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01

花高价送6个月大的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一大波早教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2015年,我很荣幸的成为一个新手妈妈,怀孕期间,我就研读了不少育儿书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当时我是自己创业,在家休了六个月产假,当儿子6个月大时,我因为身体原因无奈断奶,只好把孩子交给婆婆来带。

婆婆是非常传统的农村妇女,思想沉痼, 而我又比较强势固执,所以我俩经常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有一次,我约了摄影师来家里给孩子照相,并花了1500元给孩子办了一张游泳卡,婆婆知道后,对我冷嘲热讽:“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你们这些年轻人就知道乱花钱,你们这辈人也没照相游泳的,不也都长大了。”类似的情景,我们之间也经常上演。

后来,我又花了7500元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班,婆婆知道后,更是暴跳如雷:“你真是败家!”这一次,我也甩了狠话:“我自己赚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钱都交了,你带着孩子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虽然婆婆百般不愿意,但因为舍不得钱,还是妥协了。

一年早教课程下来,不仅孩子成长了很多,婆婆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有一次,孩子不吃饭,吵闹着要看电视,婆婆说:“宝宝,老师说了,要先吃饭,然后才能看电视。”要知道,这事如果放在以前,婆婆一定会顺着宝宝的;还有一次,课堂老师教了游戏歌曲,婆婆竟然带着宝宝一起学习。

早教班不仅让孩子成长了,也让婆婆改变了。早教竟然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影响,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其实,关于早教值不值的争吵不仅时常成为我们家的热门话题,它也是一个现实话题。

山东卫视《育儿大作战》第四期节目中,嘉宾和各位育儿专家就曾针对“孩子到底应不应该上早教班”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育儿专家张雅莲表示:

三岁之内是孩子脑黄金的最佳开启阶段,用则进,废则退

辣妈邓莎表示,自己曾在儿子大麟子4个月大时,将他送去早教班,她相信早教锻炼了孩子沟通、社交能力。

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Montessori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的教育专家-玛利娅·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称: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人一出生就具有无限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成长轨迹,教育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要先去了解他。在蒙特梭利,我们职责是,先去了解孩子,之后为他创设一个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环境,之后去引导他,释放他与生俱来的潜能。

由此可见,早教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有他自己的发展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真正地去感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引导和鼓励远比命令更有效。

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02

早教一年,在婆婆眼里变成了“这钱花的真值”

儿子去上了一年早教后,在家里几乎不看电视,说话还不利索的时候就开始咿咿呀呀地显摆他的音乐天赋。两岁时,就可以自己独立吃饭、上厕所,偶尔还会帮奶奶端菜擦桌子,时不时还会在家给我们讲故事,现在,他编故事的能力一流,每晚睡前都是他给我讲睡前故事。我在奶奶眼里再也不是“败家”乱花钱的儿媳妇。上完课,完全不需要我提醒,奶奶就知道了,孩子多大该学什么、该懂得什么,目的非常明确。而且,自从上了早教班,奶奶也格外重视科学育儿,还专门让我买了《育儿知识百科全书》来学习。儿子的早教经历也切实让我体验到了早教的魅力。

下面,笔者将结合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早教好处。笔者认为,早教的好处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营造发展环境,让宝宝“双商”起飞

早教课程都是根据不同月龄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安排上课内容的。比如像动作类:俯卧抬头、头竖直、翻身;认知能力:视觉、听觉、触觉;语言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如吃喝拉撒;精细动作,如摇、抓、拿等;思维认知。早教课堂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宜孩子心智发展的环境,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相应的早教课程,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宝宝“双商”在线。有一天,我和四岁的儿子躺在阳台上晒太阳,当时孩子说:“妈妈,你看那一大块白云,看起来软软的,好像棉花糖呀。”我当时都觉得自己是幻听了,真是不敢相信一个四岁的娃,他的认知和知识储备竟能有这么大。

第二,让宝宝提前熟悉社交“小社会”,为宝宝之后入园打下基础

社交能力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礼貌待人、有效沟通、体贴别人的感受、自我表达等等。早教课程一般是小班制教学形式, 身处集体环境里的孩子就组成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小社会”,在属于他们的空间里,孩子们也需要一定的“交际规则”。提前熟悉这样的社交“小社会”,可以消除与孩子的陌生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能让宝宝尽早学会分享,到了陌生环境中也能更快的融入。

第三,增进亲子关系,让爱萦绕心间

早教课程一节课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15个月龄内的宝宝是需要一名家长带着宝宝一起上课的。这也大大地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游戏,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家长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对父母说爱”是难于启齿的,其实爱是需要表达的,在我们家,宝宝摔跤了,我们都会第一时间给孩子拥抱,幼儿园里老师发了小点心,他也会想着带回家给奶奶吃。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止是知识更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爱。


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03

那么,如何科学育儿呢?

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学习育儿知识,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科学育儿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阔,到底什么叫科学育儿呢?

所谓科学育儿,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婴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从孕期保健、胎教到儿科疾病、幼儿保健、科学饮食、幼儿教育等,可以说,它涵盖了从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一系列的科学的保健、保养、育儿知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这本书中也讲到,科学育儿是包括了从如何照顾小婴儿到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等全方面的内容。但是科学育儿也不是简单的照搬教条,照本宣科,而是需要你真正地去用心探索适合自家宝宝生长发育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是需要因材施教的。

上早教班其实也是借助于早教机构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我家奶奶就是通过陪伴孩子上早教课程才意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而且,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家长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早教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家长还是应该把早期教育理念贯穿到孩子平时生活的小细节中,在生活中鼓励、诱导和帮助孩子通过自我活动来感知生活,获取生活经验,把早教理念融入到生活中去。其实,这非常容易做到,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我们会甚至会觉得很好笑,觉得压根就不是问题,但是又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怎么办被,首先停下手中的工作跟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妈妈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问题,你这突然一问还真把妈妈给问住了,要不,我们一起去查一下资料。”这样,先是肯定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后又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

第二:父母主动增加“有效陪伴”

什么是“有效陪伴”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

在婴幼儿时期,爱和陪伴远比教育更重要,一个健康、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内容。

可见,陪伴对孩子有多重要,而且,对孩子的陪伴,不仅要“花时间”,更要“花心思”。

如何理解呢?

其实,“有效陪伴”意味着:当孩子需要陪伴时,你首先应该停下手里在做的事情,认真聆听孩子的需求,让他感受到你的尊重,不要敷衍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他不会说话,有时候甚至不会回应,但当你与他互动时,一定要全情投入,可以拉着他的小手,看着他的眼睛,让他通过肢体接触感受到你对他的爱。现在,很多家长都是抱着手机坐在孩子身边,偶尔抬头督促:“快点写作业。”这不叫陪伴,叫监督。孩子在这样的监视下,内心是压抑的,反抗的,只会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第三:传递科学育儿理念,让老人接过爱的“接力棒”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普通的职场妈妈都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可能很多人也没有条件像我一样送孩子上早教课程,而老人固有的育儿理念根深蒂固也很难改变,《安家》中宫蓓蓓就因与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产生矛盾。

面对这样的问题,过往的经验告诉我:对待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他们也没有想象中那般不讲理。老人们的经验也不是全都是错的,我们可以和他们沟通一起学习育儿知识,阅读相关的育儿书籍,观看育儿节目,只要思想观念改变了,老人也可以科学育儿。

心态左右意识,意识决定行为。

面对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结果往往截然不同。跟老人蛮横对着干,只会两败俱伤,但是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让老人改变观念,反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花高价送儿子上早教,却被婆婆嘲讽“浪费钱”,到底值不值?


04

总结

今天,我们聊了有关“上不上早教班”的问题,知道了早期教育的好处,由此,也引出了科学育儿的三种方法,即:

第一,学习育儿知识,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第二:父母主动增加“有效陪伴”

第三:传递科学育儿理念,让老人接过爱的“接力棒”

事实上,早教班其实并不是非上不可的,但是早教理念却是必须具备的。

科学育儿,才能让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收获更多。

宝妈们如果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关注留言,期待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共同成长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