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據民間傳說,閩主王審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稱帝期間,聽說梨山白魚味道鮮美,食之龍顏大悅,特派專人捕撈白魚進獻宮中御膳房,特賜魚名: “木樨(犀)白魚”。從此,木樨(犀)白魚馳譽八閩,名聞天下。木樨(犀)白魚肉質細膩鮮美,無土腥味,營養豐富,堪稱舌尖上的絕世佳餚一一正可謂: 物以"樨"為貴也!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年11月17日上午,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建甌市志》主編賴少波攜部分閩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再次應邀走進木樨林梨山麓的木犀白魚養殖基地考察採風。

大家隨著農場主,沿著即將規劃開發的農場項目點實地勘察探訪地理風貌和人文風情。賴主任在考察採風現場,就養殖基地在進一步挖掘木樨(犀)白魚的人文底蘊,更好地打響木樨(犀)白魚品牌等方面,與業主進行面對面的探討與交流。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木樨(犀)白魚,產於建州芝城木樨林梨山之麓。據考: 梨山,原稱李山,源自唐代清官建州刺史李頻生前常遊此山,逝後百姓為紀念他而得名;又因此地早年有片桂花林而得名木樨林。

這裡層巒疊嶂,林木蔥蘢,山泉甘甜,富含硒礦。尤其是土壤多為高嶺土(觀音土),潔白細膩,土質鬆軟。正是因為水特土殊,在此小環境生長的魚類,通體晶瑩雪白,所以叫白魚。(黃悅、鄒季強、範小輝)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建州風情】閩源人梨山麓的木樨(犀)白魚採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