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气象局:强化服务“富强滨州”能力建设 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滨州市气象局把提高气象服务“富强滨州”能力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职能定位,深入推动滨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的气象服务来不断满足滨州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富强滨州”建设,为滨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汛前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雷达全年维护保障有力,确保汛期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年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快报154期,其中重要天气预报12期、春运服务专报40期、麦收及三夏服务30期、其他专项服务(全国高中足球联赛、观摩会、环滨州城市绕圈赛、马拉松赛等)24期、市委日报365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12期,预警信号104次,各类决策短信288条,启动应急响应或特别工作状态11次。预报质量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最高温度、晴雨预报质量分别列全省第一名、第三名。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是建国后登陆我国的第五强台风,陆上滞留时间为建国以来第6长,影响我市60多小时,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最大。台风影响期间,市气象局每小时收集一次实时雨情和台风动向,向防指成员单位汇报服务,为市委市府提前部署防台工作赢得先机,提供决策依据。针对此次过程,共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3期,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期,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期;制作台风“利奇马”重要天气预报4期,气象信息快报50期,台风最新位置、影响情况和趋势预测专题服务材料5期,雨情短信息54期,台风信息、台风预报和预警信号等决策短信10期;通过微信、传真、邮箱等渠道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市防汛办、市应急管理局、海事局等部门提供加密服务。先后启动、升级气象灾害(台风)Ⅲ级、Ⅱ级应急响应。1名同志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2个单位、5名同志被省局表彰。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预报服务工作。与环保部门开展天气会商,共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天气会商9次,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9次,发布大雾预警信号17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出力尽责。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推广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实现了领导决策、公众、专业用户气象服务市县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与市供销社签订战略协作协议,加入服务乡村振兴协会,推动气象为农信息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在无棣作业点租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相控阵天气雷达一部,强化我市北部冰雹多发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精细化监测,进一步提高了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人影作业指挥能力。

完成了沾化冬枣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做好沾化冬枣气象服务标准化工作、系列规范、图谱等编制,纳入省局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沾化区被评为山东省生态农业特色气象服务示范点。完成惠民棉花观测地段及阳信鸭梨小气候站建设,与农业局成立专家联盟,开展直通式智慧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完善行政审批流程,做好气象行政审批“一次办好”相关工作。落实防雷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加强了防雷安全监管和市场管理,加大了气象执法检查,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专项检查162家,受理审批44件。

开展了新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专业化建设调研,创新人影作业队伍建设模式,试点开展“公益岗+劳务派遣”方式,组建人影地面作业骨干队伍。强化人影作业人员技能培训,实现弹药运输至作业点,完成了全市人影作业弹药与装备物联网建设。2019年,全市共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49作业点次,发射炮弹2642发,火箭弹62枚,缓解了干旱,预防了冰雹等灾害的发生,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助力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

抓住“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等时机,通过气象设施开放、大集宣传、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工作。气象科普进校园纳入市科协亮点工作,市气象学会被表彰为学会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做好气象日、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普日等活动,气象科普进校园纳入市科协亮点工作,市气象学会被表彰为学会工作先进单位。

滨州市气象科普馆、邹平市气象科普馆被省科协认定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邹平市、无棣县、惠民县各有一所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气象科普示范站”。1所小学被授予“省级气象科普示范站”,邹平市气象科普馆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市气象局将继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答“六问”、践“八策”,着力在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全力为服务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气象答卷,进一步为建设富强滨州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