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備名詞解釋對比彙總!(建議收藏)

高考歷史必備名詞解釋對比彙總!(建議收藏)



貢、賦、役

貢:

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


賦:

賦稅,指歷代統治階級用強制方法向人民徵收的實物、銀錢等。


役:

徭役,即歷代統治者強迫人民從事的無償勞役,包括軍役、力役、雜役等。


分封制/郡縣制/郡國並行制


分封制:

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的政治制度。


郡縣制:

指對古代中央集權體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於現在的行政區劃)。


郡國並行制:

又稱郡國制,漢朝時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


宰相和丞相


宰相:

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是輔助國君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


丞相:

秦漢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


內閣


明朝的內閣:

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無決策權;是君主專制下的產物,維繫了君主的絕對權力;內閣對皇帝負責,直接聽命於皇帝,內閣大學士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與信任。


英國的內閣:

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而不是君主負責,要執行的是議會的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內閣是國家的權力重心,君主不干涉內閣,更不能任意撤換內閣。


羅馬法/習慣法/成文法


羅馬法:

指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古代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它隨著羅馬國家的發展而發展,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階段性。


習慣法:

又稱為不成文法,是獨立於國家制定法之外,依據某種社會權威確立的、具有強制性和習慣性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成文法:

指由國家機關制度和公佈,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又稱制定法。


君主制/共和制


君主制:

以君主作為實際上的或名義上的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政體。


君主立憲制度:

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它保留君主,君主的權力受憲法限制,也稱為“有限君主制”。


君主專制:

指以古代君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共和制:

是指國家的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並有一定任期的政權組織形式。共和政體區別於君主政體,包括總統制共和制和議會制共和制。


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


總統制共和制: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力,統率陸、海、空三軍,行政機關(政府)和立法機關(議會)相互獨立;由當選的總統組織政府。


議會制共和制:

議會擁有立法、組織和監督政府(內閣)等權力;政府(內閣)由佔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來組織,政府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對政府不信任案時,政府就得辭職或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只擁有虛位,沒有實權。


聯邦制/邦聯制


聯邦制:

即“聯合的國家”,是一種國家結構形式,聯邦制國家由各個聯邦成員組成,各成員單位先於聯邦國家存在。聯邦成員國在聯邦國家成立之前,是單獨的享有主權的政治實體;加入聯邦之後,雖然不再有完全獨立的主權,但在聯邦憲法規定的範圍內,聯邦成員的主權仍受到法律的保護。


邦聯制:

即“國家的聯合”,是指若干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如軍事、經濟方面的要求)而組成的一種鬆散的國家聯合。邦聯制比聯邦制鬆散,是主權國家的聯盟。


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


領事裁判權:

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法律管轄的特權。主要內容是:該僑民在居留國犯罪,或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時,只由其本國在居留國的領事或法庭依其本國法律審理。


片面最惠國待遇:

是指一國的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實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此稱“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的取得必須有條約和根據。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條約中,往往只片面規定一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另一締約國則無對等權利,因而是片面的。


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


雅爾塔體系:

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通過雅爾塔會議所確定的戰後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藍圖,其實質是美蘇兩分天下。


兩極格局:

是以美、蘇為中心,以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為特點的格局。


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

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


小農經濟:

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它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經濟基礎。


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


商品經濟:

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或以交換為目的的一種經濟形態的總和。


資本主義萌芽:

是封建社會內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最初形態,是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


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世界市場:

它是指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國際分工的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是指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20世紀初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即世界範圍內通過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非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繫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它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和殖民體系。


民族工業/近代工業


民族工業: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只要是中國人辦的,都是民族工業,國營民營皆是民族工業;狹義的則只指民營資本所辦企業,不含國營的。一般地,民族工業是在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


近代工業:

是指使用近代機器生產的工業,包括資本主義工業但並不等於資本主義工業。


計劃經濟/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

又稱指令型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


市場經濟:

又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


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


區域集團化:

指同一區域的一些國家在維護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加強經濟合作,通過某種形式(條約、協議)組成貿易組織,其目的是鞏固擴大集團內部市場,增強經濟實力,加強同外部世界的競爭。它是政府契約性的、有形的經濟組織。


經濟全球化:

是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經濟整體。


請大家多多關注“重慶教育訊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