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的金额头,甄嬛的歌:都源于古人的这一奇葩习惯

※ 关注【若危】,每晚睡前给你讲一个历史故事。

《花木兰》剧照出炉时,不少网友吐槽了刘亦菲的妆容——眉毛黑粗短、腮红极重,最扎眼的是,她额头的一片金黄。

若危一直认为“刘亦菲是天仙”,可这次也夸不出来。连她都不能驾驭的妆容,什么鬼?

刘亦菲的金额头,甄嬛的歌:都源于古人的这一奇葩习惯

刘亦菲 额黄(截图)

(一)古代女子的日常妆

实际上,这款妆容正是对古代女子日常的精准还原。这款能丑化天仙的妆,源于中国古代女子一个奇怪的上妆习惯——她们把额头涂黄。

女子爱美,古今皆然。今天的女子喜欢将脸蛋涂白;而中国古代的女子们,却对美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最初,魏晋女子在额头涂黄,以模仿“佛”金光闪闪的模样,名为“额黄”。

从魏晋到宋朝,这抹金色,逐渐成为古代女子日常妆的一部分。

刘亦菲的金额头,甄嬛的歌:都源于古人的这一奇葩习惯

日常妆步骤:涂额黄 (截图)

(二)额黄,入诗入画

年深月久,古代女子的妆容习惯成为“额黄文化”。诗人墨客的诗句里,额黄这个意象与年轻美丽的姑娘总是成双出现。

“额黄明艳粉,不共妖红软。”

“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佳人春睡倚含章,一瓣梅花点额黄。”

消耗量极大的额黄,通常使用松花 粉制备;如果家境足够好,也有人使用黄金粉,敷于额上。没想到吧,天天化妆的小姐姐竟然这么奢侈。真真是“人间富贵花”。

刘亦菲的金额头,甄嬛的歌:都源于古人的这一奇葩习惯

古代女子全妆 (截图)

(三)额黄犹在,青春不再

看过《甄嬛传》的朋友们,或许对结局时的一首配乐记忆犹新——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首歌词源于唐代诗人温 庭筠的《菩萨蛮》,白描了一位画着小山眉、金色额黄的少女梳洗的情态。

当鬓发斑白的女子回忆起当年,额黄盒犹在手边,那些妆容耀眼心思单纯的岁月,却再也回不来了。

你觉得“额黄”美吗? 单选

0

0%

额黄好看,我也试试

0

0%

不好看,怪不得会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