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大走訪”助外資外貿企業渡難關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外資外貿企業一時間“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眼下,如何危中尋機,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是讓企業快速樹立信心、尋求突圍的關鍵。在此節點下,濱海新區的解題思路是:職能部門“組團”對5000多家外資外貿企業開展“大走訪”,解決痛點、打通堵點,靶向施策。

企業:“開了個好頭”

“五一”前夕,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鉑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一批總量1000支的紅外額溫計辦理通關手續,準備發往土耳其。這雖然是該公司的首筆海外訂單,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投產速度。“通常一家醫用紅外額溫計生產企業從辦照到投入生產,要4到6個月,但這回,我們破紀錄了,20天投產!”天津鉑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鵬毅說,由於“開了個好頭”,他們現在又和土耳其、俄羅斯、日本等國簽訂了多筆訂單。

濱海高新區企業施耐德萬高電氣設備公司多家供應商分佈在河北、江蘇等地,疫情帶來的物流不通、工廠停工,影響了公司穩產達產。但這陣子喜報連連:先是順利向央企華潤集團交付了一批雙電源產品,接著4月份公司產值又有望創出歷史新高……

與施耐德萬高相仿,長城汽車天津分公司起初也面臨供應鏈問題,但情況更為複雜。長城汽車天津分公司總經理張國欣介紹,他們的原材料供應商分佈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僅亞洲和歐洲的產業鏈上就有172家企業。疫情發生後,海外供應鏈企業多數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天津基地庫存最多隻能維持7到10天。“現在局面反轉了,原材料庫存能滿足未來兩個月的生產需要,上下游產業鏈上的350多家中小微企業也有了訂單。”張國欣簡直不敢想象。

部門:聯合“把脈問診”

巧解難題,靠的是多部門按照“三部曲”的節奏,聯合“把脈問診”。

其一,濱海新區在走訪幫扶過程中摸底企業需求,協調各地供應商復工復產,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快速恢復正常生產;其二,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為方向,下大氣力解決外資外貿企業在提升產能過程中遇到的原料供應、物流交通、勞動力等問題,幫助企業儘快穩產達產,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其三,啟動項目幫扶服務,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應急局等主動加入,“組團”服務,為企業“搶時間”,形成全流程服務機制。目前,圍繞穩企業、保供應,濱海新區已協調市有關部門向外省市發出70餘件協調函,協調10個省市、1500餘家配套企業復工復產。

面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和部分國家地區相對落後的信用環境,外貿企業存在出運和收匯被迫推遲的困難。對此,濱海新區商務部門與中國信保天津公司加強協作,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提升出口信用保險力度,引導企業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化解出口收匯風險。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天津方度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因買方拖欠遭受損失,中國信保天津公司得知後及時介入,第一時間賠付。截至目前,中國信保天津公司已承保濱海新區企業706家。此外,濱海新區還與中國信保天津公司、進出口銀行天津分行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商業銀行在區內分支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對超過500家中小微外貿企業精準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外貿企業適當放寬信貸政策,破解融資難題。

機遇:培育外貿新動能

危機往往醞釀著機遇,意味著一股潛在的新力即將破土而出。

此時的濱海新區抓住了時機,想企業所想,培育外貿新動能,快速發展跨境電商等新興貿易業態,夯實功能創新,降低貿易成本。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與海關配合,將分類監管模式先後應用於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等業務,進港貨物可在指定監管區域進行分類不分倉管理,與保稅貨物一同參與集拼、分撥,這樣一來,區內閒置倉儲資源被有效盤活,企業倉儲、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東疆已有10家企業獲批分類監管資質,企業倉庫總面積達79675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東疆保稅港區完成1389票非保貨物入區,貨值8.12億元,同比增長22%;在受疫情影響外貿出口嚴重受阻、跨境物流停滯和供貨渠道不暢的新形勢下,濱海新區跨境電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進出口申報訂單達725.93萬單,貨值10.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20%,在迎戰疫情中實現逆勢上漲,增幅高於全國水平。

來源:天津日報

濱海新區“大走訪”助外資外貿企業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