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谱写新劳动者赞歌


新职业谱写新劳动者赞歌

新职业谱写新劳动者赞歌

新职业谱写新劳动者赞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正在被迅速地丰富含义。因为如今的新职业,在层出不穷地出现。

  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而不论职业如何变化,我们对劳动者的尊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网约配送员的酸甜苦辣

  这批新职业中,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网约配送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卖小哥”。近年来,各类电商迅猛发展,专职外卖、生鲜、药品、代购等网约配送员也应运而生。动动手指在手机上下单,过一个小时就有小哥为你送货上门。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没有他们送不到的地方,这群城市里的英雄“骑士”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存在。

  今年才20岁的张剑勋是江西小伙,来柯桥两三年了,这个月才正式成为一名美团的骑手。“做得挺开心,每当把客人需要的东西送到他们手上,我就觉得这份工作挺有成就感。”这是张剑勋对这份工作的体验。

  但开心之余,辛苦更是常态。骑手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才需要工作。事实上,每一名骑手经常每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早晨是一波高峰,午饭和晚饭也是一波高峰。下午也没得休息,因为下午茶的订单也挺多,有时候晚上还会加个班送送夜宵。”

  这就导致很多外卖员都有职业病,那就是胃不好,都是因为长期错峰吃饭造成的。“我看到一些小伙伴忙起来大半天都顾不上吃饭,或者顺路买两个包子应付一下,一边骑车一边吃。”张剑勋说。

  记者点开他在外卖平台的骑手主页看到,短短一个星期,他的送餐总里程已经达到113公里,准时率93.15%,平均配送时常23分钟,满意度达到100%。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张剑勋一步一步跑出来的。

  每一次碰到人流量大,取餐慢,点餐者在高楼的情况,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干脆直接爬楼梯。说起前段时间北京外卖员在写字楼电梯里急哭了的视频,他很有感触。“其实每一名骑车都和他一样,送餐的时候心都是拎着的。”每次送餐即便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把外卖送到客户手里时都会平复一下气息,总会微笑着和点餐人说一句“祝您用餐愉快”。

稀缺的呼吸治疗师

  今年40岁的卢想军是绍兴市中心医院ICU的一名男护士,也是柯桥区唯一一名呼吸治疗师。他向记者透露,呼吸治疗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呼吸师队伍。但在国内,呼吸治疗才刚刚起步,专业的呼吸治疗师人数还不多。

  2017年以前,卢想军在麻醉科工作,当时医院要培养自己的呼吸治疗师,便看重了经验丰富、专业相关的他。于是,卢想军暂时放下工作,前往杭州进修学习,拿到了职业认定资格证书。“当时科班出身的呼吸治疗师很稀缺,我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既然医院有需求,我肯定是愿意去学习的。”卢想军说,学成归来后,他就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呼吸治疗师。

  在大众眼中,呼吸治疗师应该是负责气管插管和调整呼吸机的。但其实,呼吸治疗不仅是简单操作一下呼吸机,而是既要有医生的诊断治疗又要具备护士的对症护理。面对不同型号、不同模式的呼吸机,如何适配和调试,是非常专业的问题。

  “参数调节要恰到好处,还要随时进行调整,差一点点都将影响患者康复。“卢想军告诉记者,身为呼吸治疗师,日常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具体实施;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等。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数万名医护人员中,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40余名呼吸治疗师。在没有特效药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很大程度上依赖生命支持手段时,呼吸治疗师在一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卢想军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虽然因为年纪超龄而没有被接收,但他坚守在本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人机装调工

  玩无人机的人不少,能检修无人机,甚至会根据需求改装无人机的人却在少数,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沈文兴就是其中一位。

  “虽然现在这一新职业从事的人数还不多,但无人机未来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的可能性,我对其前景十分看好。”沈文兴以自身的经历,向记者介绍这一新职业的发展。

  沈文兴说,自己原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6年前,与无人机初相识便入了迷。“那时候无人机技术还不太先进,会出现一些失控现象,要通过调整机械结构、改变材料或是修正软件等方式,让它平稳地飞起来。”邹建航回忆,第一次装调无人机纯粹是因为新鲜感,没想到自己会从事这一行业。

  事实上,无人机装调工,不仅要精通软件算法,更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而沈文兴也非常享受这种动手的快乐。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最初的航拍功能之外,越来越多行业使用无人机开展作业。沈文兴的工作不局限于让无人机平稳地飞行,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改良无人机。浙江极客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目前就在研发可用于照明、喊话、抛投等用途的无人机设备,其中,照明用的无人机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还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可能是此生都难忘的一次经历。我们在24小时内照亮了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夜空!”沈文兴说起这一段经历依然十分感慨。

  除夕当夜,他收到公司通知——武汉连夜赶工建设医院,需要照明无人机。他立即就报了名,甚至来不及多做准备,第一时间启程奔赴武汉。经过不间断行驶赶路,他们团队带着六架极克桥无人机,终于到达武汉。一下高速,沈文兴团队便与武汉建工指挥部会合,直接在安全区域完成培训交接工作。终于,“小太阳”照耀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为尽早完成工程赢得了时间。

  随着无人机搭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对无人机装调工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未来,无人机装调工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让无人机成为“多面手”,在任何工作中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全媒体记者 王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