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文:李玲丨 主播 簡寧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 Part 01

被稱為文學洛神,在文學世界中瀟灑清醒的她,真的快樂過嗎?

我們上一次分享了《呼蘭河傳》中,“我”的童年生活的片段,這些片段讓我們看到一個漂泊的成年人,尚能夠在從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裡,汲取力量。

那麼對蕭紅來說,故鄉只是一個沒有陰影的樂園嗎?除了好的風景、好的人事之外,有沒有壞的事兒呢?

不是的,完全不是。蕭紅還在《呼蘭河傳》中批評了一些荒唐殘忍的事,還有這些事反映出的人性之惡。

比如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被活生生地折磨致死。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在我們的印象中,蕭紅的文字中一直透著反抗和反思,我們在今天依然可以為她蓋上進步女性的印章。

但是她真的過得有她在文學形象上呈現的姿態那般瀟灑嗎?

如果真的如此,她便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她說她這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

那麼今天我們想帶大家重遊呼蘭河,越過慈愛的祖父和童年記憶裡生機勃勃的後花園,去看到那片土地的創痛。追溯為何生為女性,會成為蕭紅一生最大的不幸。同時,也借蕭紅銳利的目光,探索人性的幽微。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 Part 02

惡,竟然是一種激情?

《呼蘭河傳》裡,最觸目驚心的當屬小團圓媳婦被害死這件事。

小團圓媳婦就是南方人所說的童養媳。這是一個十二歲的非常健康的小女孩,卻被婆婆給虐待死了。為什麼要虐待她呀?他們家不想要小團圓媳婦嗎?

不是,他們很想要小團圓媳婦。但是面對這樣一個處於家庭等級秩序中最弱小地位的小團圓媳婦,他們,尤其是那個婆婆,就恣意放縱自己人性中幽暗的施虐本能。

他們找的理由是,她太不像個小團圓媳婦了。“哪有那樣的團圓媳婦,一點也不害羞,坐到那兒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還衝著人笑。

總而言之,她是一個未被異化的健康孩子,並沒有像惡婆婆所期待的那樣去認取自己的卑微地位。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她不是一個畏縮、膽小的小奴才,所以就無法滿足婆婆高她一等的權威感,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先是打她,吊在房樑上打,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接著是跳大神。這些都美其名曰是給她治病。

因為在婆婆的話語系統裡,小團圓媳婦像正常的孩子那樣大大方方地為人處事,那就是病,就要給她一個又一個的下馬威,就要給她驅邪,通過施虐式的驅邪,目標是把她培育成一個瑟縮的小媳婦。

這是婆婆等施虐者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這種施虐式的小團圓媳婦培養話語真夠觸目驚心的!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然而,蕭紅通過對她的描寫還揭示出,婆婆的人性惡不僅僅是在小媳婦養成這一方面,這種人性惡同時還是一種非理性的激情。

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夜裡說夢話,白天發燒”,不再是那個健康無憂的孩子時,虐待並沒有停止,而是沿著一步步升級的路線繼續著,直至讓跳大神的把她當眾放在熱水缸裡燙,把她折磨死了才完結。

蕭紅通過小團圓媳婦的命運,一方面表達了對弱者的強烈同情。小團圓媳婦死後變成一隻哭泣的大白兔,用自己的耳朵擦眼淚。這個哀傷的藝術想象,就強烈地表達了蕭紅的悲憫情懷。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另一方面,蕭紅還展示了批判的思想力量。她深刻地批判了童養媳制度的吃人本質,批判了人性中幽暗的施虐本能。

童養媳制度,是封建家族制度、男權制度的一個分支。被吃的是最孤苦無告的女性,而且又是女性之中地位最低的小團圓媳婦。

施虐的婆婆儘管同為女性,但是她分享了男性家族承傳制度的權力優勢,得以放縱自己的人性之惡。

/ Part 03

除了直接作惡,“看客”不是也是一種惡嗎?

在小團圓媳婦的事件中,蕭紅還批判了看客麻木不仁的心態。

婆婆施虐,周圍的很多人,如週三奶奶,都是幫兇。大家都以挑剔的態度、看熱鬧的態度去看小團圓媳婦,去看跳大神,看的過程中少有人同情小團圓媳婦,倒是不斷有人樂呵呵地給那惡婆婆出主意。

除了“我”的祖父,大家都把小團圓媳婦的痛苦當作自己娛樂的媒介。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魯迅先生也曾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呈現過“看客”形象。

《藥》中描寫看客們如何專注的觀看殺人。當孔乙己承受他悽慘的命運時,魯迅也曾用一句“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烘托看客們的冷漠。

《阿Q正傳》中, 阿Q臨刑前遊街示眾,周圍是“張著嘴的看客”、“螞蟻似的人”,提到那些喝彩的人們,還有這樣一句:“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由此可見,蕭紅的文學精神顯然繼承了魯迅的國民性批判傳統,繼承了現代文學的啟蒙立場。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這樣,蕭紅的寫作姿態,就不僅僅是一個人在回望故鄉、回憶童年時的自我拯救,而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在自覺承擔著文化反思、文化重建的使命。

整死小團圓媳婦以後,這個婆婆並沒覺得自己有罪過,反而覺得自己太倒黴了。

她想,也許是前生沒有做了好事,此生找到她了。不然為什麼連一個團圓媳婦的命都沒有。

她想一想,她一生沒有做過惡事,面軟、心慈,凡事都是自己吃虧,讓著別人。

一個施虐者,反而覺得自己是個無辜的倒黴蛋兒。蕭紅由此深刻批判了國人自我粉飾、不反思自己過錯的醜惡心態。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指腹為親而不受婆家待見,以至於走投無路而跳井自殺那類女性的命運,與小團圓媳婦的命運一樣,也是蕭紅著重剖析的文化現象。

被稱為“文學洛神”的蕭紅,儘管身為女性,自己一生“羽翼稀薄”,僅能在低空中飛行。卻在自己的文字中,把這類女性的悲慘際遇,放在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無端苛責女性的男權文化等多種因素中考察,促使女性反思自己的命運,同時也為女性發聲。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呼蘭河傳》充斥著蕭紅本人一生中許多重要的回憶。這回憶中,既熔鑄了她熱愛呼蘭河的鄉土之思,也展示了她作為一個現代啟蒙知識分子的思想力量;既有對底層弱者的深切同情,也有對生命存在的哲學感悟。

這豐富的情感內涵,共同構成了《呼蘭河傳》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茅盾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是蕭紅文學成就的最高點,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

【本期話題】: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看客”,你怎麼理解“看客”心態?

本文作者簡介

李玲,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舍研究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冰心研究會副會長。曾在央視“百家講壇”做學術講座《想象女性--男權視角下的女性形象》和《作家筆下的婚姻生活》,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做學術講座《冰心與中國現代文化》,並完成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專題》。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聆聽上官文露解讀《呼蘭河傳》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2歲的童養媳被虐待至死,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看客心態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