欢,还写了不少词来表达爱慕之情。譬如在《集贤宾》中写“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后来因为科举落地,害怕虫娘离开自己。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患得患失的柳永又在《征部乐·雅欢幽会》中写: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大体意思就是让虫娘不要着急抛弃自己,等自己重新考上好功名回报她。

So,正因为柳永和歌姬们保持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他去世的时候穷困潦倒,最后还是这群歌姬众筹给他埋了。加上柳永没有妻子后代,没有人来给他扫墓,所以这些歌姬们每年都会来看他,美名其曰为“吊柳会”。

尽管柳永在民间名气很大,但另一方面他又并不受正统士大夫们的重视。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写的都是一些低俗不堪的作品,这就类似于前几天杨坤Diss《惊雷》这首网络作品一样,《惊雷》在互联网上有一部分人很追捧,但是不管是审美还是歌词都粗俗不堪,也就不难怪在音乐圈还算有地位的杨坤鄙视它了。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而柳永在宋朝受到的待遇也和这个差不多,但柳永肯定比《惊雷》要高级的多,这里只是打了一个比方。在宋朝,柳永的地位就像一个流行歌手,而像苏轼、晏殊这些士大夫文人则像是玩美声出身的,玩美声的肯定瞧不起玩摇滚的,唱民谣的,这就是鄙视链。

而柳永一生的郁郁不得志其实都和他的作品有关,其实不光士大夫们不喜欢他,宋仁宗对他的印象也不好。年轻气盛写《鹤冲天》惹怒了宋仁宗,从此柳永就开启了自己不幸的一生,但宋仁宗这个人还是非常仁厚的,后来也就没有和他计较,开了一个恩科就把他录取了。

柳永真正的不幸是因为写了《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这首词,这首词本来是他写来歌颂宋仁宗的,结果用词不当犯了忌讳,惹出了大麻烦。首先是下篇中的“此际宸游,凤辇何处”与宋真宗的挽词相近,惹得宋仁宗不高兴,而后面那句“太液波翻”更是让宋仁宗十分生气。

因为这个“太液”是指汉唐两代的宫廷古池,柳永写太液是代称宋朝宫廷池苑,但是他用“波翻”两个字寓意十分不好,“太液波翻”不就容易让人猜忌这是暗自大宋要颠覆了吗?虽然柳永本意不是如此,但皇帝一旦有了猜忌心,这就是大事了。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所以当时宋仁宗十分生气,把柳永的这份贺词丢在地上,说:此人不可仕宦。从此开启了柳永永不叙用的命运,当时生气的宋仁宗做出指示,要求把柳永改任他官(宋朝对待文人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没有给柳永定定个什么罪之类的)。

但当时柳永并不想改官,于是他就找到了当时的行政长官晏殊,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当时由于宋仁宗下了命令永不叙用柳永,所以晏殊也不敢站出来替柳永说话。不过晏殊虽然不敢替柳永说话,但是也不忘趁机挖苦嘲讽一番柳永。

当时他们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晏殊:贤俊作曲子么?

柳永: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晏殊: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扮伊坐!

对话很简单,但晏殊语气中对柳永满满的都是蔑视,因为无它,就是因为在晏殊这种自视正统的文人眼中,只会写一些市井小市民情情爱爱的柳永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柳永见没有得到晏殊的帮助,反而还被嘲笑了一番后只好黯然告退。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晏殊说的“彩线慵拈扮伊坐”是指柳永写的《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春来惨绿愁红、芳心、莺穿柳带、压香衾卧、暖酥消、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些词汇都是偏艳丽哀怨的,但实际上晏殊自己也是喜欢写一些花红柳绿的作品的,譬如这首《渔家傲·宿蕊斗攒金粉闹》:

宿蕊斗攒金粉闹。青房暗结蜂儿小。敛面似啼开似笑。天与貌。人间不是铅华少。叶软香清无限好。风头日脚乾催老。待得玉京仙子到。凭向道。红颜只合长年少。

只不过和柳永不同的是,柳永更喜欢抒发那种哀怨的情情爱爱,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像琼瑶一样喜欢写苦情戏的情感作家,而晏殊是那种喜欢写花花草草加上一点心得的散文作家。这都是由于那时候的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的(其实今时今日这种鄙视链也是存在的)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but,说了这么多,柳永还是成功的,毕竟小市民们没有那么高的艺术趣味,也理解不了散文家那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也迎合不了他们的口味,反倒是柳永这种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诗人更讨他们喜欢,譬如《雨霖铃》中那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知道俘虏了多少哀男怨女的心。

譬如我也是非常喜欢柳永的,毕竟他的词也不是那么低俗不堪到不能读,只能说它要表达的方向和情感与传统士大夫不一样。就像琼瑶阿姨的苦情戏肯定无法拿来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相比,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作品,《理想国》表达的是哲学,而琼瑶阿姨主要是勾勒爱情中的喜悦痛苦。

相比之下,大众肯定更喜欢看琼瑶,而不喜欢看《理想国》。

So,柳永的词究竟写的如何呢?以至于让晏殊如此嘲讽他,但又让民间老百姓十分喜爱他。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下面这套中国古诗词大会冠名的《中国古诗词大会·全七册》。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包装精美,正规出版,字迹清晰,注释全面

为什么不单纯推荐柳永的作品呢?

因为对读者不划算,下面这套七册古诗词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纳兰词和楚辞。基本上囊括了先秦以来的《诗经》一直到清朝的《纳兰词》,其中最灿烂的唐诗宋词都囊括其中。其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下一代抓起

为什么要买这套书,价值在哪里?

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审美趣味,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而不是每天抱着手机,接受垃圾信息和文化的洗脑,我国拥有世界上最灿烂的诗歌文化,不要求大家像专家一样研究,但是空闲时间读一读古人的诗歌,陶冶一下情操,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像诗歌一样,这难道不是一件趣事吗?

当年柳永去求晏殊办事,为何会被后者嘲笑?原来是因一条鄙视链

内容完备,价格适宜,老少可读,一举两得

这套书不仅适合学生读(提高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一举两得),也适合家长读(陶冶情操,浮躁的时代你需要放松心灵),可谓老中青都适宜。

笔者写这篇文章时,外面正好下雨了,不说了,下雨天什么最般配?当然是读书了。

点击下方链接,我们将立刻发货,尽快将一个诗意的世界送到您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