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见书,展开奇妙旅程

在童年最初的美好回忆里,其中一个就是幼儿园里放满了各种类型绘本和童话故事的大木柜。每次老师打开柜子的时候,小心脏激动得怦怦跳;抚摸着书上的图案和文字然后开始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那种幸福的感觉像一股电流一样贯穿全身。幼儿园一个角落是我的“宝座”,当时最爱看的书是一本儿童民间故事,百看不厌,对里面的角色和故事倒背如流,回家以后先是给小朋友讲故事,还要跟小朋友一起演。爸妈从来不干涉我爱看的书,每次去书店都会任我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家里也总是有大大的书架,摆满了各种书。

萨默塞特·毛姆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读书习惯的人,等于拥有了保护自己的避难所,几乎能够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伤害。”的确如此,从童年到现在这段长久的时光里,无论何时,喜爱的书籍都是灵魂的避难所。求知时寻求答案,失落难过时寻求慰藉,书籍都能让我脱离情绪的黑暗漩涡,重新给我力量。

时光荏苒,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此刻身边的父母们跟过去不一样了,大部分人的教育理念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孩子读书的热情高涨,跟读书乐趣相比,他们更热衷于能看到教育的效果。孩子接触的第一本书,用来学习识字和数数;与此同时,似乎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用绘本来解决: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给他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孩子不肯刷牙,给他看《出发,刷牙小火车》;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给他看《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等等。别误会,这些都是很优秀的绘本,也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过于注重教育的效果,难免会忽略了孩子与绘本自然而然接触而产生的乐趣,而这种经过自我探索而获得的阅读乐趣,才是儿童阅读的真正意义。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风气中,重拾阅读乐趣呢?

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日本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的著作《当孩子遇见书》,她坚信“书籍带给孩子们对人生的希望与自信”,揭示了儿童的成长是如何被绘本塑造的秘密。

《当孩子遇见书》是日本国民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的关于“书、孩子和绘本”三件事的随笔。中川李枝子从小时候起就热衷于读书,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长大之后她成为了一名保育员,在长达17年在绿保育园的工作中,她经常给孩子们朗读绘本。1962年她出版了童话著作《不不园》,获得了厚生大臣奖、NHK儿童文学奖励奖等儿童文学大奖。《当孩子遇见书》写于1982年,阐述了作者对于如何给孩子选绘本、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的建议,以及通过多年来的保育经验总结出的育儿理念。这本书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这样说:“中川李枝子的作品震撼了我,让我确信,我的一切创作都是为了孩子。”绘本对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绘本为什么而存在?

当有小孩因为不想上保育园而大哭的时候, 中川李枝子在两岁蒲公英幼儿班的儿子就会安慰他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来保育园了呢。”这是因为他的妈妈就是绿保育园大班樱花班的老师,但这个安慰非常有效,通常正在哭的孩子听到都会马上停止了。事实上,她的儿子在八个月的时候就被带到了绿保育园,他“自来熟”地占据了教室的一个角落,观察其他孩子在做什么;一开始就对零食和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常绘本时间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分组进行,他则随心所欲地爬到其中一组去,被哥哥姐姐们抱着一起听绘本,很快就会融入当中。大家在笑的时候他也跟着笑,大家紧张的时候他也屏住呼吸,共同沉浸在美妙有趣的故事里。

《和我一起玩》是最受两岁和三岁孩子喜欢的绘本,讲述了小女孩想和原野上的动物们做朋友,于是大声招呼它们一起来玩,结果把它们都吓跑了;但她寂寞而安静地呆着的时候,它们一个又一个地回到她的身边,成为了一起玩的朋友。孩子们还热爱扮演其中的角色,回到女孩身边时候会有他们表达喜欢的身体接触环节,有时候是拥抱,有时候是贴着脸颊,在这个故事里他们体会到了友爱和无尽的欢乐。

当孩子遇见书,展开奇妙旅程

在《一只蓝眼睛的猫》里,蓝眼睛的猫咪要寻找梦中的老鼠国,一路上却只抓住了丁点儿小的苍蝇和蚊子,但这都不妨碍他开开心心继续前进,继续寻找。当它被一群黄眼睛的猫嘲笑它不是一只真正的猫时,小猫咪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勇敢地赶走凶恶的大狗,独自发现了老鼠国。那些讥笑过他的猫,最终也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而获益。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对小猫咪的敬佩油然而生,中川李枝子也用这个故事很好地向他们解释了什么是“强大的内心”,怎样才能用行动证明自己,最后获得了认同与尊重。

在绘本的世界里,不仅能体会到想象的快乐、精神的自由和幽默感,在日后的成长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绘本的精神能持之以恒地带来鼓励,吹散阴霾。

2、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读的绘本?

在绿保育园里有个惯例,就是在孩子午睡前的时间里会给孩子读绘本。孩子们欢乐地把这段时间起名为“书的时间”,不仅读绘本,也会读故事或诗歌,甚至还会有谜语、童谣或者小游戏。进入绘本所描述的故事情节里时,孩子们都能互相打开心扉、其乐融融地享受这段时光。那么,应该怎样去选择适合孩子读的绘本呢?

首先应该是平易近人的绘本。怎么说呢,指的是贴近生活,孩子会感兴趣和觉得有趣的,让孩子不容易厌倦的绘本。像《小猫》这种绘本就再合适不过了。顽皮的小猫偷偷溜出房间去玩,经历了一番冒险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妈妈身边。孩子们会关心小猫的冒险,对小猫在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感兴趣,从而逐渐形成自己享受绘本的方式。

当孩子遇见书,展开奇妙旅程

好的绘本,其实就是自己喜欢的绘本。读书的快乐莫过于精神的自由,根据孩子性情和爱好的不同,孩子喜欢的绘本类型也会有所不同。顺着喜好,就会找到具有自己或家庭风格的一系列绘本。选择父母和孩子都喜欢的东西是最好不过了,但爸爸妈妈们没必要对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一概都喜欢,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才是一种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在幼儿期,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挑选出共同喜欢的东西,就有可能把父母们挑选事物的良好眼光还有感觉直接传递给孩子。妈妈们在挑选绘本时,直接相信自己的母性感觉就好。有的妈妈觉得,自己“完全不懂绘本”,担心自己没法给到孩子正确的指导。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会下意识地挑选孩子感觉高兴的东西给他,其实这就是孩子最初的兴趣萌芽。凭着母性本能与孩子沟通,既充分感知到了孩子的需求,也很好地给予了回应,这就是亲子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了。还有,这是不是一本能够长久阅读的绘本,也应该被纳入考量的标准中。绘本作为读书的入口,同样是孩子人生的入口。所以选择绘本要选择那些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优秀绘本,也就是即使重复阅读也不会觉得厌倦、反而会越读越喜欢,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绘本。

3、 怎样才是读绘本最好的方式?

在下雨的季节里,绿保育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太阳出来吧》这本绘本,它讲的是雏鸟们感觉再也忍受不了阴云密布的日子,决定去找太阳的故事。它们一路上向兔子、喜鹊和青蛙打听太阳住在哪里,到了以后请求太阳赶快出来照亮大地。太阳说:“我被黑云遮住,脸黑乎乎的,没法出来呀!”于是雏鸟们打了水来帮太阳把脸擦干净,金灿灿的太阳又出来啦。在绘本的最后“太阳,晴朗的太阳,快照亮大地”的高潮部分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大声喊出来。《玛丽和大雨》讲的是大暴雨造成了洪水的故事,而《玛丽和小羊》则是温暖的阳光的故事,孩子们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沉浸在故事营造出的氛围里。而大人在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享受了绘本的快乐。

虽然孩子们喜欢绘本,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方式和感受时间都不同,也有可能不是马上就喜欢上。在阅读一本新的绘本时,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需要留出观察和了解的时间。

我们在观察幼小的孩子时,会发现无论是否已经学会讲话,他们都无时无刻不在拼命努力想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有时候是挥舞手脚,有时候是用眼睛和嘴巴的表情来表现,有时候大哭大叫,或者会发音的用单音和声调来表达。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中川李枝子得到的感触是,语言无分对错,只要是能够让双方交流无碍的,就是正确的语言。孩子和绘本的相遇也是一样,无论是文字、色彩还是图案,能让孩子理解的绘本就是好绘本。当孩子遇见书,就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同时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当孩子遇见书》要告诉我们的是,育儿无须焦虑,阅读初心在于阅读乐趣。“有孩子,才会有绘本;有了绘本,孩子就会开心;因为孩子会开心,所以给他绘本。”让我们如孩子一般、和孩子一起进入书的世界,共享欢乐时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