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氣象局:強化服務“富強濱州”能力建設 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濱州市氣象局把提高氣象服務“富強濱州”能力建設作為工作的著力點,牢牢把握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職能定位,深入推動濱州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質的氣象服務來不斷滿足濱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富強濱州”建設,為濱州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開展汛前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雷達全年維護保障有力,確保汛期工作的正常開展。全年為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快報154期,其中重要天氣預報12期、春運服務專報40期、麥收及三夏服務30期、其他專項服務(全國高中足球聯賽、觀摩會、環濱州城市繞圈賽、馬拉松賽等)24期、市委日報365期、農業氣象服務專報12期,預警信號104次,各類決策短信288條,啟動應急響應或特別工作狀態11次。預報質量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其中最高溫度、晴雨預報質量分別列全省第一名、第三名。

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是建國後登陸我國的第五強颱風,陸上滯留時間為建國以來第6長,影響我市60多小時,風雨綜合強度指數為1961年以來最大。颱風影響期間,市氣象局每小時收集一次實時雨情和颱風動向,向防指成員單位彙報服務,為市委市府提前部署防颱工作贏得先機,提供決策依據。針對此次過程,共發佈颱風黃色預警信號3期,暴雨黃色預警信號1期,暴雨紅色預警信號2期;製作颱風“利奇馬”重要天氣預報4期,氣象信息快報50期,颱風最新位置、影響情況和趨勢預測專題服務材料5期,雨情短信息54期,颱風信息、颱風預報和預警信號等決策短信10期;通過微信、傳真、郵箱等渠道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防汛辦、市應急管理局、海事局等部門提供加密服務。先後啟動、升級氣象災害(颱風)Ⅲ級、Ⅱ級應急響應。1名同志被山東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先進個人,2個單位、5名同志被省局表彰。

做好大氣汙染防治預報服務工作。與環保部門開展天氣會商,共同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開展天氣會商9次,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9次,發佈大霧預警信號17期,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出力盡責。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推廣智慧氣象服務平臺,實現了領導決策、公眾、專業用戶氣象服務市縣一體化、個性化、智能化、定製化。與市供銷社簽訂戰略協作協議,加入服務鄉村振興協會,推動氣象為農信息服務向城鄉社區延伸。在無棣作業點租用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相控陣天氣雷達一部,強化我市北部冰雹多發地區強對流天氣的精細化監測,進一步提高了短時臨近預報、預警、人影作業指揮能力。

完成了沾化冬棗生態種植基地建設,做好沾化冬棗氣象服務標準化工作、系列規範、圖譜等編制,納入省局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試點,沾化區被評為山東省生態農業特色氣象服務示範點。完成惠民棉花觀測地段及陽信鴨梨小氣候站建設,與農業局成立專家聯盟,開展直通式智慧化特色農業氣象服務。

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完善行政審批流程,做好氣象行政審批“一次辦好”相關工作。落實防雷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制度,加強了防雷安全監管和市場管理,加大了氣象執法檢查,開展防雷安全重點單位專項檢查162家,受理審批44件。

開展了新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專業化建設調研,創新人影作業隊伍建設模式,試點開展“公益崗+勞務派遣”方式,組建人影地面作業骨幹隊伍。強化人影作業人員技能培訓,實現彈藥運輸至作業點,完成了全市人影作業彈藥與裝備物聯網建設。2019年,全市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249作業點次,發射炮彈2642發,火箭彈62枚,緩解了乾旱,預防了冰雹等災害的發生,全年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助力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

抓住“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科技周等時機,通過氣象設施開放、大集宣傳、發放宣傳品等多種形式,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工作。氣象科普進校園納入市科協亮點工作,市氣象學會被表彰為學會工作先進單位。組織做好氣象日、防災減災日、氣象科普日等活動,氣象科普進校園納入市科協亮點工作,市氣象學會被表彰為學會工作先進單位。

濱州市氣象科普館、鄒平市氣象科普館被省科協認定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鄒平市、無棣縣、惠民縣各有一所學校被命名為“山東省氣象科普示範站”。1所小學被授予“省級氣象科普示範站”,鄒平市氣象科普館被省科協命名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市氣象局將繼續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和省氣象局的工作部署,圍繞答“六問”、踐“八策”,著力在提高氣象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全力為服務濱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氣象答卷,進一步為建設富強濱州提供優質氣象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