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點,"雙語人才"才是她成功的關鍵

慈禧太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人之一,很多人都對她的一生充滿好奇。

有人說慈禧就像《甄嬛傳》裡邊的華妃。華妃的哥哥是大將軍年羹堯,有勢力,慈禧有沒有勢力呢?沒有。其實慈禧在後宮的競爭過程中,沒有任何孃家的勢力可藉助。因為慈禧的父親是吏部筆帖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組織部的一般小秘書,所以她家裡頭幫不了任何忙。


慈禧太后剛入宮的時候,就是一個秀女。眾所周知,清廷後宮的等級制度很嚴格。它總共有這麼幾個等級:第一等是皇后,往下是皇貴妃,然後是貴妃,然後是妃,然後是嬪、貴人、常在、答應等若干個等級。

電視劇《甄嬛傳》裡頭有什麼青嬪、婉嬪之類的,其實,到嬪這個位置就到了一個規格,就是說,跟皇帝見面可能就比較容易了。我們都知道,慈禧進宮的時候有個大眾稱呼,說她是蘭貴人葉赫那拉氏。慈禧就是在那個時候起步的,由一個秀女成為貴人之後,緊接著跟坐上火箭似的,完了就是嬪,完了就是妃,然後就是貴妃。

由於當時的後宮沒有皇貴妃這個位置,所以慈禧升到貴妃位後,事實上就成了後宮的第二號人物,第一人是慈安太后,在當時是皇后。慈禧在後宮爭寵的過程當中,能越過重重困難,從一個底層的嬪妃一步一步走到權力的頂端,得到咸豐皇帝的寵幸,是因為她有幾個法寶。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點,

01

首先肯定是美貌了,如果長得不漂亮肯定也是不能入宮選秀的。另外呢,我們說美人在骨不在皮,能入宮的人大多是美女,除了美貌外,肯定還有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手段和氣質。根據我們影視劇看到的,咸豐皇帝對慈禧的寵幸絕非興致所致,而是慈禧是有很多手段,能夠保證自己儀態、風采等各個方面都比其他的女人顯得氣質好,所以,咸豐皇帝寵幸了她之後,基本上很長時間都是慈禧來侍寢,很少翻其他人的牌子。


當然,這些手段只是表面的,最關鍵的還是母憑子貴。咸豐皇帝不像道光皇帝,兒子比較多,在慈禧之前咸豐皇帝沒有兒子,慈禧搶先為咸豐生了第一個兒子。如果說之前的都是起跑線的話,後來,慈禧在政治上一點點開始有了野心,則和她的成長經歷、教育背景有關。


別看慈禧的父親才是個八品的小文官,但是,當時對文官的要求是漢語和滿語都得明白。所以,慈禧打小和其他滿族女子完全不同。她不光懂滿洲話,還懂漢語,這是一般女子沒有的優勢。按今天的話說慈禧打小就是優秀的"雙語"人才。


咸豐皇帝風流成性,也不是一個勤於朝政的好皇帝,皇帝每天要批大量的奏摺,咸豐吃不了苦,有特殊情況下跟軍機大臣、內閣大臣都處理好了,他只需要像現在的領導批閱文件一樣,畫個圈,表示已閱。清朝時是寫"依議",就是依照大臣們議好的,皇上寫"依議"這兩字。到後來,咸豐連這兩個字都懶得寫了,雖然寫起來容易,但是一個一個奏摺來看,太多了。後來,咸豐知道慈禧漢語、滿文都通,字寫的也不錯,就讓慈禧拿著奏摺念,咸豐聽後說行,慈禧就寫上"依議"兩個字。如果需要等一等的,那就是待審。

在這個過程中,慈禧近距離接觸了政治,增強了政治敏感性,開始瞭解國家大事了。由於她識文斷字,到後來,甚至能代替咸豐來審這些摺子,提出意見。咸豐因此還誇獎慈禧是"女中諸葛",不僅是自己寵愛的女人,更是自己身邊一個貼身的秘書,咸豐一天一天離不開她了,而這麼一天天的,慈禧的政治才能就增長起來了。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點,

02

靠著美貌和才華慢慢上位後,要想位置坐的穩,沒有人肯定不行。我們前面也說了慈禧是從底層的嬪妃慢慢爬上來的,孃家是幫不上忙的,那慈禧是如何積攢人脈的呢?


咸豐皇帝命不長久,駕崩了之後,同治皇帝繼了位。但是,同治那時候還是個小孩子。慈禧很擔心"兒皇帝"被大臣利用,於是她就動了心思,想著一定要把握住政權,才能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政權的勢力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後宮,一個是前朝。慈禧當時就想,要想在前朝爭位,必須得後宮結成鐵板一塊,可是她並不是後宮的老大,老大是慈安太后。所以慈禧做的首先就是拿下慈安天后。這裡說的拿下,並不是說殺了慈安太后,而是讓慈安太后站在她這一邊。


那慈禧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她跟慈安示弱,經常在慈安太后哭訴,讓慈安太后覺得慈禧雖然很能幹,但是沒有要爬到她的頭頂上的意思。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就是,聽聞咸豐駕崩的時候,他看出慈禧有野心,爬自己死後慈禧弄的朝廷不穩,所以他給慈安下了一道旨意,意思就是皇后慈愛仁和,今後大家要幫助她,不容任何人對她不敬,倘有人對她不敬,憑此諭旨,立刻予以制裁。


這個,在歷史上是傳聞。但是,聽到傳聞,慈禧坐臥不寧了,感覺太沒有安全感了。後來,內廷太監給她出了一個主意,很高明。慈安有一次感染風寒,好長時間都不好,慈禧就讓太醫提供了個方子。這個方子是什麼呢?就是人參等藥材,然後慈禧在自己胳膊上剜掉塊肉,做藥引子,和藥一塊煮熟了,叫做"人參臂肉湯",給慈安吃,說吃了就好了。

那麼到底有沒有這事呢?讓慈禧剜掉自己一塊肉當然是不可能的,無非在胳膊上劃開個口子,弄個傷疤,給慈安看看,讓慈安感動而已。慈安太后最後真感動了,就把咸豐皇帝的遺照拿出來燒了,就這麼著,慈禧算是徹底地拿下慈安天后了。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點,

03

後宮搞定了,就剩前朝了。因為同治太小了,所以咸豐皇帝駕崩的時候委託了八位顧命大臣把持朝政。慈禧覺得要想真正把清廷的政權把握在手裡,必須得有盟友。她看重了誰呢? 咸豐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

為什麼是奕訢呢?首先奕訢是皇叔,其次呢,奕訢這個人有才能,而且才能遠遠在咸豐皇帝之上,咸豐皇帝在位時就處處壓制奕訢,這導致奕訢一直以來憋著一股火,也沒機會做大事。再加上八大顧命大臣之前對他的能力都很忌憚,經常排擠他,所以慈禧覺得這個人能跟自己結成統一戰線。

而且,奕訢也有廣泛的人脈。在京城裡,好多軍隊裡的人、軍機處的人都跟奕訢的關係好。奕訢還有個鐵桿盟友,他就是大清將領當中具有最優作戰能力的僧格林沁。

所以這兩人一拍即合,私下密謀,就在咸豐皇帝的靈柩回北京的時候,發動了"辛酉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八大臣處死了。

"辛酉政變"後呢,慈禧算是把權力奪到手裡了,由於皇帝年齡小,兩位太后開始垂簾聽政----當然是慈禧太后做主導。自此以後,清廷朝政近五十年由這麼一個奇女人把持著。

慈禧太后:美貌是成功的起點,

回過頭來看慈禧上位的過程,我們不能單純說她是靠美色和陰謀詭計上位的,慈禧先是加強了自身的素質,然後擴充了自己的人脈,在謹慎地把握局面,最後"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才大權在握,她具備一個政治家應該有的優秀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