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遍六国,攻破函谷关,我若再强一点,四大将必有我姓名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英雄辈出,无数人踩踏着他人鲜血铸就自己的辉煌,他们靠着自身的本领和出色的功勋获得了在国家中的一席之地,名垂千古。

说起战国名将来,什么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等等,那都是名震天下、传唱千古的人物。

但说起匡章这个人来,了解的人不多,在名将榜上也鲜见。

可是呢,当我们翻开功劳簿时会发现,这个人最让人震撼的一件事就是:

他是在秦国变法强国以后,唯一一个攻破函谷关的六国战将。

我打遍六国,攻破函谷关,我若再强一点,四大将必有我姓名

机智打赢“桑丘之战”

匡章,这个名字的知名度实在是不高,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匡章,陈姓,田氏,名章,生卒年不详,早年曾经是孟子的学生,因死后谥号为匡,所以后世称呼他为匡章。

匡章主要活跃于齐威王末期至齐闵王初期,从齐威王末期开始成为齐军将领,这个时期的天下格局是称霸了百年的魏国衰落,齐、秦、楚三国崛起,而这恰好给了匡章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有历史记载的六次战争当中,匡章五次大胜,一次失败,虽然没能得到全胜,但是四次胜利全都是声震天下,可以说是齐国第一名将。

齐威王三十四年,秦军远征齐国,原因竟是秦惠文王大胜魏、楚之后脑子一热,想要趁机扩大战果,居然借道韩、魏去攻打齐国。此次战役中秦国指挥官是秦惠文王,而齐国指挥者则是第一次成为齐军统帅的匡章临危受命,率领齐军迎敌,双方在齐宋边界的桑丘对峙。

秦军因为是孤军深入,跨越韩、魏两国不远千里来打的齐国,生怕韩魏在背后捅刀子,所以底气特别不足,只敢表面虚张声势,实际上犹豫不决,而匡章恰好抓住了这个弱点。他一边假意派遣使者去跟秦军谈判,另一边却借机把部分齐军改变服饰旗帜混入到了秦军里,等待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

在此期间,齐威王的前线“探子”却以为匡章要叛国,不停地和齐威王打小报告,但是齐威王有识人之明,虽然身边的人三番五次要求齐威王讨伐叛国的匡章,但是齐威王坚持认为匡章没有背叛齐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匡章与混入秦军的齐军里应外合,大败秦军,秦国担心齐楚等国合纵攻秦,就派使者陈轸向齐威王表示谢罪,自称“西藩之臣”。齐国臣子纷纷赞叹齐威王的识人之明。

我打遍六国,攻破函谷关,我若再强一点,四大将必有我姓名

50天灭掉燕国

公元前317年,匡章在观泽之战中击败魏国。之后匡章迎来了最辉煌的三次胜利,一是灭燕之战,二是垂沙之战,三是合纵攻秦取胜。

公元前314年,脑袋被驴给踢了的燕易王效仿尧舜,把王位禅让给了国相子之,引发了太子平的不满,直接导致燕国内乱,双方撕破脸皮,大打出手,最终太子平和公子职逃亡国外。

这场内乱持续好几个月,燕国伤亡惨重,百姓人心惶惶。

而燕国的自相残杀,让齐国看到了机会。齐宣王听说燕国大乱之后,十分兴奋,觉得这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派匡章率军打着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攻打燕国,寻思着抢点地盘啥的,结果匡章太过能干,一路势如破竹,仅仅50多天(也有说30多天)就攻破燕国都城,几乎灭亡了燕国。

燕国全境都被齐国占领,燕国上下也非常痛恨子之乱党,但是齐军在燕国作风败坏,引起燕国人不满,在赵国等国的干涉和燕国百姓的反抗之下,齐军两三年之后不得不撤军,没能抓住机会吞并燕国,但匡章就此也创造了“万乘之国”灭掉另一个“万乘之国”的军事奇迹。匡章作为将领,在战场上虽然所向披靡,但是没能约束士兵长久控制燕国,虽然齐宣王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匡章也确实缺乏政治才能。

我打遍六国,攻破函谷关,我若再强一点,四大将必有我姓名

率联军巧破楚国

公元前304年,秦国连续实施的离间计最终奏效,齐楚联盟破裂。公元前301年,齐国联合韩、魏两国攻打楚国。战争之初,匡章率三国联军一度与楚军在泚水两岸对峙了六个多月。齐宣王非常不耐烦,派周最到齐军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把匡章委屈的都快哭了,匡章心里想:我也想打啊,这不是没机会,你能不能等等。这个时候匡章就充分发挥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传统,不予理会,继续与楚军对峙。

其实匡章也在想办法尽快解决战斗,他到处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后来一个樵夫告诉他:“楚军在哪里防守比较松散,就是河水深的地方;在哪里重兵防守,就是河水浅可以渡河的地方。”匡章恍然大悟,于是在夜晚突然渡河进攻,打败楚军。

这次战败,楚国损失惨重,主将唐眜被杀,淮河以北大片土地被占。楚怀王不得不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太子横送给秦国当人质以换来秦国发兵救援,最终向齐国割地求和。同时导致国内军力空虚,结果引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连郢都都被攻破,楚国四分五裂很长时间,国力大损。

我打遍六国,攻破函谷关,我若再强一点,四大将必有我姓名

攻入函谷关的唯一名将

公元前298年,齐国国相,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趁秦国内乱初平、国力大损、人才凋零的机会联合韩、魏合纵攻秦,联军主帅依旧是匡章。

因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位置,联军一度受挫。经过三年鏖战,最终攻破并占领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了魏国的河外、封陵等地,韩国的河外、武遂等地。

可惜的是,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齐国居然同意秦国讲和。可能当时的齐国上下认为,觉得自己与秦国距离太远,过于削弱秦国有利于三晋和楚国,反而对齐国不利,继续攻打之后捞不着什么好处就撤军回去了。

可以说,这次战争是匡章军事生涯的顶峰。因为整个战国时期,这是合纵军唯一一次攻入函谷关内,也是秦国唯一一次函谷关被攻破占领,最接近亡国的一次。

总结

匡章指挥的四次战役,败秦、破楚、灭燕。战争数量虽然不多,但规模大、质量高,而且都是能改变天下格局的战争。

桑丘之战减缓了秦国的东进步伐,维持了齐秦两强并立的局面;

灭燕之战却没能完全占领,导致齐国和燕国结下了梁子,让复国的燕昭王时时刻刻想着复仇,为日后的五国伐齐、齐国一蹶不振埋下了祸根(这个影响只能说匡章是躺枪);

垂沙之战虽然只是初步打压了楚国,但他引发的连锁反应——秦楚交恶,楚国内乱起义却最终将巅峰时期的楚国给拉下了神坛;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则是给已经羽翼丰满的秦国迎头一击,极大地遏制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势头。可以说,战国中期齐国的霸业就是匡章奠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