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点,"双语人才"才是她成功的关键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人之一,很多人都对她的一生充满好奇。

有人说慈禧就像《甄嬛传》里边的华妃。华妃的哥哥是大将军年羹尧,有势力,慈禧有没有势力呢?没有。其实慈禧在后宫的竞争过程中,没有任何娘家的势力可借助。因为慈禧的父亲是吏部笔帖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部的一般小秘书,所以她家里头帮不了任何忙。


慈禧太后刚入宫的时候,就是一个秀女。众所周知,清廷后宫的等级制度很严格。它总共有这么几个等级:第一等是皇后,往下是皇贵妃,然后是贵妃,然后是妃,然后是嫔、贵人、常在、答应等若干个等级。

电视剧《甄嬛传》里头有什么青嫔、婉嫔之类的,其实,到嫔这个位置就到了一个规格,就是说,跟皇帝见面可能就比较容易了。我们都知道,慈禧进宫的时候有个大众称呼,说她是兰贵人叶赫那拉氏。慈禧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步的,由一个秀女成为贵人之后,紧接着跟坐上火箭似的,完了就是嫔,完了就是妃,然后就是贵妃。

由于当时的后宫没有皇贵妃这个位置,所以慈禧升到贵妃位后,事实上就成了后宫的第二号人物,第一人是慈安太后,在当时是皇后。慈禧在后宫争宠的过程当中,能越过重重困难,从一个底层的嫔妃一步一步走到权力的顶端,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是因为她有几个法宝。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点,

01

首先肯定是美貌了,如果长得不漂亮肯定也是不能入宫选秀的。另外呢,我们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能入宫的人大多是美女,除了美貌外,肯定还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手段和气质。根据我们影视剧看到的,咸丰皇帝对慈禧的宠幸绝非兴致所致,而是慈禧是有很多手段,能够保证自己仪态、风采等各个方面都比其他的女人显得气质好,所以,咸丰皇帝宠幸了她之后,基本上很长时间都是慈禧来侍寝,很少翻其他人的牌子。


当然,这些手段只是表面的,最关键的还是母凭子贵。咸丰皇帝不像道光皇帝,儿子比较多,在慈禧之前咸丰皇帝没有儿子,慈禧抢先为咸丰生了第一个儿子。如果说之前的都是起跑线的话,后来,慈禧在政治上一点点开始有了野心,则和她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有关。


别看慈禧的父亲才是个八品的小文官,但是,当时对文官的要求是汉语和满语都得明白。所以,慈禧打小和其他满族女子完全不同。她不光懂满洲话,还懂汉语,这是一般女子没有的优势。按今天的话说慈禧打小就是优秀的"双语"人才。


咸丰皇帝风流成性,也不是一个勤于朝政的好皇帝,皇帝每天要批大量的奏折,咸丰吃不了苦,有特殊情况下跟军机大臣、内阁大臣都处理好了,他只需要像现在的领导批阅文件一样,画个圈,表示已阅。清朝时是写"依议",就是依照大臣们议好的,皇上写"依议"这两字。到后来,咸丰连这两个字都懒得写了,虽然写起来容易,但是一个一个奏折来看,太多了。后来,咸丰知道慈禧汉语、满文都通,字写的也不错,就让慈禧拿着奏折念,咸丰听后说行,慈禧就写上"依议"两个字。如果需要等一等的,那就是待审。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近距离接触了政治,增强了政治敏感性,开始了解国家大事了。由于她识文断字,到后来,甚至能代替咸丰来审这些折子,提出意见。咸丰因此还夸奖慈禧是"女中诸葛",不仅是自己宠爱的女人,更是自己身边一个贴身的秘书,咸丰一天一天离不开她了,而这么一天天的,慈禧的政治才能就增长起来了。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点,

02

靠着美貌和才华慢慢上位后,要想位置坐的稳,没有人肯定不行。我们前面也说了慈禧是从底层的嫔妃慢慢爬上来的,娘家是帮不上忙的,那慈禧是如何积攒人脉的呢?


咸丰皇帝命不长久,驾崩了之后,同治皇帝继了位。但是,同治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慈禧很担心"儿皇帝"被大臣利用,于是她就动了心思,想着一定要把握住政权,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政权的势力来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后宫,一个是前朝。慈禧当时就想,要想在前朝争位,必须得后宫结成铁板一块,可是她并不是后宫的老大,老大是慈安太后。所以慈禧做的首先就是拿下慈安天后。这里说的拿下,并不是说杀了慈安太后,而是让慈安太后站在她这一边。


那慈禧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她跟慈安示弱,经常在慈安太后哭诉,让慈安太后觉得慈禧虽然很能干,但是没有要爬到她的头顶上的意思。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听闻咸丰驾崩的时候,他看出慈禧有野心,爬自己死后慈禧弄的朝廷不稳,所以他给慈安下了一道旨意,意思就是皇后慈爱仁和,今后大家要帮助她,不容任何人对她不敬,倘有人对她不敬,凭此谕旨,立刻予以制裁。


这个,在历史上是传闻。但是,听到传闻,慈禧坐卧不宁了,感觉太没有安全感了。后来,内廷太监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很高明。慈安有一次感染风寒,好长时间都不好,慈禧就让太医提供了个方子。这个方子是什么呢?就是人参等药材,然后慈禧在自己胳膊上剜掉块肉,做药引子,和药一块煮熟了,叫做"人参臂肉汤",给慈安吃,说吃了就好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事呢?让慈禧剜掉自己一块肉当然是不可能的,无非在胳膊上划开个口子,弄个伤疤,给慈安看看,让慈安感动而已。慈安太后最后真感动了,就把咸丰皇帝的遗照拿出来烧了,就这么着,慈禧算是彻底地拿下慈安天后了。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点,

03

后宫搞定了,就剩前朝了。因为同治太小了,所以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委托了八位顾命大臣把持朝政。慈禧觉得要想真正把清廷的政权把握在手里,必须得有盟友。她看重了谁呢? 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

为什么是奕訢呢?首先奕訢是皇叔,其次呢,奕訢这个人有才能,而且才能远远在咸丰皇帝之上,咸丰皇帝在位时就处处压制奕訢,这导致奕訢一直以来憋着一股火,也没机会做大事。再加上八大顾命大臣之前对他的能力都很忌惮,经常排挤他,所以慈禧觉得这个人能跟自己结成统一战线。

而且,奕訢也有广泛的人脉。在京城里,好多军队里的人、军机处的人都跟奕訢的关系好。奕訢还有个铁杆盟友,他就是大清将领当中具有最优作战能力的僧格林沁。

所以这两人一拍即合,私下密谋,就在咸丰皇帝的灵柩回北京的时候,发动了"辛酉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八大臣处死了。

"辛酉政变"后呢,慈禧算是把权力夺到手里了,由于皇帝年龄小,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当然是慈禧太后做主导。自此以后,清廷朝政近五十年由这么一个奇女人把持着。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点,

回过头来看慈禧上位的过程,我们不能单纯说她是靠美色和阴谋诡计上位的,慈禧先是加强了自身的素质,然后扩充了自己的人脉,在谨慎地把握局面,最后"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大权在握,她具备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优秀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