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文/阳家历史说

对联,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既不陌生也不熟悉的文学形式,在古代可是很受人们欢迎的。我们隋唐以后,很多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不一定能干,但文才肯定不弱。

所以很多官员聚会、请客,需要助兴的时候,对联就要出场了。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在北宋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太守请客,与民同乐。不过这被请的人,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大多是下属官员、才子等人。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既然大家都是读书人,自然要来点有水平的,于是太守出一上联:“鹦鹉能言难似凤。”鹦鹉虽然能说话,但还是比不上凤凰。这上联前半部分是陈述,后半部分是转折。

不知是酒精影响了在座才子们的发挥,还是才子们水平不够,在座才子纷纷对句,却都算不上佳句。这场面虽然还算热闹,大家的情绪都渐渐冷了下来。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有的因为自己的发挥脸红,有的还在苦思冥想。好在宴席也进行得差不多了,也就散了。

诶?那卖面小孩呢?他没有参加,怎么把才子都比下去了?

这卖面小孩确实没有去参加太守的宴席,一是他的身份不够格,二是太守还没有认识他这个小“神童”。

不过,他虽然没有到现场,但是他的老师在现场,并且带着太守的上联回到家里,还写在屏风上——老师也没有想出好的下联。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卖面小孩看到之后,就对老师说他能对,下联是:“蜘蛛虽巧不如蚕。”蜘蛛也是会吐丝的,还能织网,但是在我们的眼中,它是不如蚕的,毕竟蚕吐的丝用处很大。

这下联对仗工整,还抓住了上联的重点,可以说是上佳之对了。后来老师在和太守聊天的时候,就提起了这件事,太守连连称赞,可不是把当时的才子们都比下去了嘛。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其实他的老师在初次遇见他时,让他作的一首诗更能体现他的才华。那时他替父亲到老师府上送面,于是他的老师让他以“磨”为题作诗。他的诗是这样的:“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这首诗在我看来,写的不只是磨,也是很多贫穷但有志气的孩子的人生写照。这首诗也给他带来了“转身”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时候他才是个七八岁的小孩。

太守请客,出一上联,在座才子纷纷对句,不料被一卖面小孩比下去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更是有名的大诗人。他写下的诗篇很多,佳句更是不少。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在《村行》里写的两句诗:“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哪怕是单独作为一个对联来看,它的用词,对仗,所用手法,所描绘的意境,都足以令它成为经典了。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