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我是善學哥,我關注“知識落地”。)

當孩子哭著從學校回來時,當我們教孩子做作業“大吼大叫”、血壓升高時,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你與“親愛的”相互爆粗時,當你與父母無法交流時,你有何感覺,你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孩子連接互聯網,跳出一些粗俗的圖文或視頻時,你有作何感想,又需要什麼呢?

你,現在是否在回想,或者在經歷類似的“痛苦”呢?希望你有體驗。有頗深的體驗,才更渴望某種“神奇的力量”能幫助我們。(溫馨提示:如果沒有類似體驗,你不需要再浪費時間繼續讀下去。呵呵!)

先請想想兩個問題:

1.當時,我們感受到了什麼?(以下詞彙供選擇)

我們共有的一些基本感受

當需要獲得滿足時的感受:

興奮、喜悅、欣喜、甜蜜、感激、感動樂觀、自信、高興、快樂、愉快、幸福

平靜、自在、舒適、放鬆、精力充沛

振作、陶醉、踏實、興高采烈、振奮

滿足、安全、喜出望外、開心、欣慰

溫暖、無憂無慮、心曠神怡、放心

當需要沒有獲得滿足時的感受:

害怕、焦慮、憂慮、擔心、憂傷、沮喪

灰心、氣餒、惱怒、憤怒、煩惱、苦惱

不高興、失望、困惑、茫然、震驚

麻木、精疲力盡、萎靡不振、沉重

慚愧、內疚、妒忌、尷尬、著急、洩氣

生氣、寂寞、遺憾、厭煩、孤獨

疲憊不堪、不舒服、傷感、不滿

心煩意舌、心神不寧、鬱悶、淒涼

昏昏欲睡、難過、悲觀、不耐煩、不快

無精打采、悲傷

2.我們需要什麼?(下面“需要”供參考)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朋友,回答以上兩個問題了嗎?你想清楚了什麼?——是否不像當時的感受了,有種不一樣的“緩解感”?這就是神奇的力量。

或許我們還不太清楚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沒關係,現在我們關注“需要”,這就登上了半山。

這“神奇的力量”究竟是什麼?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前面我學用了“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之三:觀察、感受和需要。

觀察:當你看到/聽到/回想到……時,

感受:你有什麼感受?

需要:你需要要什麼?或說你什麼需要沒有滿足?

當面對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網絡暴力時,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呢?

用一位名人的話來回答: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校園、家庭、網絡等常有暴力言行,這樣的環境需要我們去做點什麼?因為我們身邊有可愛的人,因為我們不想當施暴者,因為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說:“我相信樂於給予是人類的天性(為彼此的幸福作出貢獻)”——哪怕是罪犯或恐怖分子,他們也有需要未滿足。

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

爸爸對孩子說:“快把作業做完,別磨時間。”

孩子回答:“好。”(但他依然在玩玩具,沒有行動。)

爸爸:快啊,沒聽見嗎?

孩子:知道了。(孩子依然沒動。)

爸爸:看來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是不會聽!

孩子要麼還是磨蹭,因為爸爸只是嘴上兇;要麼趕緊去,因為被打過。

這就是“暴力溝通”(暴力因素在哪裡,後續文章再分析),所以我們學做父母的,更要加油學習。

學用愛的語言,改變生活及世界。

別再對孩子這樣說: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別再這樣對家人:

當代家庭最關注什麼,最需要什麼?

所以,當下家庭最關注的是:身邊人的安全。

最需要的是:和平與愛。

(生活中常見“暴力”問題,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後續,我也會更新實用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