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故事还要从一只学高数的猫说起…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前阵子,清华博士给猫讲高数上了热搜,铲屎官说“你这个眼神是没听懂啊,那我再给你讲一遍”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猫主子的生无可恋。


这则新闻让我想起几年前听说过的一本书,叫《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是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科普书,宣传语是“让孩子在形成经典物理的条条框框前,先一步接触前沿的科学观念”。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一路史地政学过来、如假包换的文科僧,听到“量子力学”这个词儿,还是心里一颤,最后也没狠下心来在小侄子身上试试。


我家小侄子的故事


我有一个4岁的小侄子,上幼儿园,平时特喜欢给他买各种的益智玩具和绘本。因为专业和教育有关,多少有点把他当实验田的意思,恨不得把那些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都验证一圈儿。


我这个表姐住在老家县城,平时和姐夫都在外面工作,没什么时间管孩子。婶婶常年在家,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也没有带孩子学点东西的意识。所以每次逢年过节去他们家,就是一群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任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疯跑,时不时还大喊大叫的。


有一次我过去,他刚好在沙发上搭那种彩色的积木块,但也只是一板一眼地横着拼成一排,或者垒起来拼很高很高。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我就坐下来跟他一块玩,变着法子搭各种立体的形状,他好像突然被打开新世界大门一样,后来每次只要我去,都会拿出那盒积木,我也想方设法地带他拼出新的样子,还带着他玩拼图,玩各种可以变形的卡车和挖掘机。


从那以后,我逐渐意识到,小孩子其实是需要大人来引导和启发的。就像我跟小侄子玩搭积木一样,可能只需要大人简单的引导,就让他发现,喔,原来每个积木块不一定要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你斜着摆,下面是中空的,可以搭出这样立体的“大楼”…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有必要给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所以...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呢?


其实,我们所说的科学思维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对科学内容的思考,当科学家们对诸如力、质量、磁性、原子、地质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推理和研究时,他们就参与了科学思维。


但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第二种科学思维,也就是渗透于生活中、通过归纳、实验、假设检验的推理过程。


其实,科学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一定要他掌握某个具体的科学知识,像背诗一样每一句都记得清清楚楚。


而是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性的、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科学活动,培养孩子好奇专注、逻辑思考、创新思维这些科学素质。


通过早期的科学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对他们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怎么讲?


①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


给孩子讲科学知识,其实不一定要讲月球温度或者什么水分子重量。


你可以讲讲血液成分,引申到出血了不许洒泥土抹香烟灰,而是清水洗了按压止血。


再或者,你可以告诉小朋友汽车为什么会跑,引申到发动机很烫,不许碰,再引申到汽车盲区,不要在汽车后面下面玩耍等等。


②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素材


其实,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多看,多去观察周围触手可及的东西,一样可以让孩子有很大的收获,而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会记得更牢固,而且很有成就感。


你还可以陪他一起玩一些,简单的、容易上手、可以就地取材的小游戏,比如左手画方框、右手画圆圈,来训练他们的专注程度,再比如这种在家里就能做的科学小实验。


③借助一些游戏或产品


你可以借助一些小游戏或者STEM科学盒子,带着孩子一起开拓思维。


比方说“蜡笔物理学”这个小游戏,它的思路很简单,你可以用蜡笔绘制任何图案和形状,只要让小球碰到星星就算过关。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可别小瞧了这个游戏,它其实很多意想不到的进阶玩儿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物理、数学和美术知识,而且十分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最后,总结一下,科学教育在儿童时期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给孩子讲科学知识,其实是在他们心里埋下科学思维的种子,是通过科学教育,让孩子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去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参考资料:

《牛津思维与推理手册》

《浅谈儿童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有必要给四五岁的孩子讲科学知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