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的星雲湖屬於淺水型富營養型湖泊,獨特的地理和生態環境孕育了獨特的土著魚類資源。

五十年代以來,隨著湖泊周邊環境的改變、外來物種的入侵、過度捕撈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湖泊原有的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致使湖中特有土著魚類在自然湖泊環境中逐漸減少,有的已難覓蹤跡,步入瀕危魚類行列。

近年來,江川區主動作為,積極建設繁育保護基地,進行土著魚人工馴養繁殖試驗研究,多個品種先後獲得成功,人為條件下保護了瀕危物種,實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關係。

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銀瑞等主編的《雲南魚類志》和其它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江川星雲湖的土著魚類共有12種,特有魚類2種,即大頭鯉和星雲白魚。其中,大頭鯉於1989年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次年列入《雲南省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1998年被收錄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

目前,在江川區共有大頭鯉和星雲白魚兩個物種保護基地,均位於星雲湖東岸。

“進入七八十年代以來,物種的消亡比較嚴重,特別像星雲湖的土著魚類——大頭鯉和星雲白魚,基本上瀕臨滅絕。我們建成基地開展人工保護後,基本上保住了7個江川特有魚種,其中大頭鯉和星雲白魚只有星雲湖有,其它地方都沒有,都屬於比較珍貴的物種。”江川區畜牧水產站站長張四春說,“以大頭鯉為代表的江川土著魚,聞名省內外,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星雲白魚更是隻有我們魚塘裡有,湖泊裡基本是看不到了,近十年來都看不到,如果不進行人工保護肯定逃脫不了滅絕的厄運。”

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大頭鯉在當地俗稱大頭魚,因頭大且含脂量和蛋白質高、肉嫩味美等特點而聞名,是魚中之上品,經濟價值高。為拯救和合理開發利用大頭鯉資源,自2000年起,江川區便在星雲湖東岸的湖邊租賃魚池20畝,成立大頭鯉保護基地,開展大頭鯉的人工馴養、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魚養殖、病害防控和大水面增殖等技術的試驗研究,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斷探索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逐漸擴大苗種的生產,從2009年到2019年,星雲湖增殖放流大規格魚種28噸多,5釐米以上的夏花1000多萬尾,為水庫壩塘推廣養殖提供苗種7噸多,進一步推動了大頭鯉的產業化發展。”據張四春介紹,大頭鯉在2015年就成功註冊了“江川大頭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已經原國家質檢總局受理,創建了江川土著魚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星雲白魚俗稱真白魚,僅產於星雲湖,是星雲湖特有的土著魚類。因形似撫仙湖的抗浪魚,與之稱為姐妹魚,但鮮甜之味勝於抗浪魚,有較高的科研和經濟價值。星雲白魚個體小,肉味鮮美,歷來被當地人視為魚中之上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星雲湖魚產量中星雲白魚佔20%左右,現在湖中已難以見到,瀕臨滅絕。

“我們剛建立基地一年後就基本上沒有星雲白魚了。當時,歷史上星雲白魚最大的天然產卵場跳魚溝剛好就在基地漁池邊旁,於是我們在繁殖期守了兩個多月,只捕撈了幾十條,後來用了兩年的時間,在湖邊我們只要看見漁民捕到的星雲白魚就高價全部收購,也才收到1000多條,而我們養活的只有幾百條。通過逐步的馴養、摸索繁殖,現在我們有可用於繁殖的星雲白魚魚種1噸多,一旦我們的基地能擴建的話,就可以大量生產苗種。”張四春回憶說。

近年來,江川區畜牧水產站還致力於雲南倒刺䰾、撫仙四須䰾、花鱸鯉、撫仙湖杞麓鯉、撫仙金線䰾等撫仙湖土著魚類的保護、研究與可持續利用工作。2009年至2017年,這些土著魚類人工馴養繁殖先後獲得成功,實現了在人為條件下成功保護物種資源,其中,雲南倒刺䰾、撫仙四須䰾、撫仙湖杞麓鯉已實現撫仙湖增殖放流。目前,這些珍稀魚種保存在星雲白魚基地繼續開展試驗研究。

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張四春說,“撫仙湖的水比較深,撫仙湖的土著魚人工馴養、繁殖比星雲湖的要難,池塘中不會自然產卵,基本上是要通過人為條件下才能繁殖出魚苗來,雲南倒刺䰾、撫仙四須䰾和撫仙湖杞麓鯉我們還分別獲得了雲南省科技進步獎。”

據瞭解,江川區自2009年至2019年,土著魚類放流共1154萬尾。其中,星雲白魚5.6萬尾、雲南倒刺䰾11.7萬尾、撫仙四須䰾11.1萬尾,星雲湖共計增殖放流大規格大頭鯉魚種28506.4千克,5-7釐米夏花魚苗1043.5萬尾。為水庫、池壩塘推廣養殖免費提供大頭鯉苗種7578千克,惠及養殖戶503戶,推廣示範養殖面積累計1.2萬畝;星雲白魚推廣養殖183畝、雲南倒刺䰾63畝、撫仙四須䰾63畝、杞麓鯉3405畝。

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江川土著魚類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工作實現了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十年來,土著魚產業化發展累計新增經濟效益21569.9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土著魚類推廣養殖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少數民族養殖戶15戶,對脫貧攻堅和民族團結示範區創建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建基地,儘量繁殖出更多的土著魚苗種,推動土著魚產業化發展,打造集科普、試驗示範、觀光為一體的科普示範型土著魚類繁育基地,向更多的人宣傳江川土著魚類,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土著魚保護的工作中來。通過放流既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又可以對淨化水質有好處,能獲得很好的生態效益;通過推廣適宜的水庫壩塘養殖,對打造品牌、三產融合發展、振興鄉村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很好地實現土著魚類保護與湖泊生態修復相結合。”張四春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雲南網

原標題:雲南江川:特有土著魚保護成效顯著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胡楠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