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四個支隊的司令員55年各授了什麼軍銜?

先說說新四軍成立的時代背景,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抗戰,向國民黨提出統一整編南方各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開赴華中敵後抗戰的建議。經過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同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地區(不包括海南島)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二十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先看看第一支隊的情況,司令員陳毅。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漢族,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革期間,陳毅與四人幫鬥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1968年,疏散到石家莊。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27年,陳毅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中國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新4軍分會副書記、新4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4軍代軍長、新4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

在上海市任職期間,曾著手解決了通貨膨脹問題,並下令對上海文藝界作出保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陳毅被評為元帥,也是有理有節,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懷揣著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元帥正好合適。

再看第二支隊的司令員張鼎丞

中央紅軍長征後,張鼎丞同志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同鄧子恢、譚震林等同志一起,在這個地區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鼎丞同志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在蘇南戰場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延安整風期間,張鼎丞同志擔任中央黨校二部主任。他認真執行中央的整風指示,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堅決抵制了搶救運動的嚴重錯誤,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表揚。

解放戰爭時期,張鼎丞同志先後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這個時期,他領導廣大軍民英勇作戰,剿匪反霸,培養幹部,恢復和發展生產,為華中、華東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以及徹底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鼎丞同志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華東局第四書記,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政法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粉碎“四人幫”後,他堅決擁護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

1981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雖然張鼎丞同志沒有參與授銜,但是他為人處事,有著卓越貢獻的能力,我們也忘不掉。

接著看第三支隊的司令員張雲逸。

張雲逸,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2月,參與領導百色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軍長,參與創建右江蘇區。1931年3月率部進入湘贛蘇區。同年冬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後受中共中央派遣,往來於廣州、香港、南京、武漢、福州、桂林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整編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指揮了清水潭、馬家園等戰鬥。11月率兩個連到江北無為地區,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組建江北遊擊縱隊,後率部東進,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

1939年5月參與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任指揮和中共前委書記。指揮第4、第5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在淮河以南、津浦路兩側積極打擊日偽軍。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與書記劉少奇等指揮第4、第5支隊主力先後取得大橋、半塔集反頑作戰和夏季反“掃蕩”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淮南抗 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直接領導第2師同敵偽頑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鬥爭,同時注重加強根據地建設。

1943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後,他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根據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師主力西進,基本上收復了豫皖蘇邊區根據地。同年冬部署第1師一 部渡江南下,開闢蘇浙皖邊敵後新區。接著又指揮新四軍各師開展對日大反攻作戰,殲滅大量日偽軍,收復大片失地,為創建和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為新四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為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

張雲逸被評為大將軍銜,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資歷可比陳毅元帥還要老呢,也是所有開國將帥中僅此於朱老總的年齡大的將軍。張雲逸也是唯一一位大將享受元帥待遇的人。

最後看第四支隊的司令員高敬亭。

他領導紅二十八軍和蘇區人民在鄂豫皖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成為根據地人民心目中的一面堅持戰鬥的紅旗。抗日戰爭爆發後,高敬亭堅決響應黨中央合作抗日號召,親自出面與國民黨鄂豫皖地方當局進行談判,達成了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協議。1938年2月,紅二十八軍和豫南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支隊司令員,率部開赴抗日前線。他領導四支隊在巢縣、相城地區打擊日本侵略軍,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為而後我軍開闢華東抗日戰場,打下了基礎。1939年6月,高敬亭被錯殺於安徽省肥東縣青龍場,1975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重審高案,1977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他幹反,追認為革命烈士。

高敬亭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率領2000名紅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3年裡,戰敗了率領10多萬軍隊“剿共”的國民黨3任總指揮。特別是最後一任總指揮衛立煌,除率領10多萬正規部隊外,又武裝30多個縣保安團,修築8萬多座碉堡和40多條封鎖線,對紅軍實行所謂“駐剿”、“圍剿”、“追剿”,也無濟於事。更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剛發表戰報稱“高敬亭被擊斃”,第二天其部屬國民黨一○二師就遭到高敬亭部重創,氣得他懸賞十萬大洋要買高敬亭的人頭。

高敬亭不僅在紅軍時期戰功卓著,在抗戰時期也名震大江南北。在他辭世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其領導的四支隊抗日戰績位於新四軍4個支隊之首。也就在這個時期,他走向生命的盡頭——他被定上“消極抗日”等諸多“罪名”,被蔣介石假共產黨人之手,犧牲在革命陣營裡。

如果高敬亭不犧牲,少說也有上將軍銜。

總結:新四軍四個支隊的司令員裡,陳毅被評為元帥,張鼎丞沒有參與授銜,張雲逸被評為大將,高敬亭犧牲。有生有死,他們為了全人類,全中國的勞苦大眾,全中國的底層勞動群眾的解放,作出了不凡的貢獻。難道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惡言相向呢?他們才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