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聯 就要學會對聯的基本固定格式

聲調是漢語當中以及其它一些語言的特點。我們講話時的語音要有高低、升降、長短之分,這也就構成了漢語的聲調。現代漢語的聲調又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四種,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如按平仄劃分來講:平聲包括陰平、陽平(就是一聲、二聲);仄聲就是上聲、去聲(就是三聲、四聲)。而平仄聲又泛指詩文、對聯的韻律,也就是使人在朗讀詩文、對聯時要平平仄仄,相互交替,抑揚頓挫地讀,才能體現出一種悅耳動聽的韻律美。就像是按照曲普敲擊的樂器一樣要音感十足,樂感美妙才能令聽者十分地陶醉喜悅和舒服。而平聲舒暢悠長,猶如潺潺江水輕拍堤岸;仄聲又短促有力,猶似雄鷹捕捉獵物俯衝而下。如果朗讀起來沒有平仄聲調的韻律那豈不同味如嚼蠟和我們談聊嘮家常沒什麼分別。

對對聯  就要學會對聯的基本固定格式

對聯,又對平仄韻律要求比較嚴格,無仄不成聯;無韻不成詩。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對聯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應屬中華獨有的文字形式。

對聯又稱為對偶、門對、春聯、對對子、楹聯,是寫在紙上或布上、刻在竹子、柱子上的一種中華文化對偶語句文學。對聯它言簡意賅,是一字一音以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以及少數的字句來表達、描述人、事、物的內在含義和聯意中所隱含的寓意,語句語意結構更加的深邃。

對仗要求工整,平仄要相協相對,整副對聯在結構上要字句對等:就是上下聯的字數、句數相等斷句要一致;詞性要對品:一般是虛詞對虛詞、實詞對實詞、就是說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代詞對代詞、數量詞對數量詞,詞性必須相對且要在所對應的同位置上;結構對應:就是上下聯在用句語法上要相互一致彼此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平仄對立:平仄在本句中(自己的這聯中)基本上是兩平兩仄交替的,在對句中(也就是對上聯或是下聯時)要與之兩平、兩仄相對立的。就是說上下聯在對應節點上的用字平仄是要相反的。比如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就要:仄仄平平仄仄平。在句中按節奏平仄要交替進行的;形對意聯:也就是形式對舉,意義意思是要相互關聯的,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就是說對聯對聯要對得上更要相互關聯。如果離題了那就變成自己對自己的了。

對對聯  就要學會對聯的基本固定格式

對聯上下聯平仄要協調並且必須要兩兩相對,上聯是兩個(仄仄),下聯就必須要兩個(平平)才能相對立。上聯叫出句,句尾必須要以仄收;下聯叫對句,必須要以平收。這是對聯最基本的常識和要求。

還有對聯當中可以說是禁忌也可以說是比較忌諱的幾種情況:

忌異位重字和不規則重字。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不規則重字,所謂不規則重字就是在上下聯中同一字沒有規則地用了兩遍以上。如果出現的話多數都會被認為是病聯或是不合乎聯律;

忌失對欠平衡的,在聯語中對句沒有對應上出句的結構詞性等就是失對,也包括對聯中的節奏、數量詞、疊詞的失對;

忌句腳亂聯,是說上聯或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要遵守上聯(出句)為仄收尾、下聯(對句)為平收尾。如果上下聯最後一個字都是仄聲或是平聲就違背了對聯的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的規律,就不符合聯律了;

忌三仄尾、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對聯的大忌,就是上聯或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不能使用仄仄仄、平平平,這樣讀起來就會很彆扭了。這就是對聯為什麼要求聯律比較嚴格的,平仄兩兩相對立讀起才能有抑揚頓挫節奏感和美感,給人一種美妙的旋律之美!

對聯的長度不定,短聯可以只有一兩個字、十字幾十字、長聯多則有幾百字。但不管那一種都要按對聯常見和常用的平仄固定格式,改變的話就稱不上什麼對聯了!下面是幾種較為常見的和常用的對聯固定格式。

四字聯,上聯:平平仄仄,下聯:仄仄平平。

五字聯,上聯:仄仄平平仄,下聯平平仄仄平; 上聯:平平平仄仄,下聯仄仄仄平平。

六字聯: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

七字聯: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

對對聯  就要學會對聯的基本固定格式

原創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祝願大家都能寫出稱心如意的佳對佳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