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的金額頭,甄嬛的歌:都源於古人的這一奇葩習慣

※ 關注【若危】,每晚睡前給你講一個歷史故事。

《花木蘭》劇照出爐時,不少網友吐槽了劉亦菲的妝容——眉毛黑粗短、腮紅極重,最扎眼的是,她額頭的一片金黃。

若危一直認為“劉亦菲是天仙”,可這次也誇不出來。連她都不能駕馭的妝容,什麼鬼?

劉亦菲的金額頭,甄嬛的歌:都源於古人的這一奇葩習慣

劉亦菲 額黃(截圖)

(一)古代女子的日常妝

實際上,這款妝容正是對古代女子日常的精準還原。這款能醜化天仙的妝,源於中國古代女子一個奇怪的上妝習慣——她們把額頭塗黃。

女子愛美,古今皆然。今天的女子喜歡將臉蛋塗白;而中國古代的女子們,卻對美妝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最初,魏晉女子在額頭塗黃,以模仿“佛”金光閃閃的模樣,名為“額黃”。

從魏晉到宋朝,這抹金色,逐漸成為古代女子日常妝的一部分。

劉亦菲的金額頭,甄嬛的歌:都源於古人的這一奇葩習慣

日常妝步驟:塗額黃 (截圖)

(二)額黃,入詩入畫

年深月久,古代女子的妝容習慣成為“額黃文化”。詩人墨客的詩句裡,額黃這個意象與年輕美麗的姑娘總是成雙出現。

“額黃明豔粉,不共妖紅軟。”

“半垂金粉知何似,靜婉臨溪照額黃。”

“佳人春睡倚含章,一瓣梅花點額黃。”

消耗量極大的額黃,通常使用松花 粉製備;如果家境足夠好,也有人使用黃金粉,敷於額上。沒想到吧,天天化妝的小姐姐竟然這麼奢侈。真真是“人間富貴花”。

劉亦菲的金額頭,甄嬛的歌:都源於古人的這一奇葩習慣

古代女子全妝 (截圖)

(三)額黃猶在,青春不再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或許對結局時的一首配樂記憶猶新——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這首歌詞源於唐代詩人溫 庭筠的《菩薩蠻》,白描了一位畫著小山眉、金色額黃的少女梳洗的情態。

當鬢髮斑白的女子回憶起當年,額黃盒猶在手邊,那些妝容耀眼心思單純的歲月,卻再也回不來了。

你覺得“額黃”美嗎? 單選

0

0%

額黃好看,我也試試

0

0%

不好看,怪不得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