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下)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上)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中)

接前文:

既然伊丽莎白女王反复强调自己的父亲身份是可以理解的,那她为什么不像玛丽女王那样,在上任后就极力证明自己父母婚姻的合法性呢?这难道不会更有利于女王的统治吗?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下)

实际上,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初期,关于她是否应该像姐姐玛丽女王那样为父母的婚姻正名,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因为大多数人认为,重新提起生母安妮·博林的处决,对于伊丽莎白来说是不明智的;这样做定会引起整个英格兰的骚动,甚至还会引发欧洲天主教徒的骚动,彼时后者正虎视眈眈地观察着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举一动。

所以,“重塑过去”可能导致已经岌岌可危的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的统治权受到进一步质疑。

尽管十分艰难,但伊丽莎白还是抛弃了重证母亲清白的个人信念,转而选择了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这将真正有助于保证其政权的稳定性。

最终,伊丽莎白女王没有下令对过往的事件进行调查,而是听取了尼古拉斯·培根爵士的建议,后者向她指出,根据亨利八世1544年法令,她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继承权,无需进一步验证。”

另根据其他相关文件显示,即1534年的效忠宣誓书,它要求亨利八世的所有臣民宣誓,必须承认国王与安妮·博林的婚姻有效。(亨利八世后来一直没有推翻这项法案)

根据这一条例,伊丽莎白的合法地位更无需多言。

后来,为进一步加强统治,国会还草拟了一个措辞稀疏的要约法令,确认了伊丽莎白(Elizabeth)作为英国女王的绝对权利。

伊丽莎白随后又通过了另一项法案,宣布她是母亲安妮·博林的唯一继承人,使她能够继承母亲的一大笔财产。(这些财产在安妮·博林去世后就被国会没收了)

出于同样的原因,伊丽莎白也没有将母亲的遗体从塔中的皇家礼拜堂移走,因为她不想再引起无端争议。另一方面,生母安妮·博林(Anne Boleyn)死前曾信仰天主教,后又变成天主教的坚定改革者,在新教当下的英国,重新确定丧葬的规格和礼仪将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种种抉择,我们其实能看到伊丽莎白的果敢和痛苦。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下)

不过,尽管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登基后的伊丽莎白对生母安妮·博林讳莫如深,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他的记载中寻觅到她对母亲的留恋,以及对待婚姻的看法。

例如,1561年,伊丽莎白(Elizabeth Elizabeth)曾告诉苏格兰使节,她的家庭矛盾,以及导致的灾难性结局(没有具体提及母亲)使她怀疑婚姻制度的稳定性:

“人们爱过,恨过,来来回回很多次,我不知道婚姻能带给我们什么..."

1565年,女王对婚姻同样表示出了过分担忧,她认为今后的丈夫可能会“怀有恶意”,并且她“ 出于某种原因每天产生了厌恶婚姻的念头。”

甚至帕克大主教也无法影响女王对婚姻的看法。应威廉·塞西尔(William Cecil)的要求,当他与新任女王谈及婚姻财产的好处时,帕克报告说,她借此机会“对婚姻的神圣率先发难”。

后来帕克大主教告诉塞西尔:

“当他听到女王对婚姻的描述后,他感到非常恐惧。”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下)

William Cecil

伊丽莎白一生都厌恶暴力,特别是斩首,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其小时候受到的童年创伤和她自己的濒死经历。

所以,伊丽莎白在任期间,英国的暴力行为减少了很多,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专心生产,故而塑造了大英帝国一段辉煌的历史时刻。

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家庭的破裂,生母的惨死,又何其不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呢?

果真应验了那句老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