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姑太太

此文就是回忆小时候的一些人和事,没有揭示人生哲理之意,只是流水账,供以后的自己回忆所用。平台推荐,不喜勿喷

我见过我们家辈分最高的便是我家的老姑太太,也就是我爷爷的亲姑姑。爷爷的爷爷有四儿一女,唯一的女儿是家里的老小,也是爷爷唯一的姑姑

我这位姑太太活到80多岁(我模糊记得应该是87岁),直到我高中才去世,所以大致推断她是出生在20世纪10年代或20年代

爷爷出生在30年代,爷爷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所以比他大不了十几岁的姑姑,那时候应该正是在娘家衣食无忧、青春懵懂的妙龄少女,关于姑太太小时候怎么样,我只听爷爷讲过一个生活场景

爷爷稍微大点了,他的姑姑也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那时候爷爷的爷爷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奶奶还在世,也就是我的高祖母,高祖母几个儿子也大多成家立业了,老太太也是衣食无忧地享受着老年人应有的生活,唯独还有一个小女儿未出嫁,但这也没太影响高祖母的日常生活

高祖母有打小牌的习惯,但经常在牌局上能睡着,所以十次八次都是输点小钱,但越是这样,她还越爱打,别人也是越爱找她凑局,但作为高祖母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这位姑太太,不愿意了

听我的爷爷讲,稍微大点后的姑太太,忽然间在那几年里特别会过日子了,当然只是限于给自己积攒体己,为什么?因为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自己的嫁妆成了姑太太最关心的大事了,因为女子嫁人,娘家嫁妆的多少厚薄,会决定她在未来婆家的形象和面子,所以,到了这个年纪,姑太太也开始偷偷重视起了自己的嫁妆

她老是责怪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高祖母,不会居家过日子,责备她老是出去赌钱输钱,娘两没少因为玩小牌这件事而吵吵闹闹,当然这也源于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女儿从小被溺爱和娇宠的习惯,使得姑太太敢说敢做敢闹

后来,听爷爷讲,姑太太出嫁的时候,家里给这唯一的女儿陪了很多嫁妆,如长条衣柜、大镜子等等那个年代家里该有的物件,姑太太总算风风光光地开始了她的后半生

据说姑太太婆家是开当铺的,家境也算殷实,所以嫁过去后的姑太太也算享福,那时候回娘家,都是婆家丈夫或娘家侄子套着马车去接送,每次从娘家走,高祖母还要大包小包地给她带回东西

姑太太的前半生故事就到这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听爷爷讲过她在娘家生活的故事场景了

这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都出生了,偶尔逢年过节,爷爷会带着我去瞧瞧他这位姑姑,我对姑太太的记忆,便是从那时候印在心里的

姑太太这时候已经是失去了丈夫和2个女儿了,还有3个儿子,她有点驼背,后脑勺挽着一个老太太缵,说话慢吞吞的,在大儿子家的厢房屋里一个人居住,领着我和爷爷从院门口往屋里走,走近厢房屋门口的院地上,就会看到很多废纸废铁废塑料等破烂,每当走到这,爷爷就说她“你说说你这不是给你儿子儿媳妇们打脸呢吗,人家儿子孙子孙女的都孝顺你,不缺你吃喝的,你说你成天的捡这破烂干吗用?再说了你手里的金镏子、金耳环、大洋大钱儿的还有的是,还不够你吃喝?你就都留着吧,等你要是哪天死了啊,儿子们非得因为这些古玩意打架生气”

姑太太有点耳背,不知道是真没听清还是故意装聋,每当爷爷说到古玩意的时候她总是打岔说别的,爷爷也就半开玩笑似的跟着她进屋了

随着姑太太进屋,我坐在炕上,炕上放着一个小笸箩,里面放着些针线,别看岁数大了,姑太太那时候还能自己做针线。这时候,她打开柜门开始翻东西,不一会儿,一个果子匣子就被她拿出来了,很明显,这是她给我吃的,可是打开匣子后,发现里面的一些糕点要么就是变硬了,要么就是发霉了,她在里面“矬子里面找将军”似的翻楞着,找出几块能吃的递给我,我接了

但爷爷这时候就会说“你说说你吃喝不愁的,这么省着抠着的干嘛?这果子你不吃都坏了,这不更浪费吗?什么都留着,自己不舍得吃。。。”我拿着果子也不太愿意吃,但也不好意思总那样拿着,只好捡着好的地方小口咬几下,听爷爷的唠叨,姑太太有时候也回几句,有时候也打岔几句,我和爷爷待会子,也就要走了,临走前,姑太太还会从桂理掏出5块钱给我当压岁钱,我假装客气的说不要,可爷爷说“给你你就拿着”,这样我就欣然接受了压岁钱

我们走后,姑太太又开始缓缓迈着她的一对小脚去村西头造纸厂废料堆里捡破烂去了

姑太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对她还挺好的,至于老三家就不行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她开始“迷恋”上了捡破烂。听爷爷说,姑太太手里还收藏一些过去的古玩意,据说有大洋、金顶针儿、金镯子、金镏子,还有一对叩茶碗儿,据说无论是多么烫的水倒进去,用手拿着茶碗儿,一点都不烫手,这个我没见过,都是这么听爷爷说的

后来再大一点就上小学四五年级了,学校正好在姑太太的村子里,有时候放学,我和同学骑着自行车往西走,正好能碰上提着一些破烂往家走的姑太太,她能从人堆里认出我来,看到她眼睛盯着我看,嘴里还嘀咕着,我就赶紧从自行车上下来,叫她“姑太太”,然后她慢吞吞的说“走,去家里吃饭吧!”有时候感觉他又不太确认我,问我“你是平风的孙子吗?”(爷爷的名字)等我和他说上个三言两语后,我骑上车就和同学们继续前行了,然后能看到她依旧站在原地,朝着我的方向一直看,嘴里也一直嘀咕着


还有时候,正赶上下课或放学,我们都去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东西,我有时候也能碰上她,我还是叫她一句“姑太太”,然后她从衣兜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一个手绢,慢慢的展开,手绢里全是1毛2毛5毛的零钱,边展开着边说“来,给你,去买冰棍儿吧” 我知道这肯定是她卖破烂攒下来的钱,我赶紧说“姑太太,不要,我装着零钱呢”,然后我劝他收起来,我就赶紧跑到小卖部里去了

有时候老人给我们小孩以神秘的感觉,比如姑太太捡破烂这事,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她算是隐形的富老太,还是心里到底怎么想的,非要拖着这么大岁数的身体捡破烂,这个我一直未能得知,连她的儿子们也不明白,只能随她自己的意愿

其实后来长大了,我对她的这一神秘感消失了,不管姑太太是否真的是“富豪”,我自己的想法就是:人到老了,尤其是没了老伴后,或许总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吧,一是让自己有价值有意义,二是让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可能只有捡破烂才能让姑太太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活着的乐趣,挣的那几块钱也会让她更加有安全感吧

我对姑太太的第二个神秘感,也是从爷爷那里听说的,说有一年老太太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结果她就没日没夜地在家里炕上缝制起寿衣来了,不仅把自己死后要穿的衣服里里外外准备好了,就连儿子孙子们吊孝的孝服也都缝制好了,结果呢,一切准备妥当后,姑太太又奇迹般地精神起来了,并且一直活到80多岁

有人说是自己准备寿衣这件事给死期冲了,也有人说是两个女儿把命给了姑太太,最终姑太太算是比较长寿地离开了人世

听我爷爷说,姑太太在早几年就对儿子、娘家侄子们说过,自己死后一定要大发丧,得买棺材、叫喇叭,吹拉弹唱的风光厚葬。人有时候也很奇怪,活着的时候,自己省吃俭用,到死了,却舍得给自己花血本了,这或许就是她那个年代从小就看惯了并养成了的传统封建意识吧

不过很遗憾的是,姑太太去世的时候,儿孙们并没有按照她生前的意愿风光大葬,就是一般性地发丧了,原因是儿子们不太愿意做这些花钱的事。去世的时候,正好赶上爷爷在家也生病输着液呢,自然没去现场吊丧,但听我三爷爷回来学这些事的时候,爷爷非常气愤,大骂他姑姑家的三个表弟就认钱,不舍得给老太太花钱,老太太一辈子都给你们了,死了这点钱都不舍得花,真是没良心,同时也训斥我三爷,怪我三爷没有声张姑太太的遗愿

当然从精神文明角度来看,我爷爷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从亲情的角度来看,我也能理解他的这番言论

说实话,我听到姑太太去世的消息时,并没有太多伤心,可能毕竟从小到大没有建立起太多深厚感情和生活交集,尤其是后来长大了,也就不跟着爷爷去瞧她了

姑太太的离开,我们家族里那位辈分最高、最应该受人尊敬的成员不在了,对我来说,这位象征家族精神的最后一个长辈的离去,反而叫我有点伤感,毕竟我们是同一个姓氏,身上流着相通的血脉!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我们家的这位老姑太太

她或许和我一样,曾在我们的村庄里相同的地方,说过相同的话、吃过相同的食物、玩过相同的游戏、有过相同的烦恼......

终究也会有一天,我也会像姑太太那样老去,也许到那一天,我会明白她为什么要那么省吃俭用,为什么要去捡破烂,为什么要给自己风光大葬......

虽然没有和姑太太建立起太多深厚感情,但还是期待来世再做同宗人

此文就是回忆小时候的一些人和事,没有揭示人生哲理之意,只是流水账,供以后的自己回忆所用。平台推荐,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